時間:2019年11月3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這一科學理念的價值取向是人與自然和諧永續發展,與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初衷一致。我國建設生態文化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基本內涵為理論指導,在生態文化建設方向與思路層面,探索馬克思生態思想帶來的啟示,在重視人與自然平等、構建現代生態方式、完善生態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快我國生態文化建設。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生態文化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生態文明屬于新階段,而生態文化屬于其核心內容,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因此,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我國需要加強建設生態文化。而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具有一定科學性,能夠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供給方法與依據,使我國建設生態文化獲得方向與路徑層面的啟示。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內涵
1.人與自然兩者關系辯證統一
基于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角度,馬克思生態觀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了深刻揭示。首先,在某一歷史階段,人類屬于自然界進化的產物,本質上人類屬于自然存在物,因此,自然界造就人類的過程并不神秘。馬克思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有形體的、現實的、在地球呼吸自然力的。其次,自然界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聯系,為人類社會延續不斷供給物質保障。
再次,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人類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發展與自然界密切相關,兩種文明都屬于自然界發展呈現出來的高級形式,這種形式具有屬人本性。最后,馬克思指出自然與人統一的中介是實踐,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類做出改變使自然界服務于自身,達到支配自然的目的,而差別產生的原因是勞動。
2.勞動實現人與自然物質變換
馬克思對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內在統一關系進行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礎上,基于勞動角度出發,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進一步分析。馬克思認為屬于人類生產活動與生命活動的勞動,對人來而言,本質上是滿足人類肉體生存維持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勞動成為人與自然之間進行物質變換的重要實現手段。人類生存發展難以離開勞動,在馬克思看來,不勞動的民族必然會面臨滅亡的結局。
人類勞動過程特征是在自然界使用與創造勞動資料,因此,馬克思認為勞動資料遺骸可以對已經覆滅的社會經濟形態起到重要判斷作用。經濟時代差別在于生產使用何種勞動資料?陀^規律制約人類勞動,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界中的存在物一樣,屬于受限制、受制約與受動存在物。可見,馬克思理解勞動是基于人與自然物質變換基礎,勞動是物質變換重要事實與實現手段。
二、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化建設方向的啟示
1.引導生產方式
在我國生態文化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屬于生態價值取向,追求人與自然之間進行和諧共處,實現共生與互利,因此,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可以對人與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進行標志,要求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保障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F今社會發展生態文明,本質上與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觀念步伐一致。
以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觀念為基礎的價值觀念屬于互利型價值觀,致力于對傳統人本思想觀念中的部分反生態性質進行克服,追求適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的價值體系。互利型價值觀需要尊重對人類合理消費與基本需求進行肯定與承認的基本原則,并需要對生態發展對應的客觀需求進行充分考慮。在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要求人類探索出一種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需要屬于生態型,并且找到人與自然和諧、互利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推進我國生態文明朝可持續方向發展。
2.界定發展對象
我國建設的生態文化屬于一種新型文化,致力于倡導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對人與人、人與自然等關系的正確處理,實現我國生態文化建設推進。資本主義社會造成貧富差距明顯,使有些社會底層的人難以提升自身生活質量,甚至溫飽可能都難以解決,長期重復性勞動造成其人格扭曲。相比之下,另一部分人享有優越的生活條件,造成社會矛盾激化。
為實現經濟利益,人類在工業時代向自然進行大量自然資源索取,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建設生態文化,處理生態問題,需要重視人與自然關系,同時重視人與人之間關系,使生態文化建設在發展對象層面具有正確方向。
3.規定發展內容
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進行重點強調,將其與政治文明與經濟文明等發展聯系,需要人類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內容,轉變傳統摒棄自然實行經濟發展的模式,結合自然發展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滿足社會高速發展需求。在生態文明中,生態文化屬于核心內容,因此,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是生態文化發展的重要觀念指導。
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期需要包含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等內容,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并不孤立,需要有機結合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等,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在內容層面指明發展方向。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化建設路徑的啟示
1.重視人與自然平等
在自然界中,人類屬于組成部分,因此,并不特別,只是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進化更高級,但是這并不是人類成為自然界主宰者與中心者的理由。人類需要保持尊重自然、與自然平等的態度,對現有人與自然的分離問題進行解決,克服二元文化弊端。二元文化弊端表現與結果是人類無休止地掠奪自然資源、無休止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輕視自然地位。
但是,人與自然本質上是平等的,人類沒有權力對自然命運進行主宰。因此,我國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建設生態文化,需要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關系,對人類加強生態文化教育,使其對自然進行尊重、順應與感恩,從而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系提供保障,以和諧平等共處為基礎,實現各自需求的滿足與共同可持續發展。
2.構建現代生態方式
人類生活與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生產生活方式在人類身邊事物重視時刻存在。對現代生態化的生活生產方式進行積極構建,屬于對生態文明理論以及生態文化理論積極踐行的具體行動。其中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理論具有指導的力量,踐行該理論尤為重要,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提供有利條件。如果理論僅限于在書本層面發揮作用,那么理論價值難以實現。
生態化的生產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遏制自然資源浪費現象,并且可以在無形中幫助人們樹立正確消費觀與生活觀,體現現代生態化的生活生產方式構建,是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
四、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啟示,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內涵為基礎,結合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在方向與路徑層面提供的啟示,分析其引導生產方式、界定發展對象、規定發展內容,同時,通過重視人與自然平等、構建現代生態方式、完善生態文化制度等路徑,實現我國生態文化更高效建設。
生態論文投稿刊物:《生態文化》(雙月刊)創刊于2000年,由中國林業文聯主辦。獲獎情況:第三、四屆梁希林業圖書期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