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22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互聯網+”是一種新思維、新方式,廣泛應用于各行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糧油質量安全。 我國現階段的糧油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嚴峻,“互聯網+”在提升糧油質量安全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在保障糧油質量安全方面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法和措施,以期更好地保障糧油質量安全。
關鍵詞:“互聯網+”; 糧油質量; 安全檢測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1],著力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大國,糧油產業是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的一個支柱產業,同時糧油工業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我國糧油產品品種繁多,質量上乘,滿足了人們的日常所需,特別是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經營主體和銷售渠道多樣化,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但是,糧油產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質量安全問題,如之前出現的地溝油、鎘大米、增白劑面粉等有害糧油產品以及隨著電商平臺的普及出現的經營主體素質參差不齊,糧油產品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監管,嚴重地侵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而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即借力“互聯網+”技術。
作者:張小婷
1 “互聯網+”在保障糧油質量安全方面的應用現狀
“互聯網+”在促進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提高糧油產品網上銷量的同時在保障糧油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1.1 及時獲取糧油質量安全信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各類糧油安全問題的新聞傳播速度也在加快[2],消費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新聞網站迅速獲知事件,經營者和行政部門也可以通過各網絡平臺發布問題產品下架、退市或召回信息,及時補救,避免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 如:2020年4月云南邵通市鎮雄縣市監局在抽查中發現一企業生產的米線有問題,溯源找到了生產該米線的重金屬超標大米,共銷毀問題大米99.42 t,新浪網新聞中心、鳳凰網湖南頻道、新華網、和訊財經新聞、人民網強國社區等平臺迅速對事件進行了報導,消費者通過各網站報導迅速獲知事件避免食用已經購買的問題大米及其加工產品。
1.2 提升糧油質量安全檢測技術通過知網、萬維、食品標準伙伴網、ACS(Jour? 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RSC(The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等大數據平臺、借鑒國內外最先進檢測技術,及時更新實驗方法和相應的檢測標準,對糧油產品質量進行更精確地檢測,有效避免人工檢測主觀性強、不夠精準的不足。 如:電子鼻技術[3]在稻米氣味品質測定中可以避免人工嗅覺帶來的誤差,計算機視覺檢測技術[4]能快速有效地監測出稻米的含雜率、破碎率,也能夠監測稻米的直鏈淀粉含量,有效地避免顯色時間不一致對結果的干擾,提高了檢測精度和效率。
1.3 掃碼查詢糧油產品相關信息
通過射頻識別(RFID)、激光掃碼識別[5]和各種手機軟件如:淘寶、支付寶、微信等掃描糧油產品條碼和二維碼功能,查找糧油產品的相關信息,如:品牌、生產企業、規格、參考價格、在售的大型實體超市等,驗證產品真偽優劣。
1.4 糧油信息化平臺建設
1.4.1 糧油質量檢測信息化平臺建設
目前各省建立了以省級糧油檢測站為依托的糧油質量檢測信息化平臺。 平臺通過糧油標準、政策法規和糧油資訊等模塊的展示讓每個消費者都熟悉糧油質量標準,促使生產經營者更重視產品質量。 通過網上送樣、檢測查詢模塊可以簡化檢測程序,更好的服務送檢人,確保檢測報告結果第一時間到達送檢人。
1.4.2 糧油倉儲信息化平臺建設
中央、省、市、縣等各級國有糧食儲備企業利用“互聯網+”實現對糧食倉儲保管過程全程監控。 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企業上級單位通過智能倉儲控制系統遠程監測、控制糧油儲備狀況。 智能通風系統結合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糧情測控系統[6]對倉內氣溫、通風、環流熏蒸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糧情的智能化分析判斷和預警報告,確保保管人員準確了解糧情變化,保障糧油儲存安全。 鄭州大公倉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出多功能智能倉儲控制系統、網格化節能糧情測控系統、氮氣氣調控制系統、智能可視化磷化氫發生器、多點氣體在線檢測系統等智慧糧庫的子系統,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華糧壹號”機器人等對糧油倉儲信息化平臺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1.5 “放心糧油工程”建設
“互聯網+”一方面提高放心糧油企業獲證效率,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等成功開發放心糧油示范企業數據報送軟件,實現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企業資質許可審查工作效率,縮短申報時間。 另一方面強化放心糧油示范企業證后監管,將獲證企業名單在網絡上進行公示,提高獲證企業自律性,確保放心糧油企業繼續以放心糧油產品標準生產、銷售合格的糧油產品,發揮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
1.6 健全糧油質量安全檢測機構
我國的糧油質檢機構基本是按照國家、省、市、縣四級配置中心化驗室[7]。 國、省、市級質檢機構已全面覆蓋,縣級質檢結構嚴重缺乏,而糧食收獲主要在鄉、鎮、縣區域,盡管《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大對縣級質檢機構的資金支持,但是檢測機構缺乏專業人員,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困難重重。 通過“互聯網+”教育平臺,打破屬地管理,建立從上級到下級的網絡培訓體系,提升基層糧油質檢體系的質檢能力,提高檢測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通過網絡數據傳輸使各級質量檢測部門的檢測數據實現互通和共享,提高了質量安全管理能力。
2 “互聯網+”在保障糧油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更加注重食用健康、放心的糧油產品,為此人們高度重視糧油質量安全,“互聯網+”在促進糧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對電商平臺產品缺乏監管
“3.15”晚會曾經曝光某些網絡平臺,只要企業出錢就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推介企業和產品,沒有考察是否屬實,這樣可能造成一些糧油企業進行虛假宣傳,而網絡平臺的糧油企業規模不一,數量巨大,監管難度大。 同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單位也不會隨時對網絡銷售的糧油產品進行抽檢,容易造成監管盲區。
2.2 缺乏對糧油產品全程追溯信息服務[8]
目前糧油產品還沒有建立包括篩選,原材料生產、產品加工、質檢、物流及銷售等全程質量可控制、可追溯體系。
2.3 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
網絡交易平臺存在個別商家無證銷售、售賣假冒偽劣產品,售賣的產品通過“刷單”[9]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 新《食品安全法》對網購環節存在的問題有所涉及但是還不夠全面,對各種不誠信經營行為缺乏相應的懲戒體系。
2.4 對消費者維權宣傳不到位
大部分電商平臺的產品出現問題都是電商平臺作為監管力量,當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解決時,大部分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向相關的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大多數人的維權是不了了之。
2.5 糧油食品安全謠言泛濫
互聯網平臺傳播媒介多樣,輿論環境復雜,一旦出現糧油質量安全謠言,傳播速度快,容易引發公眾恐慌,如果被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大量轉發,將給生產和銷售等各產業鏈相關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例如,“塑料大米”謠言被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在朋友圈大量轉發,造成大眾一時不敢吃米飯,米廠出現“停工潮”,收糧的米廠也減少了很多,部分農民因稻谷銷路不好和價格下跌而棄種水稻。
3 如何提升“互聯網+”在保障糧油質量安全方面的應用
“互聯網+ ”將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引領社會形態變化的趨勢。 因此,可以借力“互聯網+ ”提高糧油產品質量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
3.1 推進“互聯網+質量監管”
一是健全市級糧油檢測信息化平臺建設。 在省級糧油檢測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完善市級糧油檢測信息化平臺建設,并要求轄區所有糧油生產、經營者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必須在平臺內進行注冊,統一監管[10],給每個企業建立誠信檔案,實施動態調整機制,對企業進行分級定等予以公示,實行“黑名單[11]”制度,完善糧油產品安全監管體系。 二是提高各企業準入電商平臺的門檻。 糧油監管部門和電商平臺管理人員積極溝通,共享企業信息,對進入電商平臺的企業進行資質核查,禁止不合格企業進入電商平臺,提高企業的責任心,在各電商平臺放上相關行政部門聯系方式,暢通投訴渠道。 三是糧油質檢部門定期對電商平臺的糧油產品進行購買、檢測、進行合格率統計,對于出售不合格產品的電商上報有關單位,要求經營電商限期整改,給予行政處罰,強化商家的誠信經營意識,使之不至于置身監管之外,同時對于消費者疑似買到不合格產品時可及時進行檢測并公布結果,使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3.2 提升“互聯網+信息追溯服務”
健全產品信息全程追蹤和追溯機制[12],將產品信息、質檢報告等信息編碼,采用激光掃描識別[13],手機二維碼查詢等形成糧油產品的“原料——加工——流通——消費”全產業信息可追溯數據鏈,從而完成從源頭到消費終端全程質量控制。 開發放心糧油防偽標簽,保證放心糧油工程成果,保障放心糧油產品安全。
3.3 健全“互聯網+法制建設”
立法、市場監管及糧食等行政部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建立健全網絡銷售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通過立法明確網絡經營主體責任,使懲罰違法行為有法可依。
3.4 利用“互聯網+”增強宣傳力度
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微信、微博官方公眾號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加強糧食質量安全宣傳工作。 普及糧食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糧油質量標準的宣貫,將世界糧食日、食品安全宣傳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法制宣傳月和國家安全宣傳日等重大活動節點的成果及時投放到網絡平臺; 上傳簡單地辨別糧油產品優劣的短視頻和短文章,使每個人作為糧油安全的監督員,全面提升糧油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放心消費、安全消費、健康消費。
農藝師論文投稿刊物:《農村經濟與科技》自創刊以來,一貫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倡導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努力做到思想性與學術性的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以鮮明的辦刊特點、高品位的學術風格和高水平的編校質量贏得了學術界的贊譽。
3.5 利用“互聯網+”辟謠
加強糧油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出現謠言,各級糧油安全監管部門要及時識別,保存謠言視頻和圖片。 采取措施制止謠言傳播,第一時間對謠言進行分析,通過拍攝科普宣傳片、短視頻等方式在各網絡平臺如: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微信、微博、各相關部門官網等向社會公告,向公眾澄清謠言。 同時,各地公安機關要嚴厲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
參考文獻
[1]官建文,李黎丹“. 互聯網+”:重新構造的力量[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06): 1-6.
[2]唐愛慧. 基于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史研究(1978—2015)[D].中國農業大學,2016.
[3]沈飛,吳啟芳,姜大峰,魏穎琪,唐培安,劉兵,宋偉.基于電子鼻技術的糙米黃曲霉毒素污染快速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7,32(06):146-151.
[4]孟寧,劉明,劉艷香,等.無損檢測技術在稻米品質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J].糧油食品科技,2019,27(06): 98-101.
[5]劉鵬,屠康,侯月鵬.基于射頻識別中間件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系統[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12):145-150.
[6]周慧玲. 多功能糧情智能監測和控制系統平臺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
[7]梁軍林,李霞,李嘉奕,等.市、縣糧食質監體系建設[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7,33(01):6-8.
[8]張倩,程雪蘋.生鮮農產品溯源利用現狀及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1):160+165.
[9]李民.法律視角下的惡意刷單之損失誰之責[J].經濟研究導刊,2013(22):291-292.
[10]湯欣.探索“互聯網+糧油檢驗”模式實施糧油檢驗工作重大變革[J].吉林農業,2017(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