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專業外語是提高學生外文文獻閱讀與寫作、翻譯能力的基礎課,對接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其課程教學對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意義明顯。從課程定位、目標、教學內容和模式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以期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專業外語;紡織;教學
一、專業外語課程設置的意義
專業外語作為專業能力培養的一部分,不僅延伸了大學通用英語的應用,而且提升了學生學科專業素養的綜合和全面性,為人才的后續成長提供了較好的鋪墊和平臺。有的學生將來會從事相關專業的外貿工作,有的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閱讀文獻資料,參加國際會議,國際商貿談判等。專業外語是基礎英語和專業教學的結合與實踐,使得大學生初步具備利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與國際上的專業人士進行全方位的溝通能力,并使將來其成為一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急需的國際化專業人才。
現階段,中國紡織工業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2018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3,全球價值鏈使得全球分工更加細化,合作更為緊密,技術的融合驅動著產業的融合,多方協同,開放合作。紡織服裝行業是集生產、生態、生活為一體的發展美學,國際交流頻繁,紡織的世界貿易、技術交流和科學研究面大量廣。為此,紡織專業外語在紡織院校內長期作為專業基礎課開展。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探索交流。
二、專業外語課程的定位和目標
紡織類專業外語的學習,首先目的是在學生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外語的學習,可以對應了解專業英語的使用和表達,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專業語句的表達。專業外語是面向大二、大三的學生開放,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也是大學外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其在外語學習方面完成公共英語學習后,側重專業領域的鞏固和提高;同時,要求學生除了具備扎實的外語基礎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
紡織類專業外語較多地涉及物理(紡織品的一些力學性能和品質檢驗等)、化學(紡織品的光學、熱學和化學性能等)和機械(紡紗、織造等加工過程使用設備)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公式、圖表等非語言符號(如捻度、支數等表達計算)大量使用等。
紡織類專業外語課程要求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能較為流利地閱讀并理解專業外語文獻(如書籍、文章、標準等);掌握專業外語的基本翻譯和寫作方法,能夠較為準確、通順地翻譯、寫作科研小論文;培養學生以外語為工具獲取行業咨詢,進行專業信息交流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紡織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具有跟蹤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的能力。所以無論從學術性還是實踐性來講,專業外語的學習和熟練掌握,都能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外來信息,更快地適應行業的發展。
三、專業外語課程效果的提升
(一)教材的選擇
課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的選擇。紡織專業的學生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專業細分毛紡、棉紡、麻紡、絹紡等,所以學生學習的是對應自己所學專業的,如毛紡工程的學生學習毛紡專業外語,棉紡工程的學習棉紡專業外語等。后期,隨著專業的合并,“大紡織”的踐行,專業外語也就不細分了,紡織類學生在了解紡紗學、織造學、紡織材料學和織物組織結構等專業基礎知識后,進行專業外語的對應學習就相對容易一些。
如何從龐大的教材體系中選準、選好專業外語教材,對于授課老師來講是最為關鍵的。現階段紡織院校使用的是國外英文版紡織相關書籍。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時代效果,可以通過專業外語教學團隊共同參與推薦教材的選定。由于專業外語一般是學院的公共平臺課,所以幾位授課老師共同構成教學團隊,由長期教學這門課程的老師和負責人一起商討,年輕老師積極參與建議,確立符合當下專業和學生需求的優秀教材。
(二)課堂內容的設計由于現在面對的是紡織工程大類學生的專業外語課,專業外語課程的內容對應的是紡織大類的基礎知識。學生在有一定紡織專業的基礎上,對應講解以上專業外語的內容,可以比較清楚地理解整個紡織對應過程和弄懂牢記紡織專業詞匯。
(三)課堂授課模式的想法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老師發聲、學生聽或者讀”為主要模式,圍繞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內容的傳授。雖然課程結束時,學生會有一定的收獲,但是整體上課過程距離理想的活躍度或者師生互動性還是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課程中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既保證學習內容中專業的學術性,又使其過程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是我們想著力改善的重點。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多元化豐富教學形式,比如可以情景化:如學習了一些基本紡織專業詞匯后,假定在紡織商貿過程中某種紗線原料(textile、yarn、rawmaterial)的選購,可以設置角色扮演,結合學習的材料性質的表征(如紗線細度count、number等)、紗線品質(quality)等,學生互動交流或者英文寫作對 應描繪;再如織造過程(weave)學習中,可以帶領學生直接到實踐場地對照織機來講解,并且提供布樣(fabric)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專業詞匯的基礎上,分析表達不同的組織結構(structure)和對應織造過程中機械作用。
把教學活動看成一個大的系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的一切教學資源,如圖書、實踐性教學等,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同時,利用現代智能工具,提升專業外語水平。“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教學、學習空間等概念與外語教育教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信息技術與外語教育不同程度的融合。
人工智能AI技術的參與,可以有效糾正或者協助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如可以通過網絡模擬實戰訓練,設計國際會議學術交流,利用智能工具,讓專業外語詞匯發音和語句表達更規范和科學。教師及時更新理念,充分將智慧技術應用到教學科研中。
紡織論文投稿刊物:《紡織導報》是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管,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辦的紡織科技類月刊。
四、結語
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明確提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師潛心琢磨教書育人,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強化課堂設計,增強專業素養和人格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視將我國紡織傳統文化、民族風格、現代科技、時尚創意融入其中,使文化自信的樹立與思政功能的發揮貫穿教學全過程。同時思考加強非標準化、綜合性等評價,提升課程學習的挑戰性,積極交流教學經驗,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實現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提供有力人才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教高〔2019〕8號[EB/OL](2019-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孫瑞哲.紡織導報.在一起,贏未來書寫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J].紡織導報,2020(1):13-24.
[3]李建強,徐衛林“.紡織材料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實踐的關鍵點[J].紡織服裝教育,2013,28(2):115-118.
作者:劉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