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4月2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2015年,我國啟動了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內的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如今,4年多時間過去了,試點地區探索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本期編輯部特聚焦農村宅基地改革,組織刊登一批試點地區的典型經驗,供讀者借鑒。2015年,作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縣之一,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開始了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今隨著最后兩個試點村啟動改革,余江區的宅改工作告一段落。幾年時間過去了,改革推進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經驗?
在南國的初冬季節,記者走進余江,實地一探究竟。按照什么標準改?規劃制度作保障房挨房、屋碰屋,四輪小車“路邊哭”,就連棺材都要通過梯子抬出去……在改革前,余江區農村建房布局雜亂、村莊道路不暢、基礎匱乏,可謂是管理亂象叢生。改革后要變成什么樣?改完之后干什么?先期的規劃十分重要。因此,余江區把做優規劃作為試點工作的首項任務。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共投入1500萬元為全區1040個村編制了村莊規劃。“有了規劃就能讓村民看到村莊的發展空間、產業前景和美好景象,看到子孫后代的福利,有利于增強群眾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中童鎮中童村駐村干部熊結和對此深有感觸。他們村是鎮政府所在地,因此將村莊規劃和城鎮規劃相結合,將有很多空心房的一片區域都進行了退出,并為村民重新規劃了一片宅基地地基,村民可建新房,也可領取補貼去城市買房。現在改革啟動后,村莊的道路寬闊了很多,村口豎立的一個大大的規劃圖顯示,未來這里將變成一個整齊干凈的小區,村民對未來充滿信心。對于村民新建房,各村也嚴格按照規劃執行,要求村民建房遵循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風格、統一面積,實現民房整齊美觀,徹底改變農民建房無規可循、有法不依、有新房無新貌的舊格局。
改革推行中,一套上通天線、下接地氣十分管用的制度非常關鍵。在改革之初,余江區就在調研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宅改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區級22項制度機制、鄉鎮層面11個運行辦法、村組層面9個制度辦法的制度成果,充分利用了制度優勢來保障改革的方向不走偏、改革的底線不突破。據鄧埠鎮人大主席、橋西殷家村駐村干部胡細亮介紹,他們村就按照余江區提出的“一戶一宅,面積法定”的原則,在法定范圍內確定統一的面積標準、有償使用收費標準,實行危舊房、空心房無償退出;有人住的宅基地如果退出,房屋每平方米補償80元,廚房每平方米補償10元;三女戶只能入贅一戶,超出的需要退出;對歷史形成多占且無法退出的收取有償費;影響村莊規劃的房子,即使符合“一戶一宅”也要退出……等等一系列的辦法。如何實施推進?村民事務理事會來擔當改革是一場利益再分配的過程,難免會觸碰一些人的利益,遭遇一些阻礙。
如果政府強推,必定會遭到反彈。因此,余江區秉著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將改革任務交由村民事務理事會,讓村民共同協商決議,政府則負責方向引導和底線把控。村民事務理事會為什么能承擔如此重任?從灘頭村的改革就可窺一斑。“這個村是最后兩個試點之一,原本我們都打算放棄了,沒想到今年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
”余江區農業農村糧食局副局長許華高興地向記者說道。走在這個滿地水泥沙子、到處還在修修補補的村,春濤鎮副鎮長、灘頭村駐村干部吳官文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前兩次改革他們也成立過理事會,但因為不是所有房族都有代表進入理事會,沒進入的房族擔心利益受損就不支持改革,到2019年3月,村里再次啟動宅改工作,全村18個房族的代表都又進入了理事會,村民就不再擔心公平問題了,他們還把宅改方案做得細致明了,需要拆除的建筑物清單一一列出公示。
“我們連房子拆掉后剩下的每一塊紅磚如何利用都寫得清清楚楚。”到了2019年5月,灘頭村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拆除任務,累計退出宅基地2.1萬余平方米,接近村莊總量的一半。目前,余江區1040個自然村都因村制宜建立了村民事務理事會,并被賦予了12項權利和15項職責,承擔建房管理、村莊建設、矛盾糾紛調處等事務。然而等到方案真正實施的時候,難免會有很多困難。鄧埠鎮橋西殷家村委會主任殷亮高回憶,剛推行改革的時候,就有一位叫徐早香的老人為了不讓村委會拆她兒子的房子,晚上拿著被子就在他家的客廳里睡。“我們就上門宣傳,跟村民講清楚,改革后會通路、通水,村莊會變得更好,贏得他們的理解。”胡細亮說,同時理事長、村干部、黨員帶頭拆除自家多建的住房,也讓不少觀望的村民打消了疑慮。
如果真有村民無理取鬧,情緒比較抗拒,理事會則通過先期制定的村規民約來進行相應的制約,主要包括7項措施,如不得參與村內的劃龍舟等集體活動,不得上族譜,紅白喜事村委會干部一律不參加……“我們這里的人都比較看重端午節的賽龍舟,如果真不能去的話,會覺得很丟面子。”所以慢慢地,改革的氛圍逐漸轉好,得以順利推進。目前,全區退出宅基地41180宗面積4946畝,共對8048戶農戶收取宅基地有償使用費1144萬元,宅基地亂象得到遏制,農民建房重回“一戶一宅、面積法定”的公平起點,依法用地意識進一步增強,促進了集體所有制觀念的回歸,破除了土地私有和祖業觀念。
改革后如何發展?系統推進“一改促六化”建設小橋流水人家,冬日暖陽普照,幾位老人安詳地坐在廣場怡然自得,走在橋西殷家村,感覺像置身于一幅美麗古樸的鄉村畫卷中;廣場、草坪、路燈、花壇,一排排銀白色的小洋樓整齊劃一,環境優美宜居,別有一番情趣……類似的村莊還有很多。改革釋放了大量存量土地,村集體收回的宅基地可滿足未來10-15年村民建房需求,村莊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宅基地改革啟動后,余江區順勢提出了推進“一改促六化”美麗鄉村建設,包括村莊面貌靚麗化、農村治理規范化、農村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標準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轉移人口市民化等六方面。不少村還成立了衛生清潔志愿者服務隊,維護村莊清潔干凈;有的村利用空余出來的宅基地為村民建設老人照料中心、衛生室或休閑廣場。在外地的村民看到家鄉驚人的變化,也想出一份力,先后有50多人返鄉擔任理事長或理事,捐資墊資5500多萬元支援家鄉建設。
隨著改革的進行,一個個規劃整齊有序、房屋錯落有致的村莊在這片大地上逐漸呈現。曾經的上訪戶鄧埠鎮橋西殷家村村民殷欲芳告訴記者,以前的“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現象不復存在,河邊的垃圾清理得很干凈,家家戶戶門前也很整潔,看到村莊變化這么大,他的心轉變得也很快,“我感到政府實實在在做事,所以就不想上訪了。”現在殷裕芳每周都有幾天晚上免費教村里的學生們練書法,同時還擔任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成了村里的熱心人。
不少村還探索盤活宅基地、發展農業產業,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道路。因為是血防精神的發源地,平定鄉宋家村還是鷹潭市紅旗干部學院的所在地。作為市委黨校、市委組織部的實踐基地,來此培訓的學員比較多,住宿也就比較緊張,宋家村村民在宅改理事會的組織下,自發將空余的3-4層房間拿出來,加入了理事會下面的農房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改造提升。產生收益后,村民每間可獲得90元的收益,合作社收取50元的運營費。橋西殷家村還發展了700畝蓮藕,蓮花盛開時,形成了村莊一道美麗的風景,秋天收獲的蓮藕又給村民增加了一筆收入。
農村土地論文范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問題探析
摘要:農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條件下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有助于維護農民的權益,推動農業長遠穩定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作為明確農民對各承包土地的權利的一種物權登記,對當前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基于這一點,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進行分析與探討,以切實保障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