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25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自然環境問題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重工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向環境中排放工業的廢水廢氣,造成自然環境的嚴重污染,不能達到環境與經濟的持續發展。根據當前這種現狀,本文以環境資源與經濟的關系入手,簡要提出了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的主要理論,從適度的角度出發,建立了兩者和諧發展的模型,并站在不同層面,對如何做到環境與經濟持續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環境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
環境方向論文范文: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分析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同時,河北省的生態環境保護進程緩慢,凸顯了很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河北省缺乏區域整體性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其次是河北省在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缺乏區域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再次是河北省的霧霾治理方案缺乏有效的區域性實施對策;最后是河北省在產業結構部署和產業布局問題上缺乏整體性原則。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決定因素,只有保證兩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保護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兩者不沖突。本文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建議以協調兩者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現狀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逐漸演變成水火不容的關系。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通常都是以犧牲環境資源來發展經濟,最終造成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國外許多國家很早就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對經濟與環境進行深入討論,最終促進聯合國發布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我國近年來也逐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并對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進行研究,結合了當前我國發展形勢,并聯系環境問題與人民安全、經濟發展等相關問題。提出在保證全體人民在實現小康水平的條件下,盡可以控制環境污染問題,保證為人民提供安全宜居的自然環境。
二、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關概念
1.環境資源價值理論
環境資源價值理論建立在經濟學的基礎上,資源與環境是不同的層面,人們在進行所有活動中需要涉及的事物與環境都是自然資源產生的結果。從內容上進行分析,自然環境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壤方面、能源方面、生態系統方面。在實際評價環境資源價值時,應該將人們生產生活相關的自然元素考慮在內,評估自然環境的價值與增量。
2.環境與資源發展的關系
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是整體系統的一個部分,不僅可以將自然環境資源向整體系統中輸送原料并將其轉化成消費者可以采用的產品,還可以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返回自然環境中。
3.可持續發展基本概念
可持續發展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其主要內涵包括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并積極保證其他各種關系正常發展,使世界變成有序狀態。從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分析,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滿足現代人對環境的需要,還可以保證下一代對環境的需求。此外,從涉及層面來看,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社會、人口、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同問題在可以得到解決同時保證協調發展。
三、建立環境資源與經濟持續發展的評價標準
1.環境資源與經濟持續發展評價的基本概述
評價環境資源與經濟持續發展需要結合不同指標,同時需要考慮整體的環境狀況與經濟發展水平等多個不同因素。評價指標主要參考國外環境學家提出的許多方式,包括環境可持續發展狀態與環境承載情況等,再通過具體算法將所要計算區域的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狀態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可以顯示該區域自然環境資源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的資源數量以及接受人們輸送的廢水廢氣需要的自然資源面積,例如:食品、住宿、交流、給排水的耗能等,綜合判斷該區域自然資源環境是否可以達到平衡,便可以確定該區域中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時候是否存在協調的狀態。
2.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協調程度的相關指標
生態足跡是衡量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協調程度的有效指標,該指標可以準確地幫助確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程度。通常計算公式為:人口數量伊人均生態足跡,在該指標中包含關于人口的指標與環境的相關指標,具有使用價值。
3.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協調程度的計算方式
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對人們的消費項目進行分類,并根據不同項目再進行計算。首先,應該根據當地平均的產量,對消費量進行計算,以便獲得生產性土壤面積。其次,工作人員還可以應用等價思想,將生產性土地的使用面積折算成土壤面積,并對土壤面積進行總體結算,最終得到相關數值;最后,工作人員可以應用產量指標,對該地區進行生態承載力進行測算,再計算當地生態承受力以及生態數值進行計算,得到自然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協調程度。
四、自然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具體措施
1.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改變產業結構
對每個地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保證區域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以區域的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根據當地所實行的產業發展策略進行結構調整,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結構,增加區域的綜合競爭力,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1)區域應該不斷發展以保護自然環境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型經濟,在區域宏觀經濟環境下,以滿足科學技術產業的需要、將傳統產業進行升級為基線,以發展經濟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以及科學技術型產業為目的,帶動產業化、工業化技術的共同發展,同時改變區域產業結構、制度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為實現環境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的,區域應該將主要力量放在發展重點支柱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一方面,應該在重點支柱產業轉變過程中,將技術轉化成實際動力,依靠原料優勢,重點將新型產品、綠色產品以及高新技術建筑、裝飾裝修與輕工業產品結合。可以幫助企業重組,培養優秀的龍頭企業,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持。
(3)在科學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區域結構應該結合生物、信息與環保等三方面元素。與不同的高校進行合作,應用現有的生物工程、材料工程以及先進的學科優勢,在應用科學技術的條件下,共同建立將集成電路、科學技術、軟件工程、生物制藥為一體的新型產業格局。例如在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重點開發多媒體設備、移動通信設備、數字化設備等相關先進設備,并且緊跟時代需要,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于區域產業的各個方面,提高區域產業的綜合實力。(4)服務行業是區域產業轉型的關鍵部分,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也可以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動力。針對此現象,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發揮自身優勢作用,不斷發展服務行業,以促進其他專業進行轉型升級。同時應該結合當前國家大力發展服務行業的相關政策,完善服務行業的相關標準,形成系統的服務行業鏈條,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2.以節約能源為中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1)在區域經濟建設過程中,由于過去常常注重重工業建設,不僅浪費大量的自然資源,還影響了環境質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將補單推進電力資源調整,積極建設以新型原料為使用材料的節能型電廠,并開發常見的太陽能、風能等新型供電模式,緩解區域用電壓力情況。
(2)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將節能與減排共同作為發展目標。并將研究新能源和減少傳統能源作為現在工作的主要方面,轉變能源消費方式。政府應該結合當地所需的傳統能源進行充分思考,為了降低傳統資源的消耗,應該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的新型能源,建立新型能源技術。同時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減少高耗能企業的能源消耗。
(3)為了保證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應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環境能源進行仔細劃分,并及時發展風能、水能等新型能源。
3.建立完善的自然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區域應該建立系統的管理機制,這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因此,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與當前環境狀況,營造一個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整體氛圍,并制定有效的監管措施,保證環保觀念以及環保制度的貫徹落實。在制定環境保護機制的具體過程中,當地政府應該根據工業發展情況為切入點,將重點污染企業以及新申報的工業單位進行嚴格管理。同時環境工作還應該聯合其他部門,共同構建可持續發展平臺,推動環境資源保護工作向合理化、系統化、正規化邁進。除此之外,要在建立生態工業的基礎上完善相關評價指標,將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技術生產、節能排放等新型指標納入評價標準,為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提供足夠動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與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加重,環境資源已經逐漸飽受各行各業的密切關注。在這一環境下,不同地區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狀況,加強制度管理,制定可持續發展方向,并以科學技術為主要支持,以能源節約為主要目的,有效地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創建新型工業發展模式,為新環境賦予新內容,保證環境資源與經濟系統發展,為我國實現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