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2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在21世紀,大數據被譽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油”,能夠做到無限循環利用。基于此,我國農業生產、農業科研、農業現代化發展不斷加強。在此過程中,科學理論為我國農業發展開拓了視野,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思考農業科學的哲學尤為重要,對促進當前農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來說,我國農業科學的快速發展,無疑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當然,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土壤質量降低、病菌害蟲產生抗藥性、環境污染、農產品健康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
農業科學論文投稿刊物:《山西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61年,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主要刊載生物技術、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貯藏加工、畜牧獸醫等學科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及綜合述評等。
然而近年來,農業領域興起“綠色技術”“可持續技術”“生態技術”等一系列主張,這些主張更側重環境、健康及社會經濟等方面。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應對農業科學進行哲學層次的反思,理清農業發展的理論思維,以便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指導,這樣一來,能夠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業科學與哲學》由山東農業大學《農業科學與哲學》編寫組共同編著,于1985年11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是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展開論述,進一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農業科學之間的聯系,有助于為從事農業領域者提供寶貴經驗和科學知識。
農業生產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最早從事的活動。人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事物和現象,而通過對這些事物和現象的完全認識和了解,有利于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因為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在大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使得農業生產從低級轉向高級發展,并且會隨著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促使農業生產結構發生改變,即從原始農業發展為傳統農業,再過渡為現代農業,這3個基礎發展階段是農業生產的必經之路。此外,生產實踐次數的增加和視野的擴大,也會使得人們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認識發生顯著改變,尤其是思維能力,會隨著認知領域的擴大和深入,逐漸形成世界觀。有學者表示,世界觀并不是哲學,因為它缺乏強大的理論和邏輯支撐,并且具有自發、零散、不系統等特點,所以不能將其納入哲學的范疇。哲學是一種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將實踐中形成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等知識加以總結,使其變得理論化、系統化,即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因此人們又將哲學稱為具有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一種總結和概況。
根據哲學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唯物主義經歷了“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這三種歷史形態,以馬克思為唯物主義最高、最科學的形態,是一種辯證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同時人們也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們的思想武器,即是因為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心主義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經歸納總結又可分為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其中第一種形式是把脫離人和物質世界的客觀精神當作世界基礎,第二種形式是把自我的“感覺”“經驗”“心得”等主觀精神夸大成唯一的實在。
該書緒論中,作者重點表明了發展農業生產在于政策和科學兩方面,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國制定政策的理論依據,只有在了解哲學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理解黨的政策,以便在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作用;當然,還需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對政策的制定進行相應調整。在政策符合國情的基礎上應積極學習農業科學,因為科學代表著生產力,單靠體力和經驗是無法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所以我們提倡科學務農,不僅是生產技術做到科學,經營管理和思維方法也要做到科學,三者呈相互制約關系,以思維方法科學為根本,在理論思維正確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把握各因素之間的必然聯系,這對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還應在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農業科學,這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若是反之,即使選擇了先進技術,仍是難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總而言之,細讀《農業科學與哲學》一書可發現,作者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農業科學進行了層層聯系,在完全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基礎上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這對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