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2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而目前我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卻不盡人意,嚴重制約了農村成人教育活動的開展,從組織理論的視角出發,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未來應建立結構化目標體系,構建以正式結構為主的靈活開放的結構網絡,形成彈性的組織評價機制,建立規范的組織運行機制。
關鍵詞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理論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城市管理職稱論文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問題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建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逐步成為現階段黨和國家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科學合理的社會規劃,不僅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和全國經濟的大發展,可謂意義重大。本文結合河南省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情況,詳細探討了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的意義、問題和對策,并以新鄉市為例,闡述了其取得的初步成效。
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作為農村地區以成人為對象的教育實體,其效率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由于農村社區成人教育屬于新興事業,在理論與實踐研究方面都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的浪費。鑒于此,從組織理論的視角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進行深入剖析,并探討我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理性組織理論的視角探討理性
組織理論,首先要明確其核心詞匯“理性”的含義,在組織社會學中,理性也叫“技術理性或功能理性,指的是一系列有組織的行動以最高效率達到既定目標的程度”n。理性是理性組織的基本特征,以理性為特征的組織是“組織的設計者對如何才能取得預期結果的構想的‘鏡像”’[21。理性組織建立的假設是:在不超出人的忍受力之前,人是具有理性的,按照設計者所設計的一套理性系統運行,預期目標就會達成。
一般而言,理性組織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組織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具有特定的具體化目標,目標是組織結構設計的出發點也是終點。組織結構是一套穩定的、科學的程序。第二,組織具有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兩種形式,理性組織通常指正式組織。正式組織中的人具有兩面性,在組織外扮演的通常是另外的角色,而在組織結構中扮演的是組織規定的角色,并且組織中的角色并不隨著扮演角色的人的變化而改變。第三,組織成員之間以協作、命令與服從的方式發生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合法性權威的基礎之上,個人在組織中行使的是組織的權威而非個人權威。組織內成員之間的關系緊密,其中任何一個人的工作失誤都將影響整個組織運行的效率。
第四,組織是以經濟學理論為顯在或潛在背景的,研究者都強調通過組織的設計與運行實現效率的最大化。從理性組織的視角探討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理性化程度對厘定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理論基礎來看,理性組織研究的是經濟或政治組織,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既非經濟組織也非政治組織,而是具有福利性質的教育組織,其主要功能是為農村社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經濟與政治功能只是其附屬功能。其次,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與理性組織一樣都屬于正式組織。因為非正式組織的成人教育屬于一種廣義上的生活交流活動,盡管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不能擔負起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發展的重任。第三,從團體成員的關系來看,理性組織內人與人之間都是以工作或職務關系發生聯系,他們無需為成員個人負責,而只需為個體所在的職務負責,這種關系是機械的關系。這樣的機械關系在教育中是不適用的,因為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而非機械活動。
二、自然組織理論的視角
理性組織理論過分強調組織的目標和效率而忽視個體的需要,這引起了人們對該理論的質疑。在批判傳統理性組織理論的基礎上,人際關系理論學者提出了自然組織理論。該理論把組織分為技術組織與人的組織兩種類型,人的組織又分為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兩種形式。傳統的理性組織理論只關注技術組織與正式組織的結合,而忽視非正式組織在組織中所發揮的作用,因此,研究者認為,“組織管理者要對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組織給予重視,了解組織個體成員的需要,對其合理的社會需要予以滿足”。
這也是自然組織理論的核心所在。自然組織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就目標而言,理性組織理論假定組織目標與組織成員的個體目標是一致的,因此按照組織設定的程序就能實現組織效率的最大化。自然組織理論認為組織中的個體成員還有與組織目標不同的“真實”目標,“真實”目標可能是個人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組織的。一般而言,正是非正式的“真實”目標維持著組織的存在。“真實”的目標通常指“參與者可以從組織中獲得權力、資源、聲望以及快樂,因此他們希望組織存續,會把保護與盡力強化組織納入自己的目標”。
“真實”目標的存在及其對組織的價值是自然組織研究者對其展開研究的重要動因。其次,就組織結構來看,在人際關系理論的基礎上,自然組織理論認為正式結構并沒有理性組織理論所強調的那么重要,因為組織成員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以及抱負,以此為基礎而形成在正式結構之外的非正式組織結構。與非正式目標一樣,非正式結構是影響組織存續的真正結構,而正式結構通常只是外在的一種形式。
正是基于這種假設,自然組織理論認為要調動正式組織中非正式組織及個人工作的積極性,以此提高組織的效率,把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結合,使組織產生比單純的理性組織更高的效率,因而有學者認為“這不是一種適合于個人的描述,而是一種適合于‘奶牛’的社會學描述”。盡管這種理論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批評,但由于其能對生產效率的提升有所幫助,因此在現實中仍得到推崇。盡管自然組織理論在生產組織中的運用遭到了懷疑與批評,但就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來看,其仍有所啟迪。
首先,就目標而言,農村社區教育組織內部同樣具有正式目標與“真實”目標之分。由于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既非行政組織亦非經濟組織,“真實”目標包含權力與經濟利益的成分較少,因此這種目標多以興趣、自我滿足以及尋求歸宿為主。真實目標通常不會在組織內產生破壞性的沖突,允許其存在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存在與發展利大于弊。其次,就非正式結構來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因為非正式目標的存在,相應的非正式結構也是存在的。但就教育活動本身來看,非正式教育結構與正式教育結構之間沒有產生行政管理組織內的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之間那么明顯的差別,所以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調和的可能性與可行性較大。在生產與行政管理組織中發揮非正式組織的重要性受到了批評,但在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中,調動非正式組織的學習積極性是值得褒揚與倡導的,因為教育的效率在于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能在世界觀、人生觀上發生相應變化,這對學生是有益的。在此意義上,充分調動組織內非正式組織的積極性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是有效的。
三、開放組織理論的視角
理性組織理論與自然組織理論都把組織作為封閉的系統來研究,而開放組織理論正是在對理性組織理論和自然組織理論展開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與前兩種理論的區別在于:前兩種理論忽視了外界環境對系統的影響,而開放組織理論則認為環境對組織存在與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正如持開放系統觀的學者所言:“如果組織擁有完全的自主性——能夠不受環境影響而追求自己的目標——那么,他們就可以像封閉系統一樣運營。
然而,環境時刻在變化著,并且所有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開放組織理論的主要特征在于其開放性,而這正是從組織與環境關系的角度來考量的。總體而言,開放組織理論認為組織主要包括三方面特點:首先,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組織內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無法完全控制的,各因素之間并非按組織通行的規則發生關系,而且組織內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不像機械系統那么嚴密,因此開放系統組織理論把社會組織稱為復雜的松散偶聯系統。其次,開放組織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組織與環境之間處于一種交互狀態,組織能通過自我調節來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第三,組織具有層級性。組織可以分為更小的組織,同時它自身也屬于更高級的組織系統。第四,組織無共同的目標、組織成員可以同時隸屬于幾個不同的組織系統,也可以自己決定參與或退出某個組織,因此組織的穩定性較差。開放組織理論為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其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內容。首先,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是教育組織,其成員主要是參與學習的成人,他們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當其需要獲得滿足或者對學習內容感到失望時,可以選擇退出組織。
其次,成人在社會上擔負著多重角色,相比未成年人而言,其社會性更強,在此意義上他們本身都是一種環境資源,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組織與環境的能量、資源、信息的交換正是通過他們來得以實現的。第三,建立一個農村社區教育結構系統,即縱向上的層級系統與橫向上的關聯系統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而言是必要的,有助于資源的協調與整合。
四、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趨勢任何理論的產生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是為解決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而誕生的,因此時代性既是其特色也是其局限性。理I!生組織理論、自然組織理論以及開放組織理論也不例外。理性組織理論研究在追求經濟效率的情況下,組織的正式目標與正式結構對組織效率提升的貢獻。自然組織理論盡管仍然以組織的最大化為追求目標,在強調正式組織正式結構的同時,也強調了組織非正式目標以及非正式結構對組織存在與發展的貢獻及其對組織生產效率提升的貢獻。開放組織理論超越前兩種理論的局限,把組織作為開放的系統進行研究,更具人性特色。就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而言,單一的任何一種理論都無法為其提供完善的理論基礎,因此,通過分析三大理論與成人教育組織的關系,結合當前我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實際,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主要應從如下四方面進行。
(一)建立結構化的目標體系盡管上述三大組織理論對組織目標的重視程度不同,但就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來看,建立結構化的目標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其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我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按照正式組織的形式來形成初步的規模;二是由于成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不同,其學習動機也有所差異,需要設置相應的目標以引導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三是就組織自身的存在來看,如果沒有明確目標作為核心,組織就會顯得松散,甚至影響到組織的存續。
從建立結構化目標體系的思路而言,首先是目標框架體系的形成,包括縱向的目標層級體系,橫向的目標平行體系及不同層級目標之間的交叉關系。這樣的目標體系有利于國家對全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活動進行統籌規劃,也有利于各地根據自身特色建立適合地方社會發展的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其次,在目標框架的體系下關注正式目標與非正式目標之間的關系,也是未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目標研究關注的重要領域,對它們之間的研究關系到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效率的提升及組織自身的存續。第三,整合社區現實、正式目標與非正式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對農村社區具體的成人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
(二)構建以正式結構為主的靈活開放的結構網絡從組織結構研究來看,理性組織理論假設組織的正式結構與組織效率之間關系密切,因此其著重研究組織的正式結構與組織效率之間的關系。自然組織理論則認為組織的非正式結構對組織的存續及組織效率提升的影響更大,因此研究組織的非正式結構是自然組織理論的重要關注領域。開放組織理論則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組織結構表現為一種松散的偶聯結構。三種理論結構之間的差異源于其研究預設上的差異,理性組織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封閉的可嚴格控制的系統,自然組織理論認為人類自然形成的組織關系對組織的存續以及效率提升影響更大,而開放組織理論則認為組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是組織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條件。
事實上,上述三種組織結構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結構的研究不能照搬任何一種結構理論,而應綜合上述理論之長,結合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現實狀況開展研究。首先,就現狀而言,當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并沒很好地建立起來,因此正式結構的形成是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結構研究的著眼點,因為具有正式結構的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較大,能產生一種外在的形式效應,以此促進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體系的形成。其次,就非正式結構而言,它在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中并不占據主要的位置。
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且問題解決的周期通常較短,當問題解決后,組織成員會重新組合,因此在組織中形成的非正式結構對組織存在與發展影響甚小,因此非正式結構在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中居于次要地位。第三,在正式結構下,組織有可能會形成封閉的系統,因此需關注系統與外部環境之問的能量、信息以及資源之間的交互關系。第四,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是以人為對象的,其加工的“產品”是成人,因此在結構研究中要把人與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容易陷入理性組織把人作為部件或工具的泥坑。
(三)建立規范的組織運行機制
組織運行是從動態角度對組織的描述,組織運行過程是組織效率得以提升的過程。從上述三個理論來看,組織運行主要表現為三種狀態。理性組織理論把運行等同于對組織的機械控制。自然組織理論強調充分發揮非正式組織的積極性,以此促進組織效率的提升,可以稱之為軟控制。前兩種理論都是從結構的角度探討組織的運行,與此不同,開放組織理論從過程的角度把組織運行看作不斷變化和重組的過程。
三種組織運行方式中任何一種單一的運行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指導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運行,因此結合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現狀,本文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建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運行機制。首先,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運行需要適當地控制,如果沒有控制,組織或許就變成一種非正式組織,這對還未步入正軌的農村社區成人組織的影響是致命的。其次,在強調控制的前提下,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與學習積極性是保持組織活力、促使其生命力延續的重要手段第三,從某種意義上看,組織運行過程也就是組織與環境進行能量、信息以及資源交換的過程,這需要在組織運行設計中以開放的視角進行設計以使其運行既能吸收外界環境中的有益因素,同時也不至于受到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第四,一般而言,組織具有兩種運行方式,即以任務為導向的運行方式和以職務為導向的運行方式。從本質上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是為解決特定的問題而設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組織的功能與任務也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因此以任務為導向的運行方式是其主要的設計思路。
(四)形成彈性的組織評價機制對組織的評價是衡量組織運行狀況的重要手段,從上述三個理論來看,理性組織理論與自然組織理論都把組織的“產品”作為評價組織運行狀況的主要手段,人被作為提升效率的工具,這樣的評價方式強化了人的工具性而貶低了人的人文性。開放組織理論從人本主義的視角出發,強調組織中人的自主、自由,從而使組織流于漂浮不定的狀態,這使得組織的評價變得很困難。前兩種理論與開放組織理論之間的區別在于組織理念上的偏差,前兩者把人作為工具,其評價以效率為核心而忽視組織的人文性,這樣的評價容易開展;后者強調要關注人的人文性而對工具性有所忽視,這樣的評價是開放性的,評價工作相對較為復雜。
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作為教育組織,具有較強的福利性。由于組織的“產品”是人,對人的評價是很難量化的,加上學歷與資格證書一類的硬性評價方式也并非適合農村的成人教育,因此,采用硬性與軟性相結合的彈性評價方式對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較為實用。從評價目標來看,評價本身就是對組織運行結果與組織目標之間一致性的衡量,因此目標是評價的核心。由于組織包括正式目標與非正式目標,因此硬性評價通常以正式目標為中心,由組織的出資方——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開展。軟性評價通常以非正式目標為中心,通過組織參與者感受、體驗的描述來進行。這樣的彈性評價方式既能對出資方設定的正式目標達成程度進行評價,同時也能對組織成員形成的非正式目標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從而使得出資方與組織成員之間的利益得到調和,對組織的存在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