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05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牡丹區地處魯、蘇、豫三省交界處,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水果、蔬菜商品基地,2019年1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目前,該區種植面積規模較大的經濟作物有蘆筍、花生、山藥、大蒜等,在機械化發展方面還存在著短板和不足,需要全面發力和重點推進。
一、發展現狀
(一)蘆筍生產機械化情況。牡丹區蘆筍種植主要分布在大黃集、沙土和胡集等鄉鎮,常年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蘆筍種植兩年后,從3月下旬需要封起一條高寬各70厘米、底120厘米的梯形土壟,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和收獲。蘆筍種植一般經過土地的施底肥、耕整、播種、種植溝、移栽、培壟、中耕除草、整枝清園、采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生產環節,用傳統的人工封壟方法,效率低、費用高。
近年來,牡丹區農機部門積極探索蘆筍機械化培壟和采筍,在沙土房莊村建立了2000畝的蘆筍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引進推廣了蘆筍封壟機,在蘆筍生產機械化示范園,經過反復使用、改進,機具質量和作業效果良好。目前蘆筍生產機械化存在的問題:蘆筍種植機械不太成熟,收獲機械價格高、利用率低。
(二)花生生產機械化情況。牡丹區花生種植主要分布在大黃集、皇鎮和馬嶺崗等鄉鎮,常年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花生種植模式有春播、套播和夏播三種,原播種方式為人工平作點播,收獲方式為人工刨掘或者簡易犁松翻后再撿拾,產量低,費工費時。牡丹區農機部門積極探索花生機械化生產新思路,建立花生生產機械化作業示范基地。在馬嶺崗劉坊行政村建立了1000畝的花生機械化生產示范園,大量引進推廣花生覆膜播種機,改平作為起壟覆膜播種,不僅實現了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還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的產量。
目前,示范園內花生成苗率達到了96%,畝株數在8000棵以上,引進的覆膜播種機能夠滿足花生種植的農藝技術要求。存在問題:一是機具適用性較差。干旱時花生挖掘鏟難以入土,抖土不凈,損失較大;土壤濕度較大時,挖掘鏟部位容易形成堵塞,機具的適用性較差。二是農機與農藝脫節。在花生的品種選育、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方面只注重高產,而忽略了農機裝備的適應性,花生品種的果柄強度、株型特征、結果范圍、深度、株距、行距等都直接影響到機械收獲的效果。三是種植模式制約機械化作業。花生種植地塊小,生產規模小,機械作業效率較低,影響了花生種植的經濟效益。
(三)大蒜生產機械化情況。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大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大規模的連片種植,并隨之帶動了大蒜的貯藏、加工、銷售等行業的興起,使大蒜成為牡丹區第一大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6萬畝左右。大蒜種植一般經過土地的施底肥、耕整、起畦、栽種、覆膜、澆灌(沖肥)、田間管理、收獲、收獲后撿拾加工(去掉蒜稈和蒜的根須)、分級等生產環節。
目前各生產環節現狀是:施底肥、沖施化肥由人工完成;土地的耕整,一般以機械作業為主,機械作業面積達到90~95%;土地的起畦一般以機械作業為主,機械作業面積可達到60~70%,小地塊種植一般以人工作業為主;大蒜栽種,目前沒有成熟的機械用于生產,一般以人工插種為主;大蒜覆膜一般以人工作業為主,機械作業面積僅達到10%;大蒜機械澆灌面積達到100%,同時隨水沖施氨類肥料。牡丹區農機部門在王浩屯鎮建立大蒜生產機械化示范園,在園區內不斷引進推廣大蒜種植、收獲機械,通過選型、改進,現在已比較成熟,受到廣大蒜農和機手的青睞。
牡丹區大蒜生產機械化存在的問題:一是大蒜種植壟距、行距不統一,缺乏統一的種植模式,嚴重影響了機具的推廣使用。二是機具設計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機具適用性差。三是生產廠家售后服務跟不上。
(四)山藥生產機械化情況。山藥是牡丹區主要經濟作物之一,主要栽培懷山藥、白山藥、鐵棍山藥3個品種,牡丹區山藥種植主要分布在沙土、皇鎮、小留等3個鄉鎮,常年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山藥不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由于山藥生產機械化突破了人蓄力所不能及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的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農藝要求,種植面積和種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牡丹區農機部門在沙土鎮建立了山藥生產機械化示范園,選型、引進推廣山藥開溝機,依托菏澤市豐順農機合作社示范推廣山藥種植生產機械化,受到廣大山藥種植戶青睞,帶動了一部分農機手和山藥種植戶發家致富,同時也促進了全區山藥種植業的規模發展。存在問題:一是山藥開溝機質量欠佳,性能不太穩定。二是機械化收獲推廣不理想。三是種植模式制約機械化作業。山藥種植地塊小,機械作業流動性大,一家一戶的種植影響了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影響了農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和采用程度,影響到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四是缺少扶持推廣資金。
二、對策建議
下一步,要按照“補短板、促整體、提質量、增效益”總要求,重點突破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廣經濟作物機械化產前、產中、產后機械等,全面提升牡丹區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應將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發展經濟作物機械化置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考慮,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要素對待,納入縣域經濟考核體系,建立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經濟作物和機械化全面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對經濟作物機械化的資金支持,引導經濟作物種植大戶發揮帶頭作用,促進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把經濟作物種植、收獲機械作為重點補貼機具,要充分發揮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作用,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重點補貼小型經濟作物機械,并逐年增加補貼額度。
(二)強化宣傳培訓。建立經濟作物農機科技示范園,以示范園為陣地采取廣播、電視、印發宣傳單、明白紙,舉辦培訓班、召開機具作業現場演示會等多種形式搞好宣傳,讓農民了解并接受這些新技術。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不斷提高廣大機手和種植戶的技術素質、操作技能和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讓他們真正懂得機械構造、原理,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發揮新機具的作業特性,加快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的應用和推廣步伐。
(三)促進機藝融合。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不僅要有適宜的機具,對種植品種、種植模式和生產管理等農藝技術也都有新的要求。發展經濟作物機械化,就必須對傳統的生產農藝技術進行變革,使經濟作物品種選擇、播種規格、田間管理和采摘清選等各項農藝技術與機械化生產的要求相適應。
農機部門要聯合農業等有關部門,組織農機、農藝專家特別是經濟作物技術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花生、山藥、大蒜等經濟作物機械化作業標準和農藝技術標準,大力開展花生、山藥、大蒜等生產機械化農藝技術培訓,形成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農機農藝結合技術體系和操作規范。此外,農機推廣部門應及時將應用推廣信息反饋給生產部門,完善改進機具,提高機具質量,完善機具性能,以提高機具的適應性、穩定性,增強農民購機用機信心。
(四)注重示范推廣。建立示范基地,實施輻射帶動。在設施蔬菜、花生、山藥、蘆筍、大蒜種植集中鄉鎮,建立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推廣示范基地,統一種植模式,建立標準化的種植體系,引導規模化生產,為機械化生產作業創造先決條件。
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機具引進和研發的試驗基地,大力推廣技術成熟、適應性強的收獲機械,確保適合本地實際情況和群眾需要的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并通過召開現場會、機具演示會等多種形式,積極做好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工作。
農業方向論文范文閱讀:環保節能設計對農業機械生產的重要性
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這一重要產品,想要農業經濟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對農業機械設計方法及理念進行創新,尤其是在人們環保節能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在農業發展中應重視農業機械的環保設計,使設計質量得到整體性優化。下面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對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展開研究,并詳細論述農業環保設計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業機械,環保節能設計,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