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2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以促進農作物安全生產、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為目標,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來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為。實施綠色防控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和農業貿易安全的有效途徑。
1農作物綠色防控現狀
樂至縣高度重視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從2013開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了以螨治螨、殺蟲燈、色板、生物導彈、免疫誘抗、性誘、微生物農藥、稻鴨共作、稻魚共作、低毒低殘留農藥等防控示范。通過5年的示范,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7%左右。
1.1示范園區建設
近年來,樂至縣建立了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園區各1個,在石湍、東山、盛池等鄉鎮建立水稻IPM綠色防控示范園區面積667hm2;在石湍、勞動等鄉鎮建立玉米IPM綠色防控示范園區面積667hm2,其中67hm2核心示范區位于石湍、東山片區。在回瀾、勞動、高寺建立了經濟作物IPM綠色防控示范園,其中67hm2核心示范區位于高寺片區。
1.2大面積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
目前樂至縣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等作物上。其中2017年全年在良安鎮楊臺村等柑橘果園示范“以螨治螨”技術2.7hm2,推廣巴氏鈍綏螨2萬袋;在石湍、東山、勞動、大佛等鄉鎮示范“生物導彈”控制玉米螟技術733hm2,推廣“生物導彈”4.4萬枚;在石湍、通旅等6個鄉鎮示范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病蟲1433hm2,推廣37%井岡·蠟芽菌750kg、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600kg、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kg、40%氯蟲苯·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200kg;在勞動、中天、高寺等鄉鎮推廣生物農藥康邦1萬袋防治蔬菜病蟲167hm2、水稻螟蟲67hm2;在回瀾、龍門、高寺、佛星、石湍等鄉鎮開展殺蟲燈示范1333hm2;在孔雀鄉琵琶村開展種植抗病品種、帶藥移栽、殺蟲燈殺蟲、性誘劑誘蟲、稻魚共作等水稻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20hm2。
通過示范片的建設,帶動了大面積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全縣實施稻鴨共作、雜糯間栽、免疫誘抗、燈光誘殺、色板誘殺、釋放天敵、保護利用天敵等綠色防控技術,2017年完成綠色防控面積5萬hm2。
2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
2.1缺乏綠色防控理念
隨著城鄉經濟快速發展,樂至縣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目前樂至縣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達28.6萬人,占總勞動力數的71.9%),從事農業生產的糧油果蔬等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的管理人員和在家務農的農民大部分在50歲以上,年齡偏大、觀念守舊、接受新生事物慢,缺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在接受綠色防控技術方面較為困難。
2.2政府投入力度小,老百姓依賴思想較重
樂至縣綠色防控示范主要是省財政廳、省農業廳每年給予現代植保示范建設項目的重大病蟲防治經費支持,經過5年綠色防控示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展示和引導作用。而部分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對綠色防控的投入積極性不高,依賴政府扶持。有些專業合作社甚至對政府投入的植保器械和設備不重視,管理維護不及時,利用率不高,如機動噴霧器和殺蟲燈等出現故障,不愿出錢維修和保養,很多處于癱瘓狀態,嚴重影響了綠色防控技術的持續應用與推廣。
2.3部分綠色防控產品價格高
部分綠色防控產品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如每667m2柑橘地平均以55株成年果樹計算,每株掛放1袋捕食螨,每667m2需要一次性投入66~82.5元,矮化密植園120株需一次性投入144~180元;一盞太陽能殺蟲燈需2000元以上;黃板每張0.8~1.5元,每667m2需56~90元;一套食誘裝置40~60元,每667m2需4個,每667m2投入160~240元。農民和業主都不愿一次性投入這么多的資金。
2.4部分綠色防控技術產品使用技術要求高
在掛放捕食螨前,需要清園和生草栽培。掛放后,捕食螨的成活率受天氣影響較大,孵出來的幼螨不一定適應樹上環境;玉米螟蜂·毒殺蟲卡(生物導彈)具有出蜂量大、投放簡便、效果好的特點,但其保存和使用技術要求高,不能像普通產品那樣可以放在門店銷售,且運輸過程中要求低溫保存,不好掌握玉米螟產卵期等;殺蟲燈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蟲體清除、電池防盜、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殺滅了一些益蟲和大量的中性昆蟲等問題;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劑在樂至縣大量應用對養蠶具有較大威脅。
2.5綠色防控投入產出比較低
目前樂至縣使用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的園區產品均為普通農產品,產品價格不高,綠色防控生產的產品與非綠色防控生產的產品相比,沒有價格優勢,其優質未實現優價,投入產出比低、經濟效益差是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不高的原因之一。
3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對策
3.1加強宣傳培訓,牢固樹立綠色防控理念
加強對優質糧油、果蔬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業主和新型職業農民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利用電視、網絡、廣播、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意義,展示試驗示范成果,舉辦綠色防控公益活動,提高公眾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識,樹立綠色發展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綠色發展社會氛圍,加快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
3.2加強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設
規模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征,而目前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面積小,影響力不夠,因此,應以影響和輻射帶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重點,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成片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區。
一是在高寺鎮陽化河特色水果產業示范園建立果樹綠色防控示范園,動員業主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主動與成都、重慶等大城市超市、農產品市場銜接,實現優質優價。二是在石湍、通旅等鄉鎮建立水稻、油菜等優質糧油綠色防控示范區,推廣應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動員業主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主動與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超市、農產品市場銜接,實現優質優價,提高效益,加快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
3.3集成創新綠色防控新技術
科研單位和綠色防控產品生產企業要加快研發綠色防控新技術和新產品,集成一批特色更明顯、針對性更強、操作更簡便、成本更適當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植保技術推廣部門要科學合理統籌規劃綠色防控技術產品的示范推廣,積極開展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創新,優先采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術,優化配套各種有效控制技術,加快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
3.4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和財政投入
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綠色防控獎補機制,保障綠色防控技術健康持續發展。
相關期刊推薦:糧油加工是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會刊,由中國農機院、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合辦的集技術性、行業性、適用性和信息動態于一體的中央級的綜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月刊,每月8日出版,大16開,面向國內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