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2月0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游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這種旅游方式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根據以往的統計,我國多處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都會接待許多的人次,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我國生態旅游為國家和地方事業也帶來了相應的經濟效益,對野生生物及自然環境也造成了相應的影響,下面文章對此展開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生態旅游,野生動物,自然環境
1生態旅游活動與自然保護區
生態旅游活動對自然保護區發展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夠為地方野生動植物生境保護提供專屬資金,利于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未來發展,同時也為地方居民增加了額外收入,間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但是,生態旅游活動相對自由零散,可能存在管理不周等問題,大量的旅游活動難免會造成人為對土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自然環境內因素的破壞,直接導致生態系統被侵犯甚至失衡。
從20世紀末我國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委員會對國內100余個保護區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84個已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的自然保護區在生態保護對象層面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近40%的自然保護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自然資源退化現象。這些數據都說明生態旅游活動所造成的人為破壞是相當嚴重的,這也說明我國在開展生態活動后,未能圍繞活動內容本身對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深入研究,縱觀各方面因素來看,我國都有必要深入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發展研究,明確其危害所帶來的具體細節影響內容。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性研究
本文的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性研究主要以廣東翁源縣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展開,針對保護區內的國家保護動物大靈貓和飛禽類動物進行了分析。
2.1自然保護區概況
翁源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北部翁源縣,總面積7359 hm2,其中核心區2590.4 hm2,緩沖區1641 hm2,實驗區3127.6 hm2.經測算,森林總面積7096.6 hm2,其中生態林面積6585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92.8%,森林覆蓋率為96.4%,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區內有野生維管植物184科586屬1091種,包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種,野生珍稀瀕危植物6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Π的蘭科植物15種。
有野生脊椎動物29目81科183屬25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8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15種,IUCN受威脅物種10種,CITES附錄物種31種。區內保存有較典型、較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大部分區域地帶性森林植被保存較好,植被垂直帶譜保存較完整,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基地,是恢復、重建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的天然參照系統,具有重要保護價值。
2.2青云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分析
目前,青云山自然保護區主要在翁源縣老隆山林場內由群眾自發開展生態旅游活動,沿線風景美好,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玩。客觀地說,生態旅游活動的開展,能夠讓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享受生態建設成果,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但是近年來,青云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發現,生態旅游活動對區域內野生動物的干擾影響越來越大,這主要體現在觀光者的活動類型與主體行為等方面。
2.2.1生態旅游活動對區內大靈貓的影響分析
大靈貓是青云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之一,食性較雜,動物性食物包括小型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甲殼類、昆蟲;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莖葉、多種無花果的種子及布渣果、酸漿果等。2016年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通過野外紅外監測,發現部分大靈貓異常患病。經調查結果發現有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將食物隨處丟棄,帶入人畜共患病毒,大靈貓誤食導致腸道出現寄生蟲寄生現象。
為此,地方野生動物科學研究所也對大靈貓體內腸道的寄生蟲進行了相關數據分析,主要基于獨立樣本T檢驗對保護區內的水鹿野生群與投食群進行腸道寄生蟲荷蟲量差異對比,這里主要采用了卡方檢驗分析方法來觀察投食群不同類別水鹿腸道寄生蟲感染率的具體差異,且采用了雙尾檢驗方法,顯著性水平設置為5.結果在大靈貓投食群的腸道內檢測出5種寄生蟲,這其中包括了4種線蟲與1種原蟲。而相比于投食群,野生群大靈貓腸道中寄生蟲數量則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未發現在投食群眾所發現的鞭蟲與鉤蟲。從結果來看,投食群大靈貓的腸道寄生蟲種類與數量明顯高于野生群,而且投食群大靈貓腸道中的荷蟲量還在呈現增長趨勢。
從該化學實驗研究也發現,人類活動對大靈貓這類野生動物的影響因素較大,已經成為大靈貓患病的主要因素。因為投食群大靈貓更頻繁與人類進行接觸,增加了感染患病幾率,交叉感染機會大大提升,一旦環境壓力增大,投食群大靈貓的體內激素水平就會發生改變,此時最容易感染腸道寄生蟲,進而降低該類野生動物的機體免疫力水平。
2.2.2生態旅游活動對區內飛禽動物的影響分析
生態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很多,但根據青云山自然保護區的研究發現,飛禽鳥類野生動物最容易被旅游活動所干擾影響,以下也作出了詳細的影響分析。
生態旅游活動涉及到飛禽動物造成驚飛反應,用專業術語來講它會造成飛禽動物的“驚飛距離”(Flight distance),就是指鳥獸在逃離前所允許入侵者接近的最小距離。目前青云山自然保護區內飛禽類野生動物較多,有研究表明其中黃腹角雉鳥群內部個體間距離會受到停車或游人下車等旅游活動干擾,而山地車、觀光車等大型動作發生后則會造成鳥群立即飛離,此時它們個體間的相互依存將不復存在。一般來說,可考慮在游客密集區周圍設置籬墻來降低飛禽鳥類的驚飛反應,這表明障礙物會起到一定保護作用。考慮到鳥群個體對干擾的適應能力不同,所以其驚飛距離可以不考慮鳥群個體間差異。
另一方面就是生態旅游干擾會為飛禽鳥類帶來生理反應變化,這種生理反應變化要早于它們的行為反應。比如說人距離飛禽鳥類15m以內時,它們的心率就會明顯加快,當人接近到5m距離以內時,它們就會產生行為反應,而它們的體溫干擾變化也會成為其生理指標變化的主要原因。在該自然保護區中對紅嘴相思鳥進行了實驗測試發現,它們一旦受到人類干擾,其胃部溫度就會增加1.5~3.0℃左右,而如此反復所導致的日能量消耗也會增加15%左右,同時它們體內的應激激素與腎上腺酮含量也會突然增高[3].
最后就是繁殖方面,繁殖期內鳥類對外界干擾更加敏感,由于生態旅游活動所帶來的多種不良效應(游客踩踏、影響親鳥行為、引起棄巢),這些可能會影響它們的孵化期營巢成功率,甚至其幼雛死亡率也會在假日旅游高峰期高過平常值,特別是影響到保護劑珍禽鳥類的繁衍延續過程。
3結語
本文通過廣東翁源縣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探討了當前生態旅游活動對區內野生動物生活生存的實際影響,經研究表明,野生動物生態系統會由于游客闖入自身生存環境而出現異常表現甚至發生不良反應。所以說自然保護區本身應該建立長效監測機制,深度研究生態旅游活動為野生動物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并圍繞此來提出解決策略,為區內野生動物營造良好生存環境,促進自然保護區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維娜.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分析[J].南方農業,2015,9(33):176~177.
[2]劉偉華,張正旺.生態旅游對水生動物多樣性的影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3):174~178.
推薦閱讀:鄱陽湖區生態旅游空間格局評價
本文通過對鄱陽湖區生態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從而構成了湖區“回”字形旅游格局,在這種基礎上將鄱陽湖區分為生態都市、文化名山、瓷都仙山,鄱湖風情和臨川山水等5大生態旅游小景區,通過對各風景小區的空間結構進行評價,提升旅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