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24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技術標準體系是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工作,也是標準化的基本建設工作。通過對鐵路工程測繪標準化歷程回顧,從適應鐵路和測繪技術發展需求角度,對鐵路工程測繪專業標準體系進行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以信息視角為主,將鐵路現行有效規范及待制定的標準劃分為基礎類、技術類、成果與檢驗類;(2)基礎類包括8部標準,技術類包括22部標準,成果與檢驗類包括5部標準,構建了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研究成果可為鐵路工程測繪專業后續標準的制修訂提供借鑒。
關鍵詞: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標準體系表;標準化建設
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是鐵路標準化頂層設計文件之一,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是鐵路標準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1]。我國已經形成了系統完備、覆蓋全面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按階段緯度劃分,涵蓋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等全過程階段,有力指導了鐵路建設[2-3]。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未涉及具體專業的技術標準體系研究,近年來僅有個別專業針對如何建立專業技術標準體系進行了討論和建議[4-5]。
鐵路工程論文范例:鐵路工程施工建設質量管理影響因素及建議
鐵路工程的勘察、施工和運營維護各階段均涉及測繪工作,其測繪技術標準體系涵蓋信息獲取設備、信息獲取活動及信息處理、檢驗與測試、成果與服務以及項目管理等內容[6]。開展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體系研究,旨在圍繞滿足鐵路工程建設各階段的測繪業務需求,對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的制修訂進行頂層設計和策劃,建立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體系,供后續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制修訂參考。需說明的是,與鐵路工程相關的地理信息類等標準體系未包括在本次研究的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內,地理信息類標準體系需要另行探討和研究。
1鐵路工程測繪標準化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適應搶修既有鐵路和修建部分鐵路新線的需要,原鐵道部于1950年6月及1951年11月先后公布《暫定鐵路測量規則》、《舊有鐵路線路測量暫行規則》,這些標準規范主要根據舊有鐵路留下的資料,并參考蘇聯的標準規范制訂[7]。1955年2月,為適應鐵路建設的需要,原鐵道部頒布《鐵路地形測量規則(草案)》;1959年12月,結合“一五”期間的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修訂了原規則并頒布了《鐵路測量規程》[7]。1964年12月,原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組織編寫了中國第一部鐵路隧道測量技術法規《鐵路隧道測量技術通則》,對鐵路隧道控制測量工作進行了技術規定。
1972年,原鐵道部組織編制了《鐵路測量技術規則》(鐵基字400號),并于1976年10月開始試行,內容包括線路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隧道測量及橋涵測量等4篇[8],匯集過去分散的測量規則,增加新的內容,統一了測量技術標準;1986年,為適應鐵路建設的需要,原鐵道部對鐵路建設標準規范開始進行全面修編,TBJ101-85《鐵路測量技術規則》于1986年7月開始施行,TBJ105-88《既有鐵路測量技術規則》于1989年7月開始施行,分別適用于新建鐵路和既有鐵路的測量工作。
20世紀90年代,隨著鐵路工程測繪技術及應用的發展,原鐵道部于1997年頒布了TB10050-97《新建鐵路攝影測量規范》、TB10054-97《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于1999年頒布了TB10101-99《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全面替代了TBJ101-85《鐵路測量技術規則》。2000年之后,隨著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的需要,原鐵道部于2003年頒布了(鐵建設[2003]13號)《京滬高速鐵路測量暫行規定》,該暫行規定適用于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測量,也為高鐵建設積累經驗。
之后,隨著鐵路大規模提速和時速250km及以上高速鐵路的建設,鐵路部門加快了鐵路測量規范的修訂及編制工作,于2006~2007年間陸續頒布了(鐵建設[2006]189號)《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函[2007]76號)《時速200~250公里有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指南(試行)》。其中,《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適用于行車時速200~350km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9],《時速200~250公里有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指南(試行)》適用于時速200~250km有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10],同時《京滬高速鐵路測量暫行規定》廢止。
《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主要參照國外高鐵測量標準體系結合國內研究成果編制的,該規范的頒布有效指導了我國武廣、鄭西、哈大等最先開始建設的高速鐵路工程測量工作。隨著對鐵路尤其是高鐵工程測量關鍵技術科研、試驗的開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對鐵路工程測量的認識水平進一步提高,2009年原鐵道部將鐵路測量方面的規范進行了較大范圍的修制訂,分別修制訂并頒布了TB10601-2009《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5-2009《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這三本規范滿足了新建、改建鐵路勘測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營維護各階段的要求,適應了后續我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需要。
同期還修訂頒布了TB10054-2010《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10050-2010《鐵路工程攝影測量規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TB10601-2009《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適用于新建時速250~350km高速鐵路的工程測量,該規范反映了我國在高鐵工程測量方面關鍵技術科研和實踐的最新成果,是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工程測量技術標準,“三網合一”是高速鐵路工程測量技術體系的基礎和核心[11]。
2鐵路測量技術標準體系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大眾化交通工具,是國家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本世紀以來,以高速鐵路為代表的鐵路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網絡;高速鐵路、既有線提速、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截止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km,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5萬km[13],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適應鐵路發展需要,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的規劃指導,原鐵道部科研立項開展標準體系研究,規劃和指導了一批鐵道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尤其是高速鐵路標準體系,在2010~2013年4年間,指導了高速鐵路相關技術標準立項351項,為系統制定高速鐵路技術標準起到了規劃和指導作用,加快了高速鐵路技術標準的制定進度,為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建設、檢查與驗收、運營維護等提供了技術依據,為高速鐵路的安全可靠提供了技術支撐[1]。原鐵道部構建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主要由勘察、設計、施工、驗收、安全和其他標準組成,未涉及鐵路工程建設包括的線路、橋梁、隧道、地質、測繪、軌道、站場、電力、通訊、房建、通訊等具體專業的技術標準體系。
3待制定的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需求分析
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結合鐵路工程測繪生產、管理、應用服務和技術方法對標準化的需求,對鐵路工程測繪所涉及的標準化對象進行歸納、劃分和構建,內容由標準化需求、分類方法和范圍確定,其中,待制定的標準要適應鐵路的發展及測繪技術的發展,滿足鐵路勘察、施工和運營維護的需求。
4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構建方法
《測繪標準體系》(2017年修訂版)明確了當前測繪領域國家、行業標準的內容構成,測繪標準體系框架構建從信息、工程、企業、計算、技術等五個視角,按照各標準化對象所適應的視角進行劃分,共分為定義與描述、獲取與處理、成果、應用服務、檢驗與測試、項目管理等6大類36小類[6],其框架構建視角和標準體系表可供鐵路工程測繪技術標準體系制定參考。
5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
5.1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
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將參照《測繪標準體系》(2017年修訂版)對標準的歸類和劃分方法來定義,但考慮到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的容量,將所有標準以信息視角為主,統一劃分到基礎類、技術類、成果與檢驗三大類中,與《測繪標準體系》(2017年修訂版)不同,大類下面不再劃分小類,直接對各項標準依據大類進行分組。劃分時將納入當前鐵路工程測繪生產中主要參考使用的國家標準、測繪標準。
6結語
由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構成的標準體系是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依據和支撐,本文從信息視角的角度構建了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可供后續鐵路工程測繪相關技術標準立項和編制參考。隨著鐵路測繪技術的發展和標準化的需求,鐵路工程測繪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也需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以適應鐵路建設和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偉,朱潔琳,徐力,等.我國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分析[J].鐵道技術監督,2016,44(11):1-4.
[2]許佑頂,高柏松,楊吉忠,等.中國鐵路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走出去”戰略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6,33(5):116-122.
[3]夏炎.我國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措施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9,63(1):165-168.
[4]王振華.鐵路通信網安全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研究[J].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2018,15(5):18-23.
[5]王同軍.中國智能高速鐵路體系架構研究及應用[J].鐵道學報,2019,41(11):1-9.
[6]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標準體系(2017年修訂版)[Z].北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7.
[7]中國鐵路志編委會辦公室.中國鐵路志·建設志·管理組織卷)[Z].2014.
作者:武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