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14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為理解山本理顯對新時期住宅建筑的詮釋,并發掘他在建筑實踐中所體現的思想及理念,從他所 提出的“地域社會圈”的角度,對未來城市核心商業區高層集合住宅發展進行設計思考,從公共 空間、生活模式、社區人際關系三方面研究其發展方向。
【關鍵詞】“地域社會圈”;高層住宅;中介空間
1引言
現如今,人們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彼此之間沒有聯系,鄰里關系淡漠,這種鄰里關系的疏遠,就是“一家庭=一家庭”的模式,在當下的中國,這種生活方式司空見慣,但在傳統的中國居住聚落里,畫面有所不同,傳統的鄰里關系在當下的中國似乎正在消亡,起初,這種“1=1”的模式是一戰后所出現的用以解決戰后人們流離失所的問題,在當時的語境下,追求效率與經濟性是符合社會發展的,但這也導致了家庭的標準化,對鄰里關系的構建是具有傷害性的。然而,經濟的發展與當今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這種模式帶來的問題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日本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孤獨死”事件就非常值得我們來反思。[1]
建筑論文投稿刊物:《城市住宅》(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建筑設設計研究院主辦。是城市市長、建筑管理部門、規劃建筑設計、開發建筑部門、建材部品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家居裝飾行業及購房人都關注的一本精品期刊。雜志有高度和廣度,有理論有個案,有前瞻和實用,有宏觀和微觀,是城市住宅領域與部權威的百科全書。
2.“地域社會圈”
山本理顯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師。他摒棄陳舊過時的建筑模式,關注社會迅速變革所產生的的新觀點和新方法,并通過建筑設計反映出未來社會變革的需求。山本理顯始終關注社會和城市的變遷。他不僅僅注重建筑外觀的視覺感,更加注重塑造建筑作品的內涵,因此他的作品外形簡潔現代,內部蘊含著復雜的空間序列。
“地域社會圈”是他在橫濱國立大學擔任教授時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當下城市中的住宅對于人們來說只是居住的地方,但住宅本身應該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研究,他認為房子不僅僅是由生活空間組成的。作為城市的元素之一,它應該由“商店”(開放空間)和“臥室”(私人空間)[3]組成。這樣,住宅將有兩個特點:開放和隱私。當然,家庭住宅的類型可以根據居民和商店的類型來劃分。它們可以是單戶或多戶住宅?梢允“圖書館+住宅”或“商店+住宅”[3]。“地域社會圈”住宅建筑的“商店+住宅”模式有三個主要特點:
(1)開放性——一個單元和幾個單元可以自由組合。例如,可以租兩個房間作為宿舍,然后可以做一個非常小的酒吧。你也可以用四個單元做一個庫。在庭院里賣菜,經營一家陶藝店,和一家衣帽修理店,一個接一個,各種小店,構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住宅商業空間。
(2)互助性——與普通的房屋相比,“地域社會圈”建筑有很多支持生活的設施。在社區生活咨詢臺,想要兼職的人可以報名;有人幫忙照顧孩子,有人照顧老人,還有人負責清潔環境。這個社區產生了一些工作,有點像志愿者工作,但仍然有報酬。
(3)節能——“地域社會圈”建筑在節能方面也有獨特的表現。“傳統的熱能發電和加熱在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損耗,當能量到達需要的地方時,只有40%到43%的能量被使用。在“區域社交圈”中,電是由自己的發電系統產生的,余熱被回收利用,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來提供熱量,比如家里洗澡用的熱水。在這個系統中,只有8.3%的能量是不可用的,而利用率是91.7%,在40%和43%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3. 城市核心商業區高層集合住宅設計思考
受復雜的城市商業環境影響,基地內現存的高層公寓自發的開始由封閉轉向開放,其內在的空間邏輯表現為:居住主體自城市環境進入居住場所是一個驟變過程——開放復雜的城市環境→電梯箱→住所。
居住在內的人們彼此可以相互感知卻無法交流,自發的小型商業活動因為其自身的無序增加了居住在內部的人的不安,使原本的居住空間變得更加封閉,住宅變成了一個個封閉的盒子,人們從盒子的封閉性中獲取自身的安全感。居住場所愈發消極。
矛盾的根源不是自發的小型經濟活動,而是在于場所內的客體間的陌生感。在交往層面上,化解陌生感最有效的途徑便是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體現在空間上,則是創造更多的鄰里交往空間。因此,未來商業區內高層公寓應該是這樣的:居住與各種小型商業活動以及辦公活動結合,公寓內部有豐富的鄰里交往空間。人們從復雜的城市環境中回到住所,不再由電梯箱承擔驟變,而是一系列變化的過程,在變化的過程中,人們會經歷不同層次的鄰里交往,集體活動。人們可在一系列可進入性序列空間內部參與活動,產生交互與對話,從而形成一系列發生故事的場所。
公寓整體是一個微縮的社區,由一套連續的“中介”空間序列和一系列住宅組成;主體結構由四個豎向的核心筒和五個水平結構層組成,豎向的核心筒兼做垂直交通,用以解決豎向的可達性,水平結構層將整個公寓劃分成六個部分,同時水平結構層用以解決各部分的管理空間及能量轉換。
依據水平結構的劃分,將公寓內部由下至上分成六個組團,中介空間依據層級置入六個組團,最高一級中介空間位于公寓核心,為若干個社區公共空間組成,每個組團的中心是最高層級中介空間的一部分,六個組團中心共同組成了最高一級的中介空間,最高一級的中介空間向組團內滲透又形成了每個組團的次一級中介空間,次一級的中介空間由若干戶間的空間節點以及通往各戶的一系列的通道組成,回家的過程在前兩個層級的中介空間中被延長,給居住在內的人們提供了的交流機會;最次一級的中介空間復合在居住場所內,為自發形成的各種復合在居住場所內的小型經濟活動場所,在這一層級中介空間的鄰里交流是自發性的,并伴隨了一系列的經濟活動。
4. 中介空間層級的思考
第一層級的中介空間形成邏輯:最下層的第一組團與整個商業區的城市空間相銜接,為開放的商業空間,服務于整個社區及社區外部城市,第二組團的中心為社區的集體活動及集會空間,空閑時可對外租賃,收入用以整個社區中介空間的維護;第三組團中心為社區教育空間,為內部居民提供集體學習空間;第四組團中心為主要的社區綠化空間,同時向居民提供自由活動的場地;第五組團中心為社區健身區;第六組團中心為兒童樂園區,給社區內兒童創造安全的活動場空間
第二層級的中介空間形成邏輯:該層級的中介空間由一系列的走道,院落,景觀節點組成,回家的人們在此發生隨機性的相遇并產生隨機性的休息,交流,活動。
第三層級的中介空間形成邏輯:第三層級的中介空間為社區內自發生長的小型經濟活動場所,為居民提供穩定的交流場所。
【參考文獻】
[1] 山本理顯 . 建筑空間的設施化——從“一戶住宅 = 一個家庭”體系到“地域社會圈”體系 [J]. 城市環境設 計 ,2014(Z2):89-93.
[2] 筱原聰子 , 姜涌 . 日本居住方式的過去與未來——從共 享住宅看生活方式的新選擇 [J]. 城市設計 ,2016(03) :36-47.
[3] 牛征,劉婷玉 . 改變居住方式 , 就是改變城市——山 本理顯的地域社會圈主義 [J]. 城市環境設計 ,2014(05):210- 213.
作者:于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