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07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產業創新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戰場,作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已成為國際間衡量綜合國力和創新力的重要評價標準。本文通過對二戰后日本產業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的經驗與路徑進行分析,旨在對我國產業創新能力快速提升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創新;科技人才;創新體系
一、產業創新的內涵及意義
(一)產業創新的內涵
產業作為社會分工和勞動力不斷發展的產物,其擴張速度和規模與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休戚相關。產業之所以能夠不斷擴張,主要就是源于產業創新的結果。隨著產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產業擴張的速度和規模越來越呈現出加速的趨勢。英國經濟學家弗里曼作為第一位提出產業創新理論的學者,他認為產業創新不僅包含技術和產品創新,而且還包含流程創新、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英國羅艾•勞斯韋爾認為“以并行工程為基礎的綜合創新模型的出現,標志著產業創新開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般意義上,我們認為產業創新由于產業鏈上某一環節的創新而引發的整個產業的創新,或者是以需求為導向而形成的新興產業。
科技論文投稿刊物:中國科技產業設置欄目有高層論壇、理論研究、高新技術及產業化、改革話題、經驗交流、熱點透析、創業投資與資本市場、區域經濟與科技。
(二)產業創新的意義
1.產業創新是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徑
產業作為一個中觀概念,其內涵及外延介于宏偉與微觀之間。從產業創新的特征來看,其具有明顯的“簇”、“鏈”特征。隨著產業融合、產業滲透的不斷加深以及產業聯結的客觀存在,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從國際產業分工來看,在產業鏈條延伸過程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加工、流通、營銷等諸多環節,由于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的不同,整個鏈條呈現出“兩端高、中間低”的物理形態,也即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微笑曲線”,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產業利潤率較高,而處在微笑曲線底端的加工制造環節不僅利潤率低,而且還會對環境產生一定污染。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起步晚,底子薄,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以低端加工制造為主,關鍵就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加快提升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的創新能力,可有效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長期處于微笑曲線底端的現實。
2.產業創新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
產業創新是行業的整體創新,而不是局部創新,只有創新的技術在行業內得到普及,才能實現真正的產業創新,而產業創新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對經濟發展目標而言,不斷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使經濟發展模式由過去資源消耗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是當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在質量,而質量的關鍵重在
3.產業創新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的深入發展,產業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從全球來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一般都是在特定產業范圍之內的競爭,發達國家往往憑借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擴張,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產業創新能力不足只能被動選擇接受。同時,產業創新能力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核心組成,其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在國際創新舞臺上的地位及話語權問題,是各個國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之一。
日本產業創新的經驗與啟示
(一)日本的產業創新
二戰之后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與其強大的產業創新能力及產業創新體系高度相關。概括的講,日本的產業創新體系可以歸結為“以政府為主導,以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
在這個體系當中,政府的主導作用很關鍵,主要通過制度要素進行體現,政府制定和出臺了大量關于產業創新的政策、法律、制度,來保障產業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如日本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對戰略位置重要的產業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企業引進、吸收和研發等環節進行資金支持,使產業創新能力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在產學研方面,日本充分發揮大學、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比較優勢,通過建立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機制和領導機制來推動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日本產學研合作主要由半官方行業組織推動,以培養創新人才為主。70年代之后,日本才逐步確立了產學研合作的兩種主要形式,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得日本的產業創新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產業競爭力大大增強。如日本的家電行業,通過產業創新活動,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術,僅專利使用費一項的收入就相當可觀。另外,在基礎研究方面,日本政府進行了大量投入和超前布局,為后續的研發、創新和主導產業的培育奠定了重要支撐。
日本產業創新對我國產業創新的啟示
正確發揮政府作用。日本產業振興實踐表明,當國家戰略處于趕超或創新資源有限時,僅僅依靠市場這只“不到見的手”配置資源作用有限,此時就需要政府適時采取手段進行干預,利用國家力量集中優勢資源支持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發展前景、帶動經濟能力強的先導產業或支柱產業優先發展。同時,對政府而言,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加大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與共享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整合各種創新力量,打造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從頂層設計上統籌規劃,超前布局,可以極大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及加速催化創新成果轉化。另外,要繼續加大大科學裝置的研發與設計水平,圍繞國際前沿問題,科學決策,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力度,從人才供給、裝備供給、制度供給、政策供給等多方面優化結構,為我國產業創新爭創國際一流奠定重要支撐。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創新型企業這一核心主體。創新型企業與一般企業的明顯差距即把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關注焦點,企業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環境,在組織文化與制度、組織結構與流程、組織技術與產品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首先應該明確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即政府負責營造創新環境、高校和科研院所負責人才輸出,中介機構充當技術轉移媒介,共同把企業塑造為創新的投入主體、決策主體、敢于冒險并享有相應權益的創新主體。其次,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關鍵是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對國家或地方而言,要注重企業家人才隊伍的建設,針對性的制定培訓計劃,為企業家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第三,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可通過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中國制造2025或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加速應用,通過與實體經濟有機融合,不斷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3.完善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一是打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緊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創新鏈條各個創新主體都能享受到政策紅利。三是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資金、人力不足等問題。四是深入實施軍民融合戰略,推進軍事科技領域創新成果與商業化應用有機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允許更多軍事領域產業向民間主體開放。五是不斷完善科技人員激勵政策和成果轉化機制,提升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同時搭建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以項目為中介引進高端緊缺性人才,補齊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的人才短板。六是要加強部門聯動,通過明確責任,放活機制,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參考文獻:
王聰.科技成果轉化系統分析[J].科技和產業.2020(03).
林濤,丁帥.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比較與研究[J].中國科技產業.2020(03).
李易璇,傅利平.激發創新型科技人才活力[J].人民日報.2018(11).
作者簡介:郭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