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29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基于創新集群中獨特的知識生產和知識聯結的組織情境,運用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企業動機出發,通過多組訪,談從當前知識溢出實踐中萃取、提煉出企業有意識知識溢出的概念內涵,并與文獻推演相結合構建結構維度,通過預測式與正式問卷獲得數據,實證檢驗開發量表的有效性。研究發現,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在創新集群中大量存在,是意愿與行為過程的統一,完整的有意識的知識溢出過程包括溢出意愿、溢出準備和溢出行為效果三個核心要素。根據實證分析結果,研究提出了促進創新集群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溢出意愿;溢出準備;溢出行為
一、引言
創新集群是近年來興起的高效配置網絡創新資源的有效形式,由于創新集群的構成主體具有知識生產和知識聯結的特性,在共同參與改進和應用共性技術的研發與生產配套活動中,就會因大量異質性和互補性創新資源的集中,而使知識溢出頻繁和集中呈現。盡管創新集群也是知識溢出的主要研究情境,但是現有關于知識溢出效應的研究仍集中于FDI情景,或將這一情境下知識溢出被動性和非自愿性等特征\[1\]在創新集群情境下進行簡單移植。
事實上,關于這類知識溢出導致的產權公有化、知識資產流失,以及高投入低收益抑制了創新主體積極性等方面的負面效應\[2\],卻并未在創新集群中必然的出現。知識溢出使企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是集群創新的內在原因\[3\],那么創新集群本身有哪些特殊機制抑制了知識溢出的負效應,或者說發生在創新集群中的知識溢出是否是一種特殊的知識溢出呢?
大量對知識溢出負效應的研究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特征:FDI條件下知識溢出的無意識性\[4\]。無意識性又是被動性和非自愿性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無意識的知識溢出會損害創新者的應得利益,促使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FDI背景下傳統的知識溢出往往是企業不愿看到的,但又無法避免的,企業通過知識價值鏈與外部環境的知識體系連接,部分外部知識是無償獲取的。那么無意識性是否是知識溢出的根本特征呢?
事實上,出于企業發展戰略需要,降低知識溢出所帶來的負效應,一些企業會自發聯合起來共享知識。企業實現自身戰略時需要消耗資源,通過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獲取稀缺資源\[5\]。在專利交易、勞動力市場、企業合作研發知識產品等情況下,知識溢出具有強烈的知識傳遞的主動性及新知識的創造意愿\[6-7\]。
具有知識優勢的一方有意識地與知識劣勢的一方進行知識與信息方面的傳輸,通過知識與信息的合作共享方式促進雙方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合作績效,以達到外部規模經濟\[8\]。知識資產所有者充分利用知識的外溢性,變被動外溢為主動外溢,向合作方傳遞良好合作意向的信號,從而使合作方信任合作的誠意,以相應的積極態度回報,降低合作的門檻\[9\]。
這是不同的知識溢出特征,具有知識溢出方向接收方傳遞的主動性,也就是說,知識溢出的無意識性至少在知識溢出的預期結果上是可以打破的,而創新集群為打破知識溢出的無意識性提供了最為理想的情景。在創新集群網絡中,合作創新是主要的創新模式\[10\]。產業集聚可以通過促進集聚區內知識溢出的產生來推動產業創新和經濟增長\[11\]。
價值鏈不同環節核心能力的企業,以知識、項目、產品或服務為中心,通過各種契約合作方式構建企業聯合體進行合作研發和分工協作\[12\]。技術分享和知識共享是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推動力,通過知識和技術的溢出,創新集群能夠衍生大量的企業,實現異質性資源互動\[13\]。知識創新主體按照合作創新的相關規定主動將知識提供給其他合作主體,或主動與其他合作主體進行交流而產生知識溢出。
知識溢出供給方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傳播知識,充分發揮知識溢出對其合作伙伴的引導,使知識溢出轉變為促進雙方合作的資源性投入,向接收方表達一種積極的、具有高度信任的合作態度,共同開發創意和新技能。接收方在技術引進基礎上的自主創新,不僅具有創新性特征,而且具有跟隨性特征,具有后發優勢\[14\]。
然而,已有文獻對創新集群背景下的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研究未受到高度關注,諸如:如何在具體情境下明確區分出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是否主要以產業集群為載體?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是否總是對產業集群的創新績效產生積極作用?這些都是重要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構建理論或通過經驗性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前提,是要先解決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構念,及在此基礎上的測量問題。因此,本文力圖在知識溢出現有的理論基礎上,從企業動機視角出發,通過理論推演與質性研究,對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概念進行界定,并從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形成過程構建其三個維度,探索構建一套相對全面、可靠和有效的測量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工具。
二、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構念
(一)內生知識溢出理論基礎
傳統認識認為,知識溢出是FDI初級階段由資本雇用被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而在產業鏈低端集聚的資源性或生產性產業集群中的一種知識溢出。知識溢出方和接收方之間并沒有發生就技術轉讓的正式市場交易,溢出方主觀上會刻意對其知識技術進行保護,以保證其競爭優勢地位,但是由于研發人員的流動、自我保密措施不健全,以及知識本身的公共產品性質和可流動性而導致了知識外部性\[8\]。
溢出方不了解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通過什么人、經過什么方式被接收方獲取了溢出性知識。溢出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制約,一些隱性的知識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具有高度個性化的特征,只能通過不斷重復的接觸和面對面的交流來傳播,接收方吸收的知識也是有限的。
事實上,現有研究認為知識溢出有外生溢出和內生溢出兩類\[15\]。外生溢出是指企業所無法控制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溢出,即傳統上的知識溢出。而內生溢出是指企業所愿意的、可選擇的溢出。內生知識溢出是可以自愿傳播的,一些高科技企業采用開放的研究環境,甚至允許其他企業獲取他們的開源性知識。
同一創新集群中的公司在相互學習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它們共享信息,利用相同的技術的程度遠遠超過偶發的無意識信息泄露。研究表明,企業自愿披露信息的動機包括:企業可以通過直接向競爭對手公開知識來避免勞動力偷獵或與集群中的企業創造良好的關系,互利互惠,還可以通過共享信息來獲得優于外部公司的優勢\[13\]。內生知識溢出是一種主動的知識溢出,知識溢出方是明確的,但是知識接收方可以是明確的,也可以是不確定的,可以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者。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特指基于合作關系的、溢出方和接受方都是明確的主動知識溢出。
因此,相比于傳統上的知識溢出基于產業鏈要素的銜接關系,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則基于溢出雙方市場交易中的價值共享。創新集群中的企業通過產業鏈、價值鏈和知識鏈形成戰略聯盟或各種合作。涉及價值創造與分配的各利益相關主體由傳統的價值沖突轉變為價值共享,價值網絡中的企業基于各自的優勢與其他節點企業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合作創造并共同分享更多的價值增值\[16\],其中伴隨著大量的知識流動和知識創造過程。
它們共享信息利用相同技術的程度遠遠超過偶發的無意識信息泄露,知識在專利交易、企業合作研發產品等市場交易中通過價值共享得以溢出。企業自愿選擇信息共享,實現技術互補,創造良好的關系,互利互惠\[17\]。在有意識的知識溢出中,知識溢出方主動將知識提供給其他合作主體,或主動與其他合作主體進行交流,接收方獲取新知識,結合本身所特有的知識,創造出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產品,進而完成更新。
(二)概念析出
本研究通過訪談發現,在管理實踐中,自愿及主動性的知識溢出大量存在。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具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性:
(1)主動性
按照知識溢出主體的“意識狀態”,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是主動的。為了改善技術和市場條件,企業會將選擇性披露作為一種戰略機制,特別是在合作伙伴高度不確定,協調成本高,已知合作伙伴不愿意合作等條件下,選擇性揭示是一種更好的合作機制。企業主動地選擇一些內部開發的知識,使其能夠被外部合作者訪問,通常是自由的,沒有合同要求\[18\]。
在創新集群中,企業的利潤來源由單一企業的價值鏈演進到虛擬企業、戰略聯盟的價值網。集群空間價值鏈上各環間的企業一般屬于上下游企業或者互補企業,這就提供了企業合作的基礎\[19\]。合作企業間緊密的互補性,更是加強了企業活動的溢出效應。溢出方按照合作創新的相關規定主動將知識提供給其他合作主體,或主動與其他合作主體進行交流,通過人才和技術的互補發揮協同作用,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2)方向性
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具有方向性,溢出方和接收方都是明確的。雙方基于各自的經濟利益建立合作關系,一般屬于上下游企業或者互補企業,溢出方為了有效節約生產成本,主動與接收方進行知識共享。接收方往往是相對規模較小的企業,自身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活動,需要吸納和利用溢出方溢出的知識\[20\]。
這種知識溢出無論對知識溢出方還是知識接收方都具有積極作用,對于提高知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技術進步有極好的引導作用。如豐田公司與其供應商,豐田將自己的產品圖紙提供給供應商,供應商生產出符合豐田要求的產品,雙方分工協作,擴展了企業解決方案和應對市場需求快速變化的能力\[21\]。
(3)創造性
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強調新知識的創造。為了追求最大利益,知識接收方不可能只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需不斷地進行知識的交流和技術的學習,將從合作伙伴獲得的知識與自己現存的知識相結合,對已經學習來的新技術進行二次創新,進而進一步推動企業之間的再交流、再學習\[22-23\]。溢出和接收雙方之間相互借鑒和學習,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形成強大的集群生產能力、高效的經濟效益,并最終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外部規模經濟。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將創新集群中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界定為:知識溢出方以實現價值共享為目的,在專利交易、合作研發知識產品等交易中,主動將自有知識提供給知識接收方,實現新知識創造的一種知識行為。
(三)維度構建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意識由行為態度、主觀準則和知覺行為控制三個維度構成,這三個維度共同影響著個體的行為意向,而行為意向則能最終決定或預測個體的行為,該理論經過實證分析,在很多研究態度和行為的社會心理學領域都得到了很好的認證。本文認為,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屬于企業有意識的行為模式,包括有意識的推行想法、有意識的解決問題、產生可預期的結果等,因此本文將借鑒行為科學理論,并向企業層面擴展,將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分為三個維度:溢出意愿、溢出行為和溢出效果。
溢出意愿是指知識溢出方想要通過知識溢出實現的目標。如豐田公司總裝廠將零部件的設計和開發要求指標交給零部件供應商,供應商自己畫出圖紙和做出原型,然后憑借自己靈活的生產體系和快速的工程化能力,將豐田公司的“設計思想”和圖紙轉化為現實產品,為豐田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
溢出準備是指企業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實現知識溢出所做的準備工作。如豐田公司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就十分嚴格,不僅注重供應商的生產設備和質量水準,而且特別重視它們的研發能力。經過層層篩選剩下的少數最終供應商,豐田希望與它們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維持穩定的創新生態系統。
溢出行為是指知識溢出方會采取具體的措施保證知識向接受方擴散,主動向知識接受方提供技術支持,分享經驗等。豐田針對供應商生產中遇到的特定問題,專門派出專家顧問,指導供應商改進生產工藝、創新產品制造。而經銷商也會得到豐田的技術支持,豐田會向經銷商商提供技術培訓,并幫助經銷商提供相關售后服務。
三、實證分析過程
本研究依據 Hinkin(1995)量表開發程序\[24\],編制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測量量表,也是對上述質性研究結論的修正與檢驗。開發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題項開發、量表開發及量表評估。
(一)初始題項的確定
本研究通過發放開放性問卷,以及深入訪談等形式,結合概念界定研究階段關于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收集到的信息,深入挖掘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題項。本研究采用小組訪談法和深入焦點訪談法,收集企業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行為表現與特征的資料,進而提煉其概念內涵與維度構成。訪談內容主要是本企業或集群中其他企業存在的主動或自愿的知識溢出行為的具體表現事例及其產生原因,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編碼、歸納與邏輯關系分析。
(1) 關鍵事例收集
請被調研人員依據本研究所界定的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概念內涵,回憶本企業或本集群中有意識的知識溢出印象最深的事例。事例收集方法為開放式問卷與深入訪談相結合: ①發放開放式問卷。通過向前文所提到的研究者所在學校EDP學員和MBA/EMBA共41名(不包括質性研究調研過的15名學生),以及兩家汽車企業研發部門資深設計人員34名,以紙質問卷和電子郵件形式發放;②深入訪談。對兩家研究機構與三家研發型企業的17名管理人員或資深研發人員進行深入訪談,現場收集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事例。
(2)關鍵事件整理
將整理收集到的事例與質性研究階段得到的事例整合,形成事例庫,對語義重復的事例進行合并,共得到43個事例。對收集到的43個事例進行整理和分類,力求對概念的理解和描述的事件語義清晰準確,并符合行為事件的篩選標準\[25\]: ①事例要描述清晰,不可含混其辭;②該事例必須是企業表現出來的特征。通過刪除不符合有意識的知識溢出概念的事例,最后收集到26條符合標準的事例。
(二)問卷編制與數據收集
(1)預測試與調研問卷形成
在正式調研之前,選取了50名企業研發及管理人員,分別圍繞測量內容、題項選擇、問卷格式、問卷易懂性、問題的重復性、術語準確性等方面進行預測試\[26\],根據反饋對難懂及重復題項予以刪除,最后得到19個題項。
以上述初始量表為基礎形成調查問卷。在問卷中,首先給出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定義,然后請回答者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各情境能否用來準確衡量有意識的知識溢出進行評分。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方法( 1=“非常不同意”,5 =“非常同意”) 。然后,通過開展大規模調研,確定最終量表。
(2)數據收集與樣本情況
本文選取沈陽、大連、天津、山東等地創新集群中的企業,對其研發、設計、技術及管理人員展開大樣本調研,問卷發放采取現場填寫、問卷郵寄、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發放600份問卷,回收526份(回收率87?67%),有效問卷480份(有效率91?25%)。將數據隨機分成兩部分,數據 A(N=240) 用以對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結構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數據 B(N=240) 用以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兩組數據的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數據在企業所屬行業、產權性質、成立年限等變量上沒有顯著差異(p 值均高于0?10)。
(三)量表檢驗
(1)初始量表凈化
本研究使用 Cronbach’s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來評價多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并結合單項——總體相關系數(CITC) 凈化測量題項。根據Nunnally(1978)探索性研究采用的標準,因子的α系數內部一致性大于0?6,且 CITC 指數不低于0?5才可保留\[27\],否則應刪除對應題項。本研究以A部分數據為基礎,利用SPSS24?0,取 Cronbach’s α系數與 CITC 指數基本要求的交集,發現 X19(向外部組織宣傳本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的CITC 指數為0?430,低于0?5,故刪除此項。該因子被刪除的原因可能是管理經驗屬于隱性知識,在企業合作過程中無意識的溢出,難以被感知。
(2)探索性因子分析
對A部分數據做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952,高于經驗標準0?70,表明變量間的共同因子較多。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χ2值為4950?061,達到顯著性水平(p <0?001),代表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做因子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采取最大變異法旋轉,選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為了獲得具有理論意義的因子結構,刪除符合以下標準之一的題項\[28\]:第一,題項因子載荷低于0?5;第二,與其它題項的交叉負荷高于0?4;第三,某一題項的偏離其預計維度。分析結果表明提取出三個因子,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在0?783-0?859之間,總方差累計貢獻率為78?306%,基本保留了前述提出的3個維度。
(四)驗證性因子分析
為檢驗量表的結構的穩定性,本研究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一階驗證性分析結果表明各題項因子載荷都大于0?5,2/df=2?464、RMSEA=0?078、CFI=0?953、NFI=0?924。由于在測量模型中溢出意愿、溢出準備、溢出行為三個變量作為一階因子,而有意識的知識溢出作為二階因子被提出用來解釋三個維度之間的相互關系。且這三個變量是潛變量,不能直接觀測,故需做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
為了進一步檢驗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3因子模型(模型1)是最優,本研究采用競爭模型比較策略,以B組的240份樣本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將維度進行兩兩組合,設定4個競爭模型:模型2,將溢出意愿與溢出準備合一,形成與溢出行為的2因子模型;模型3,將溢出意愿與溢出行為合一,形成與溢出準備的2因子模型;模型4,將溢出準備與溢出行為合一,形成與溢出意愿的2因子模型;模型5,溢出意愿、溢出準備、溢出行為合一的單因子模型,采用AMOS24?0軟件對這些競爭模型進行檢驗分析。結果表明三因子模型對的各項擬合指標均優于競爭模型(見表5)。
(五)信度檢驗
采用Chronbach’s α系數檢驗量表的可靠性,以評價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根據Nunnally的觀點,Chronbach’s α的可接受值為0?70\[25\],吳明隆認為高質量的總量表信度系數在0?80以上\[29\]。本研究發現的有意識的知識溢出3個因子的分量表的信度系數分別為0?944、0?93和0?945,總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937,均大于0?90,證明本設計的有意識的知識溢出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
(六)效度檢驗
本研究通過對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來判定本量表的效度水平。內容效度是指項目對預測的內容或行為范圍取樣的適當程度。本研究的量表是通過文獻研究和訪談研究而得,為使問卷內容更具完整性且題意清楚明了,在問卷初稿完成后,請專家就題意和表述進行了定性分析,并以定量分析的手法刪除了不合適的條目。所以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量表從條目的合理性來判斷,內容效度是合適的。
結構效度包含收斂效度和區分效度。根據Fornell等的觀點\[30\],標準化的因子荷載大于0?5、組成信度大于0?7且平均變異數抽取量( AVE) 超過 0?5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若各維度的AVE的平方根大于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則表明各維度間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如表9結果表明,各維度AVE值均超過0?5,意味著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同時各維度的AVE的平方根大于維度間的相關系數,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從實證的角度識別出溢出意愿、溢出準備、溢出行為三個關鍵維度,構建一套相對全面、可靠和有效測量有意識的知識溢出的工具。對于創新集群中的企業而言,一是可運用本研究所提供的有效量表,確定自己在與其他企業合作中究竟做得如何。二是可將其作為一種有效的診斷工具,用以識別需要改進的具體領域和突出在價值共享實踐中需要重點從事的活動,充分利用知識的外溢性,變被動外溢為主動外溢,向合作方傳遞良好合作意向的信號,從而使合作方信任合作的誠意,以相應的積極態度回報,降低合作的門檻。三是可以通過該工具識別出與本企業合作關系密切的企業,并據此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策略來維持較高的關系水平,或識別出合作關系較低但對企業長期發展十分重要的企業并設計出有效的策略來提升關系水平。
(二)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創新集群發展,提出以下相關對策建議:
第一,大力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為了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創新集群企業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當企業的技術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會出現技術飛升,企業經過對技術的重新聚集與組合,能夠不斷提高自我創新能力。建議大力培育創新集群,發掘集群持續創新的內在機制,將傳統的以要素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創新為中心的驅動模式,使創新集群向規模化、商端化、自主化衍生,從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推動創新集群發展動力變革,完善創新網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根本途徑。目前,以資源高投入高消耗、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效率至上為特征的傳統產業體系呈現向更節約、更高效、更清潔、更惠民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的發展態勢,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建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特別是充分發揮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協力創新的優勢,加快形成創新網絡。加強對技術研發潛力大的產業集群的支持,依托重點骨干企業建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核心領域關鍵技術攻關,不斷促進技術外溢與轉移。積極參與或主導標準制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創造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
第三,營造創新集群發展的良好環境。遵循創新集群發展規律,科學制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組織制度,優化結構和空間布局。吸引企業向創新集中,擴大集群規模,加強創新集群內企業和相關機構、組織的經濟聯系和技術合作,著力培育和發揮創新集群的核心優勢。建議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和價格機制,健全產權制度,規范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第四,加強創新集群的國際化合作。在企業提高獨立開發全新技術并實現商業化過程的同時,還要形成資源共享的動態合作機制,因此要加強團隊協作,可以核心技術單位為中心,組成創新集群。當前,我國正面臨低端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打造大規模產業集群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是產業創新的主要策略和目標,建議通過引進FDI增加創新集群的資本存量,使企業引進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實現創新集群持續性、多樣性、創造性的發展,以此帶動我國經濟轉型、提升創新集群國際競爭力。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協同創新背景下制造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對價值創造的雙中介作用機理研究
內容提要:隨著創新協同化、價值創造系統化趨勢日益增強,以全局性、整體性創新為主要特征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漸成為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但兩者間內在機理尚不清晰。為此,本文在系統梳理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及其關系的基礎上,從網絡關系強度與技術信息來源廣度出發深入剖析商業模式創新對價值創造的內在機理,并以235份制造企業樣本進行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