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1月14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首先分析了鄭州市水資源綜合現狀,了解到其中存在著城市水資源匱乏等問題,這對于城市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一困境,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文章中也提到了水資源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進而可以多管齊下,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從而讓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城市,綜合利用,節水發展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替代的資源要素,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水資源匱乏問題日趨突出,矛盾日益加劇。城市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逐漸成為緩解此供需矛盾,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的重要途徑。
1鄭州市水資源綜合現狀
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2015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178m3,不足河南省人均水平的1/2,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10,屬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隨著城市工業化、城鎮化兩方面因素的疊加,鄭州市水安全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退化問題十分突出。
一是水資源短缺形勢嚴峻。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鄭州市的水平衡主要是靠犧牲生態用水、犧牲農業用水、局部超采地下水實現的。隨著2014年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通水,鄭州市水供需矛盾得到了暫時緩解,但多出的南水北調水主要是還生態用水、局部超采地下水的“舊賬”。
二是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隨著城市污水排放總量逐年增加,由于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部分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河庫。在郊區農村,污水排放總量更是大幅度增加,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才剛剛起步。污水排放總量的增加,進一步增加了水污染的治理難度。
三是水生態退化現象嚴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鄭州市城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由于近幾年整治措施的強化,鄭州市城區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但地下水回升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2水資源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相應地劃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早在1988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7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做了最新修訂,水資源管理的法治化建設始終在不斷發展。其第五十二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做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將水資源管理部分職能進行了優化、強化,部分納入了國務院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職責范圍。
3城市水資源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約束困境
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于實現較高程度的城市化,進一步提升城市的供給和服務水平是其根本保障。一個“天熱供水不足,下雨便要看海”的城市如何能夠實現快速的發展呢?《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這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判斷“十三五”時期水資源嚴峻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
自20世紀80年代,許多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對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系統性研究。所謂水資源承載能力,指在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維護生態良性發展為條件,以可預見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為依據,在水資源得到適度開發并經優化配置的前提下,區域或流域水資源系統對當地人和社會經濟發展最大的支持能力。具體到城市范疇,就是指城市水資源系統對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規模的最大容量。
科學家的深入研究,為解決城市化過程水資源的約束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讓水和城在發展中互動起來,讓水和城變成生態命運的共同體。把城市水資源問題作為一個系統性問題進行研究,認識到水—生態—社會經濟是一個復合系統,能夠幫助緩解城市水資源困境,通過科學有效地綜合利用,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城市發展水平。
4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大意義和主要途徑
4.1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意義
水資源綜合利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的主要特點是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起來去分析和解決某一地區的水資源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問題,并全面考慮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水資源綜合利用途徑。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對象主要包括:自然降水、引入水、排放水等,綜合利用首先要建立起科學的城市水體循環系統,最大程度地優化水資源運用效率,降低水資源污染和處理費用,提高污水處理回用比率,增加自然下滲排放,避免淺層地下水污染和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減少不合理抽取地下水資源,推廣合理節水設備和措施,控制人均生活用水量、綜合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和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等。
《河南省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要求把節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堅決貫徹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用水節水標準,加大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節水力度。農業上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建設;工業上要合理調整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限制高耗水、高排放、生產效率低下以及產能過剩的行業,從不同角度促進工業企業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加強城鄉生活節水宣傳,強化公共用水管理,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大力推廣節水器具,加大污水處理回用力度。
4.2綜合利用城市水資源的主要途徑
4.2.1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城市水資源使用效率
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制度體系、考核體系和教育體系,進行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加強公眾節水意識培育和節水改造措施的推廣實施,大力發展低耗水的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和物流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創建清潔生產工業園區,實現污水零排放。
4.2.2建設海綿城市,減少面源污染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在于解決城市降水帶來的排放問題,還能夠減輕雨水經面源污染后形成污水,增加城市污水處理總量,維持城市地下水位平衡和減少城區地表徑流形成的城市雨洪問題。合理使用海綿城市的濕地系統、連通水系等設施,還可以形成很好的城市景觀和水生態系統,提高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
4.2.3建立城市中水回用系統,提高水資源再次利用比例
對于經處理達標排放的生活和工業污水進行再利用,建立城市中水回用系統。目前城市可利用中水的范圍不斷拓展,中水處理技術已能完全滿足城市生態用水、園林景觀用水、冷卻循環用水、車輛道路便器沖洗的質量標準要求。
4.2.4調控水資源價格,使用經濟手段,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2017年12月1日起,河南等9個省市進入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范疇。實施水資源費改稅不會增加居民正常用水負擔,但對超采、超計劃用水加倍征稅,對高爾夫、洗車、洗浴等特種行業從高征稅。通過擴大試點范圍,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
5結語
我國城市水資源的匱乏已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無法回避的現實,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科學研究和社會建設,統籌規劃,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保證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燕.從供水成本現狀看合理水價的形成機制[J].中外企業家,2014(11).
[2]李軍校.鄭州市水資源狀況及保護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8).
[3]金倩楠.水環境承載能力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A].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2011.
[4]鄭冬冬.北京市人口—水資源系統協調性分析[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5]鄒進,何士華,張友權.水資源承載力的可持續開發與潛力挖掘[A].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優化調度及水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專刊,2011.
水利工程師評職期刊:《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半月刊)創刊于1956年,由河南省水利廳主辦。以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工程為辦刊主體,宣傳南水北調工程的偉大意義。《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雜志連續五屆獲得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2002年《河南水利》獲得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叁等獎、1999年《河南水利》獲得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貳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