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9月19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這篇科技期刊投稿發表了民營科技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問題與對策,論文探討了江蘇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民營企業面臨創新發展的挑戰,要求創新意識和創新投資,面臨著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能力不強的問題,論文探討了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問題,并給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科技期刊投稿,民營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對策
1江蘇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現狀
1.1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
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創業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江蘇民營科技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全省納入統計范圍內的民營科技企業超過11萬家,同比增長9.8%,成為江蘇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納入備案范圍的民營科技企業超過4.6萬家,面廣量大的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江蘇民營經濟中最具創業精神、創新活力與創優實力的主體力量和產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1.2企業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
2016年,全省納入統計范圍的民營科技企業全年實現總收入7.2萬億元,成為全省經濟的“壓艙石”。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及“2016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榜單,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江蘇共有94家企業上榜,其中民營科技企業59家,比2015年增加13家,占全省上榜總數的63%,營業收入總額全部超過百億元。全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中,江蘇共有94家民營科技企業上榜,占全國的18.8%。
1.3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占當年全省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的2/3以上;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研發人員數占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50%;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6年年底,民營科技企業擁有有效專利數超過50萬件。民營科技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得到明顯加強。
2江蘇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問題
盡管企業在數量上中已經成為技術研發投入、執行的主體,但企業在研發投入結構、高水平技術創新成果創造、吸引高層次人才、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質量指標上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創新能力的薄弱[2]。
2.1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不高,文化不濃
良好的創新文化是企業能否勇于創新和創新能否產生成效的重要因素。全省創新文化建設還主要停留在觀念文化層次,以鼓勵創新為導向的全社會的制度文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多數企業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但在創新實踐中,面對創新中的風險,仍然顧慮較多,不敢投入,熱衷于搞一些技術成熟、產業化周期短的項目,缺乏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創新精神和勇氣。
2.2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低,結構不盡合理
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強度還不到發達國家的25%。企業研發活動缺乏基礎研究,主要還是以試驗發展為主,應用研究占比更低,均低于發達國家的基礎研究經費和應用研究經費的占比。基礎應用研究在企業研發活動中的比例太低,制約了江蘇企業高水平研究開發能力的提升,導致企業技術積累、知識創造與應用能力嚴重不足。
2.3企業缺乏高水平原創技術
近年來,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位的國內企業中,江蘇民營科技企業寥寥無幾,企業申請PCT國際專利總量、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數均低于廣東。技術創新仍然處于大學、科研機構技術開發力量引領企業技術應用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階段,距離科技實力雄厚的企業引領創新方向的全產業鏈技術創新模式仍然存在差距。
2.4企業高學歷科技創新人才缺乏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人員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納入統計范圍內的企業看,還有不少企業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沒有達到50%。企業招攬高層次人才存在不愿來、留不住等現實情況。企業高層次創新人才資源短缺,成為制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瓶頸要素。
2.5企業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不強
多數民營科技企業仍然習慣于依靠購買技術圖紙和引進先進設備增強市場競爭力,據統計,每年進口機電產品都要占到進口總額的60%左右。即使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也僅局限于一般性的人員交往、技術指導或成果轉讓,在國際性學術組織中擔任要職的江蘇科學家基本空白,收購國外高科技公司、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組織跨國技術研發等深層次合作明顯不足。
3江蘇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對策建議
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由數量到質量轉變,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引導高層次領軍人才向企業聚集、高質量創新資源向企業流動、高水平技術成果主要從企業產生、原創性重大創新過程由企業引領[3]。
3.1推動惠企科技創新政策更好落實
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其加快關鍵技術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形成一批具有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公平競爭、包容寬松的創新環境,才能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必須改進政府支持創新的方式,將已有的各項重點政策全面、切實落實好,制定支持產業鏈創新、技術轉讓、企業并購的政策,放大科技政策的乘數效應,支持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自主開展和組織技術創新,推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的抵稅減免額應逐步超過財政科技經費撥款額,促進企業依靠創新做大做強。
3.2推動民營科技企業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全面提升企業的研發組織能力
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最大的制約就是缺少研發環節,要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以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帶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推進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千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萬家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以高端化和國際化為導向,積極創建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引進國際高端資源,開展產業前沿技術研究,打造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建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研發機構。支持重點民營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引導構建高效的企業研發體系,創新組織模式、研發模式和管理方式,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企業研發機構。推進大中型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加大研發投入、集聚研發人才、完善研發條件,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全面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
3.3推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向企業集聚創新驅動,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流向決定了事業的興衰成敗。要以激勵人才創業為突破口,優化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環境,推動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制定合適人才創業的制度環境;要改革高校科研機構和管理體制,設立學術特區,推行“一所兩制”,鼓勵高校教師到企業兼職;統籌謀劃戶籍、社會保障等制度的銜接并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選才、用才機制,加快人才向企業流動。
3.4推動企業提升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
江蘇是開放大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吸收國際資本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樣,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開放仍然是最大的紅利,創新全球化,關鍵是要推動企業成為國際合作的主導者,營造企業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體制機制和環境。要拓展國際化發展渠道,整合、加強江蘇駐外經濟聯絡機構,調整其區域分布,賦予其科技、人才聯絡職能;要以全球視野搭建合作創新平臺,大力發展與重點國別、國際知名大學、有影響的研發機構的戰略合作,建立穩定的科技合作機制;要鼓勵支持企業“走出去”,到海外建立或兼并研發機構,探索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或海外科研基地;要加大對國際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擴大海外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規模,促進國際先進技術成果在江蘇的轉移轉化,在更高起點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永堅,孫占.江蘇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瓶頸與對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6(32):1-3.
[2]孫潔,曾小平.江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3(30):21-22.
[3]倪杰,吳遠征,宋從生.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態勢及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4):55-58.
作者:周密 單位: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推薦閱讀:《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由科技部主管,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期刊。國際刊號ISSN1671-2064,國內刊號CN11-4650/N。本刊為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