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5月2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 歷經 40 年的發展,中國的特殊用途英語(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研究成果豐碩,不僅為國內外語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和新思路,還為廣大外語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平臺和內容,由此將專業、行業與外語聯系了起來。本文以中國知網( CNKI) 為研究數據庫,梳理了國內近十年( 2011 - 2021 年) 內的 ESP 研究論文,重點關注了 ESP 研究與“新工科”的關系。在客觀數據支持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國內 10 年內 ESP 研究狀況及“新工科”缺席的原因。國內 ESP 研究需要明確其學科身份,同時做好 ESP、“新文科”“新工科”的平衡,在21 世紀的新政策引領下為英語學科和教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關鍵詞: ESP; “新工科”; 英語專業; 研究
始于20 世紀80 年代初的特殊用途英語(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研究,至今已持續了 40 年。外語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初期,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即掌握熟練的語言技能,同時具備外交、經濟、對外交流、工業生產各方面的相關技能,從而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和建設的需要。ESP 教學立足于英語和跨學科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這一階段英語專業的發展。21 世紀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經歷多年歷史的英語專業發展卻沒有很大的突破,社會各界對外語專業和大學外語的人才培養目標有了爭議,業界開始了關于外語教學人文性和實用性的爭論。
與此同時,教育部相繼出臺了關于“新工科”和“新文科”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倒逼英語專業的改革。ESP 分為職業英語 EOP 和學術英語 EAP,是以專業為基礎的實用性英語,和“新工科”“新 文 科”有 著 天 然 的 聯 系。本文以中國知網( CNKI) 為研究依托,梳理了國內近十年( 2011 - 2021年) 內的 ESP 研究論文,重點關注了研究和“新工科”的關系,從 ESP 研究的學科性和未來發展兩個方面,探討了十年來國內研究的問題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1 數據搜集與整理
在中國知網上以 ESP、“專門用途英語”為主題詞匯、以作者來源、研究類型、基金等關鍵詞來搜集數據。( 1) 發表論文數量。共搜索到 2011 - 2021 年 9 月數據 2064 條。
以 ESP、“專門用途英語”“新工科”為主題詞匯,2011 - 2021 年論文數量僅為 7 篇,分別發表于 2019 /2020 /2021 年。以 ESP、“專門用途英語”“新文科”為主題詞匯,論文數量僅為兩篇,均為 2020 年發表。( 2) 作者來源: 數據顯示作者有六個主要來源: 國內知名綜合性院校、外語類專門院校、理工科專門院校、師范類院校、其他專門類院校、高職高專院校。( 3) 研究類型和學科: 檢索結果為 20 類,主要集中在外國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研究、各類行業教育三大塊。( 4) 基金支持狀況: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全國教育規劃課題( 5 條) 各類省級基金等。
( 5) 分析與總結: 相關研究從 2009 - 2018 年基本呈遞增趨勢,其中 2018 - 2020 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根據對作者來源院校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三個假設: ( 1)國內各類型院校都意識到了對 ESP 研究的重要性; ( 2)都有教師關注并致力于 ESP 研究; ( 3) 都關注了 ESP 并與教學相結合。雖然按照主題詞檢索,關于“新工科”的論文數量為 7,但是通過對作者來源和研究類型和學科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論文與新工科有著天然的聯系,比如來源于理工院校、專門類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發表的關于 ESP 在計算機應用、海洋船舶、航空航天等方面的論文自帶了工科屬性,因此,在下面的數據梳理部分,暫時將這些論文歸類于工科范疇。
2 數據的梳理
( 1) 與新工科相關的研究范疇: 在近 2000 條的數據中,絕大多數是研究 ESP 教學的,1 /5 左右的條目是與工科研究相關的。( 2) ESP 教學與新工科的結合: 通觀所有以“ESP”和“專門用途英語”為關鍵主題詞搜索出來的條目,涉及ESP 教學的研究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建設、教師發展四個大塊,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涉及工科或者新工科的研究鳳毛麟角,2020 年開始發表的 7 篇論文主要都是以“新工科”為研究的政策背景,并不體現和“新工科”的結合。( 3) 分析與總結: 在數據分析之前,根據研究的思路、目標、整體內容,預先設定了幾個重點問題: ①涉及哪些工科范疇? ②是否與“新工科”相關? 關聯性如何?③教學是否涉及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 ④教學是否將“新工科”與 ESP 教學結合? 結合度如何? ⑤是否涉及學科或行業新內容和動向? 有哪些領域? ⑥其他未做預設問題。
( 1) 所有條目涉及工科的包括兩個范疇,大學開設的現有專業和滿足社會基本需求的行業。( 2) 這些專業和行業普遍較傳統,如工程英語、化工英語、航海英語、飛行英語等。( 3) 搜索條目與工科相關的研究與“新工科”關系不大,并不反映其理念、相關專業或行業( 如人工智能、新興航天技術、汽車工業等) 、研究框架等。( 4) 相關教學研究確實涉及很多較新的理念和方法,如翻轉課堂、慕課、思維導圖、混合式教學、合作教學等。( 5) 相關教學絕大多數以 ESP 為教學模式或內容,“新工科”只是作為英語教學改革的大政策背景,與教學實踐幾乎沒有結合點。( 6) 關于 ESP 的研究與“新文科”有一定的交集,涉及語言學、翻譯、文學評論等,也有個別反映了專業或學科前沿,如認知語言學、后現代文論和翻譯理論等。
3 結合數據對國內 ESP 研究和與“新工科”關聯性的現狀分析
在 ESP 研究和“新工科”的關聯性方面,還未能看到全面反映“新工科”理念、模式、領域的研究論文,“新工科”只是作為研究的大背景或者依托。2017 年 2 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相關專業有新能源科學、工程、機器人和智能技術、飛行器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科學等幾個主要方面。
解讀具體政策不難看出,“新工科”的核心點在于“創新性”“實踐性”“國際性”三個方面。“創新性”在于反映新興專業或行業和跨學科研究,“實踐性”在于培養具有扎實的功底和實踐能力的“工程師”,“國際性”在于創建中國模式,引領未來全球工科發展。直至 2021 年,政策已經發布 4 年多時間,相關頂層政策設計者也多次召開研討會,然而,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新工科”并沒有很好地下沉到 ESP 研究和英語教學層面。2000 條條目無論從研究學科范疇、方法內容、到思路手段都沒有積極地反映政策走向。如果“新工科”必然以“國際化”為導向,那么英語教學尤其是 ESP 教學是必然的選擇,也就是說,ESP 教學和研究應該合理地反映“新工科”的政策走向。那么造成現在研究空白的原因在哪里呢?
4 ESP 研究中“新工科”缺席的原因
4. 1 ESP 研究和英語教學的關系自上世紀 80 年代末國內就開始了 ESP 的研究,并且一直與英語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然而,經過仔細梳理研究學科、類型、范疇,可以看出相關研究不但沒有大的發展和突破,反而越來越局限于“教學”的小格局。在2064 條檢索結果中,絕大多數涉及具體教學手段、教學平臺、教學內容、行業英語等微觀層面的研究。針對政策、學科建設和發展、與新學科( 比如新工科、新文科) 的聯系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少。聯系近十年來英語專業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不難發現,宏觀研究的減少、核心雜志刊載 ESP 研究論文數量的萎縮與英語專業和廣大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困境有關。ESP 研究為這二者提供了研究和教學的創新點,導致大量的教師扎堆 ESP 研究; 同時,面對職稱評定和項目結項的壓力,教師大量發表論文,難免造成了論文質量良莠不齊。
4. 2 ESP 研究與“新工科”“新文科”的關系從 2017 年開始,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的建設和發展,翌年,外語界吹響了“新文科、大外語”的號角。經歷了 40 年的發展,中國的 ESP 研究成果豐碩。然而,如果深入分析 2011 至 2021 年的數據( 包括前十年數據) 不難看出,中國的 ESP 研究有 70% 都是被劃歸為外國語言文學,其中很多涉及語言學、語料庫、翻譯理論、文學評論等,與文科和“新文科”是有著天然聯系的。以學科專門輯刊《中國 ESP 研究》為例,2011 至 2021 年十年間刊載的共 353 篇論文中,76. 58% 屬于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范疇,與文科相關的研究內容包括學術英語、語料庫、英語專業相關、專業或行業英語特點和翻譯、語言評價與測試、人文教育等。其中涉及學科前沿和“新文科”的有社會學、語言學、翻譯學方面的新理論、數字信息、對國際期刊和國內 ESP 出版物和新媒體的評價等。
綜合上述,數據分析不難看出,ESP 研究與“新工科”的天然聯系過多的局限于行業英語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等微觀研究層面,由發表載體可以看出,論文整體質量不高。而其與“新文科”的天然聯系,由于 ESP 研究一開始就與英語專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參與研究的教師很多都從事英語專業教學,因而研究范疇較廣、宏觀層面研究較多、研究較深入,從發表載體看出,論文質量普遍較高。如果進一步關注 ESP 研究與“新工科”,可以看出其與“新工科”各個專業和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宏觀研究關聯性不強,也就是說,近幾年的 ESP 研究并沒有正向反饋國家“新工科”的政策思路,沒有做出相關轉向。至于前文分析的 ESP 研究對“新文科”的正向反饋,原因更多地在于其基本的文科屬性與“新文科”的天然聯系。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學業用途英語、學術用途英語及優質外語教育[J]. 外語電化教學,2014,( 5) .
[2]蔡基剛. 國際科學英語和中國科技英語學科地位研究[J]. 浙江大學學報,2016,( 5) .
[3]蔡基剛. 專門用途英語的信仰與理念的再認識———改革開放 40周年我國高校外語教育的回顧與反思[J]. 外語研究,2018,( 2) .
[4]蔡基剛. 英語專業開展專門用途英語研究: 《國標》修訂思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9,( 1) .
[5]蔡基剛. 再論新時代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紀念《外語專業面向 21 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發表 22 周年[J]. 當代外語研究,2020,( 1) : 44-57.
[6]郭英劍. 論外語專業的核心素養與未來走向[J] 中國外語,2019,( 1) .
作者:蘇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