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舞蹈的物質載體是人的身體,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 因而,身體作為一種語言通過舞蹈動作進行表達便形成了舞蹈特有的身體語言。 舞蹈教學是要解決“怎么跳”的問題,舞蹈創作表演是要解決“跳什么”的問題。 我們原來是從“怎么跳”走向“跳什么”,是否可以從“跳什么”開始研究創新舞蹈。 有必要對舞蹈身體語言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身體語言; 亮點創新; 教學模式
1.舞蹈身體語言的具體形象
教育的本質在于培育傳承。 舞蹈通過教學以及對動作的領悟,傳承一個民族文化“靈魂的味道”,守正與變革才是藝術發展的硬道理。 不斷創新,建立新的審美,不斷發展藝術前沿新的傳情達意,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創造自己的動作語匯,創生出屬于新生代自己的獨特味道。 從教學本質出發,回歸教育本身。
“專業技能與文化藝術融通、綜合素質與藝術特色并重”,作為開發的雙主體,驗證專業舞者需表達的身體語言及符號,感受舞臺魅力; 將賽事植入實踐教學,突出地域特色,把作業變作品。 舞劇《水月洛神》是以曹植的《洛神賦》《七步說》和中原傳說為依據創作出來的,講述了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間的爭奪以及一個美麗女人甄宓的坎坷命運。 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飽讀詩書、富有才氣的人,他把目光投向了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元素來編創作品。
對創作作品的歷史背景應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提供大量第一手研究資料,才能為舞劇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以《紅色娘子軍》為例,我們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從戲劇行動中尋找到可舞性因素和以情感人的人性立意是不容易; 從舞劇敘事上看,單靠情節又不能支撐一部近兩個小時的舞劇。 作品從剖析人物的情感世界入手,以女戰士的成長經歷為切入點,有女戰士對愛情的追求,對幸福的渴望,還有對未來的憧憬。 情節層層遞進,內容翔實而不空洞。 從《紅色娘子軍》開始,中國的編導們開始了對民族芭蕾舞劇的積極探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創作實踐,中國故事和東方審美賦予了西方舞蹈形式以更大的藝術魅力。 舞劇演繹的革命故事沒有侵略者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聲控設備帶來的槍聲和炮聲。 精致柔美的音樂細膩地刻畫了這些女戰士的高潔與親切,尾聲部分的贊歌似乎將戰士從深深水底冉冉上升到云端,又融進每一位觀眾的心底。 舞劇用美贊頌了女性革命英雄的偉大和高潔。
2.創新舞蹈身體語言的教學模式構建
創新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同步轉化為現當代審美,觀點涉及情境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了情境學習的優勢,實踐效果的體現最終還是要以舞臺作品加以呈現,在這方面,各階段通過開展特色作品編創,不僅可以時時檢驗專業問題,更可以使專業所學及時運用到實踐,加強專業學習氛圍,確保實踐層層推進。 持續開展舞蹈文化交流,突出地域特色。 以“學校企業深度融合,共同培養雙高人才”的專業建設與創新之路,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拓寬實踐教學途徑。 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注重藝術舞臺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演能力。
舞蹈學專業的大多數課程都是以傳統教學為主,傳統教學是逐漸形成的。 為滿足新舞蹈教育的跨專業融合要求,打通建立一個新的教學維度,融匯舞蹈學固有的課程模式,搭建更為綜合的實踐平臺,進一步拓展專業延展性。 教學應加強素質教育,技能與育人并進。 依托培養平臺,以培養舞蹈創編人才、表演人才、教育人才為主體,明確體現課程設置的豐富知識性、實踐性和應用性。 以項目為驅動,在實踐中不斷創建教學新體系,建立舞蹈系獨有的教學特色體系。
由于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各行各業轉戰線上成為順勢而為,舞蹈也不例外。 參加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微課堂活動,以及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音樂會線上演出; 在抖音、小紅書、B站開通自己的個人賬號,分享舞蹈片段,同時練習視頻剪輯技術; 停演不停工,藝術舞蹈家王亞彬依舊與往日一般忙碌,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了大量的粉絲。 亞彬舞影工作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包括上述各大平臺以及新浪微博在內,王亞彬的粉絲數量累計超過110萬,并且仍在持續發展中。 具體就舞蹈而言,除了未來可期的由劇場的線下加線上經營所帶來的流量擴容外,與王亞彬的線上播種方向一致,舞蹈制作人劉暢,更加期待的還是未來舞蹈與新媒體的合作所帶來的破圈可能。 劉暢認為需要與新媒體平臺開展密切合作,讓舞蹈獲得更多的流量,使更多的人能夠接觸舞蹈。 然后再深入開展舞蹈演出的劇場宣傳工作,宣傳效果將會更加理想。 基于個體行為的新媒體推廣雖然有一定效果,但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只有通過官方渠道與新媒體平臺的密切合作,有計劃地開展系統宣傳推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宣傳舞蹈,沖破行業限制。 在具體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小范圍試點嘗試入手,逐漸摸索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對藝術的熱愛、對美好的分享、對愛心的傳遞,能夠沖破疫情帶來的陰霾。 以舞蹈為內容進行視頻宣傳,能夠向人們傳遞自信、堅強的信念,升華為希望的力量,從而展現對現實本身的熱情與關懷。
3.舞蹈作品創新式培養亮點
培養舞蹈系學生從大一至大四都具有競爭意識以及積極學習的狀態,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比賽。 通過參與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舞蹈的激情,使全體學生在專業以及舞臺實踐上積累更豐富的經驗,能夠將舞蹈活學活用,在課堂上舉一反三。 在每一學期末,專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專業的程度,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創編能力。 此課題的要求由教師提出,再由學生來完成。 學生可以課外完成,包括在假期里進行,下學期初交作品。 學生在為舞蹈技能競賽做準備時,需要將所學知識與舞蹈創作進行高度融合,通過自己的審美選擇合適的音樂,以形成完整的舞蹈動作。 要求學生在舞蹈創作中不僅能夠熟練掌握課程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舞蹈表現能力。 只有學生擁有熟練運用舞蹈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才能夠創作出更加優秀的舞蹈節目。 在競賽中,教師輔以指導以及對作品反復推敲,并對舞蹈動作進行反復琢磨、細心鉆研,直至對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舞蹈專業能力和舞蹈欣賞能力。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各舞種的“源”,中國各舞種是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流”。 民族民間舞的源頭缺水,中國各舞種的生命就沒有活水。 如若一個演員跳不好民族民間舞,身體便會缺根散魂,成不了舞蹈大家; 一個創編者不悟民族民間舞,就休談中國舞創作; 而一個做舞蹈學研究的,不深析民族民間舞,就永遠邁不進中國舞蹈學的門檻。 然而,想要真正體會傳統的民族民間舞,就必須到民間舞的源頭去切身領悟。 于是,每年國家、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啟動大量的資金邀請知名編導、優秀指導老師、演員、學生以及舞蹈學研究者一起去民間采風與學習非遺傳統舞蹈。
4.新時代的舞蹈教學應如何開展實踐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中國翻開了劃時代的篇章。 經過風霜雨雪,踏過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走向復興、走向偉大的新征程。 百年芳華、百花齊放,中國舞蹈在黨的懷抱中茁壯成長。 篳路藍縷的先驅們為我們種下“新舞蹈”的種子,新中國的舞蹈奠基者們為我們搭建起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舞蹈理論、舞蹈教育的完整體系。 新時代,我們繼續遠航,踏浪前行。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用紅色舞蹈作品為黨獻禮,用身體譜寫跨越時代的革命熱情與堅定信念。 優秀的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的根,中國哲學講究天人合一,與陰陽相合。 中國民族民間舞屬于天地人的范疇,既是精神上的認祖歸宗,也是族群上的萬眾一心。 在舞劇《云門》當中,由西漢的求雨,追溯到殷商時期的“龍見而雩”,我們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對于龍的崇拜以及精神上的寄托。
通過賦予動作意象的點睛式教學,使學生可以領悟到舞蹈的真正魅力,身心會充盈著一種民族的自信和由然生發出的“唯我”的“靈魂的味道”。 當靈魂的味道與動作的真正味道相結合之后,就會產生對舞蹈真正的領悟。
5.結語
在教學模式藝術性的表現形式方面,從理論創新的層面來說,突破以往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舞蹈課程教學猶如天平最終反映的兩端,一端是我們怎么來的,另一端是我們最終要呈現什么,兩端應與課堂的內容結合起來面對業界對人才需求的變革,在創新中需要強調專業基本功依然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在變革的同時須有所堅守。
【參考文獻】
[1]童中燾.“以形寫神”與“筆墨當隨時代”[N].文藝報,2010-03-17(003).
[2]高素娜.他的畫總有一種鮮活的生氣[N].中國文化報,2010-12-14(009).
[3]楊瑩.玫鄉文化“軟實力”變發展“硬功夫”[N].濟南日報,2010-12-12(001).
(作者:陳琪;作者單位:武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