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2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機器翻譯軟件不斷被開發利用,質量不斷提高。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視角下,對比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的質量,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結合實例,分析其優勢、劣勢,并從中提煉出給翻譯學習者的經驗建議。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 機器翻譯 人工翻譯 翻譯軟件 利弊
正文: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20世紀后半葉,機器翻譯系統應運而生。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 也稱為自動翻譯,利用計算機將一種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語言的一個過程。如有道詞典、谷歌翻譯等。從原理上看,是把語句分成單詞,通過機器數據庫詞典查詞,按語法規則分析句意并變換成概念構造,最后借助語言模型生成目標語言。(楊相蘋、張發勇, 2019)由于語言特殊性和多樣性,現有的機器翻譯軟件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還做不到完全準確的互譯。本文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視角下,結合實例,對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的優缺點進行比較。
一、關于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所謂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就是說翻譯時不求字、詞、句等文字意義的表面對應,還要做到風格、語義和文體的對等。通俗的講就是,在翻譯實踐中不強求一字一句的同等對應,而要真正的將所翻譯的內容,實現語言形式和文化習俗上的對應轉化。
翻譯目的論認為,原文只是為目標受眾提供全部或部分信息的源泉,不同于功能對等理論;翻譯目的論要求,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以譯入語接受者需求為目的,決定采用直譯、意譯或介于兩者之間的哪一種翻譯方法。
二、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對比
根據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翻譯時在兩種語言之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而不求文字表面的完全對應,即動態對等,他認為“翻譯是用最接近、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再現源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上,其次是風格上” (Nida,1964:166)。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的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 (金瑞、邵華,2018;周潤秋, 2018;鮑志坤,2016)。下面將從詞匯、句法和篇章三個方面分別比較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的優缺點。
詞匯對等
詞匯對等是指要讓一個詞在源語中的意思準確的在目的語中表達出來,包括單個的單詞和短語。例如,(1)She is a cat. 人工翻譯:她是一個壞心腸的女人。機器翻譯:她是一只貓。 在例句中,它意味著“狡猾”,因為“貓”常被用來描述人的特征,;(2)Have you ever operated a computer? 人工翻譯:你操作過計算機嗎?機器翻譯:你曾經運轉一種計算機嗎?(3)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 人工翻譯:昨晚他欣喜若狂。機器翻譯:昨晚他在第7天堂。(4)英語成語“spring up like mushroom”人工翻譯:“雨后春筍”,機器翻譯:“雨后蘑菇”,中國文化中,人們更為熟悉的成語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筍”。所以翻譯時,避免譯文讓讀者無法理解,盡量再現源語文化含義。
句法對等
在翻譯時,要求譯者必須弄清在目的語中,有無這樣的表達形式或結構。(5) John, who came here this morning, is very famous. 人工翻譯:今天早上來這里的約翰非常有名。機器翻譯:約翰,今天早上來這里的,非常有名。 漢語沒有關系代詞,翻譯時需要重新組合句子結構,機器翻譯只是按照原句順序翻譯, 這是機器翻譯的又一弊端,大大降低了譯文的可讀性。
篇章對等
在翻譯時,要求譯者注意在什么語境或文化背景中出現的語言。例如,(6)I was Frankenstein. 人工翻譯:我自作自受。 機器翻譯:我是弗蘭肯斯坦。 人名“Frankenstein”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創造怪物卻最終被怪物毀滅的醫學研究者。所以“Frankenstein”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機器翻譯只能識別出人名,而人工翻譯能夠結合文化背景準確表達含義。
如果文化和意義不能同時兼顧,只有舍棄形式對等,通過改變原文形式達到再現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
三、機器翻譯的優勢劣勢
1、優勢
(1)翻譯工作效率高。機器翻譯效率高,這一點毋庸置疑。機器的產出遠遠超過人工,在翻譯的時候先借助機器翻一遍文稿,然后再人工進行調整,譯員這樣利用,可以節省譯員的大量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2)復雜的專有名詞,比如工程、法律、醫學等領域,機器翻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機器憑借精準的搜索功能和龐大的數據庫可以輕而易舉的譯出難、精、專的術語,而人腦的記憶力是有限的。
(3)操作簡單便捷,費用低廉;ヂ摼W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機器翻譯人人可用,操作便捷且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出國旅游等機器翻譯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但是我們在享受人工智能翻譯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要注意其有待繼續完善的方面。
2、劣勢
機器翻譯還是存在著許多弊端的。
(1)一個詞的意義在于它在語言中的用法,機器翻譯無法識別某個單詞的特殊含義及特征,就是孤立的翻譯單詞。
(2)機器翻譯缺乏識別表達形式和句子結構的能力,導致譯文的可讀性大大降低。
(3)機器翻譯準確性不高,無法結合語境。翻譯是語言符號的轉換,是不同社會和文化之間的交流。人可以依靠常識、或查閱資料后再翻譯,翻譯過程是譯者分析、理解、選擇、判斷、處理和再創造的過程,而機器不能。
所以,機器翻譯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時間和精力,但依然無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譯。
翻譯類論文范例: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的重構與再造
四、結語
首先,短期來看,機器翻譯的發展水平還遠不足以取代人工翻譯,沒有必要對其過分樂觀但也沒有必要恐慌于失業的風險。
其次,與科技為伍,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翻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為譯者減輕負擔。
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源,努力提高雙語水平、自身硬實力,培養國際化視野和人文情懷,在信息化“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Nida, 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 E. J. Brill, 1964.
[2] 葛莎莎,祁文慧. 淺談譯者素養—以楊憲益譯作為例[J]. 瘋狂 英語·理論版,2018(8):150-151+171
作者:鐘明雪 栗東方 劉羽涵 黃孝辰 蘇莉珂 馬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