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品悟朗讀指導策略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朗讀往往成為匆匆過客,缺乏有效性,學生的朗讀準確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把學生引入最優的朗讀境界,真正在教學過程讓朗讀成為課文課堂最美的聲音呢?
語文老師評職知識:關于小學語文的課題參考
一、目標明確,品悟朗讀
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也就是說,教師要有充分的預設: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了精彩的預設,才會激發出意想不到的生成。“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善于設計朗讀形式,因材施讀。朗讀形式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目標明確,品悟充分,使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朗讀指導策略
1、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示范朗讀。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往往會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教師的范讀應從自身的情感出發,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學生和老師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都躍躍欲試。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我抓住“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一全篇的主線,給學生進行范讀。讀的時候抓住重點詞句,把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敬佩通過情緒激昂的朗讀表達了出來。同學們聽得熱血沸騰,都爭先恐后的想讀。通過這樣的范讀,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就連平時很少舉手發言的同學也躍躍欲試,對朗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才能隨著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維的翻騰去心領神會,他們在讀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于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便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了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要多形式地朗讀。形式多樣的朗讀可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分角色讀、配樂讀等。特別是配樂朗讀,它是感情的推進器。在朗讀課文時配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它可以使學生在音樂情境的熏陶下,自主地走進課文,在文字與樂曲交匯的海洋中神游。神情并茂,互容互通,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配著低沉的音樂,學生們想到自己的父母很容易和文章產生共鳴。采用什么朗讀形式要因文而異,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安排,讓學生樂讀、愛讀,讀得有成效。
4、要遷移性地朗讀。魯迅先生曾這樣說過:“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進行遷移性朗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讀書生活,使學生對學校課程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提高學生的修養,充實思想,陶冶情感,從而成長為一個具有高素質的人。例如教學《七律·長征》時,這首詩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上課時有的學生因此學會問:“為什么要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呢?”“他們在過草地時都遇到了什么困難,發生過什么故事呢?因為課文內容實際與學生生活距離較大,有條件的就需要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故事片,或者幫助學生搜集一些反映長征的文字、圖片資料,以增加對長征的了解,通過拓展遷移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通過舉辦詩歌朗誦會、長征故事會等形式鼓勵學生搜集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長征的其他作品。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激發真實的朗讀情感,讀出個性
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激發。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對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體會是不同的,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說“有感情朗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學生在情境中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這樣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又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里面,何愁學生沒有朗讀的激情,沒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呢?
四、立足學生的發展,給予實效的評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別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樣,有感情朗讀的激發也在于教師評價語的激勵。
有效的朗讀教學,能使學生從中感受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良好的朗讀習慣,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促進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有效的朗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為學生以后的語言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更幫助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總之,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朗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能提高聽話、說話和能力,增長知識,發展智力,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老師應該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授之以法,引導學生去朗讀,去走進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展現它的藝術魅力。
作者: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