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小學漢服教育特色探析

時間:2020年04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漢服教育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它與小學教育的趣味性與啟蒙性相吻合,因此構建德育、美育、文化三位一體的小學漢服課堂,進行傳承、創新、激勵相結合的小學漢服實踐,對提高小學生的人文和審美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漢服教育特色 文學方

  摘要:漢服教育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它與小學教育的趣味性與啟蒙性相吻合,因此構建德育、美育、文化三位一體的小學漢服課堂,進行傳承、創新、激勵相結合的小學漢服實踐,對提高小學生的人文和審美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漢服教育特色

小學漢服

  文學方向論文投稿刊物:《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74年,本刊是哲學社會學術理論刊物,2004年度全國核心期刊。宣傳、闡述黨的民族政策,開展對我國少數民族的社會形態、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研究。

  漢服是一種物化的文化符號,其形態及發展變化能通過實物直觀展現,其背后的文化意義也能通過實物化抽象為具體。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小學階段的學生(7~11歲)屬于具體運算階段,其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具有簡單的抽象思維。[1]因此,將漢服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在課堂與實踐兩方面實現小學漢服教育的目標十分有意義。

  1德育、美育、文化三位一體的漢服課堂

  為響應國家發揚傳統文化的號召,由教育部門篩選和設置,遵循安全、規范、科學的原則,建立以德育為目標、美育為手段,以漢服為承載形式、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漢服課堂,能在培養學生的人文和審美素養上起到積極作用。

  1.1以德育為目標的漢服課堂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對人進行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有影響的一切活動。中國傳統德育建立在以禮樂為基礎的傳統文化上,《論語·泰伯》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2],《詩大序》的“厚人倫,美教化”[3]等,都強調用禮樂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以期形成高尚完滿的人格。而當代習近平教育思想也指出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4]要實現習近平教育思想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就要發展德育。其中既要發展現代德育的新精神、新方法,推進教育現代化,也要扎根中國,繼承中國自古以來德育中的傳統美德。

  《春秋左傳》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5],漢服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文化載體,它反映著中國各時代的社會風貌和精神思想等,正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如漢服上交領的兩直線相交于衣中線左右,寓意為人要公正、不偏不倚;上衣下裳的特點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加之漢服具有優美、貼近生活,形象具體、鮮明等特點,在小學教育中適合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課堂里傳統文化學習的開端。漢服的形象教育可以讓學生秉承正直、中庸等文化精神,形成高尚完滿的人格,達到德育的目標。

  1.2以美育為手段的漢服課堂

  習近平教育思想中指出,應當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現行語文課程更注重智育,即知識的講授;漢服文化更側重美育,即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啟發和感受。所以課堂教學方式須靈活多變,如情景教學法、演示法、翻轉課堂等,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場景。教學內容也要具體多面,使學生更立體、切實地感受到漢服的美,如展現漢服形制美,“深衣”類是一種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長衣類,有直裾深衣、曲裾深衣等。又如,體現漢服功用美。教師可用實物展示漢服的廣袖,不僅能散熱、置物,也顯出飄逸靈動的氣度。此外,漢服美育還可從服飾圖案、服飾搭配等多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漢服的美和蘊含其中的文化魅力。

  1.3以文化為內容的漢服課堂

  漢服課堂也要注重講授傳統知識。課堂知識講授應有兩方面內容:一是漢服本身特點及其發展歷程,使學生初步了解漢服文化的源始和地位,明白其交領、右衽等基本特點,學習一些常見的漢服形制如直裾、襖裙等及其特點,若條件允許還能進行知識拓展,如漢服與和服、韓服的淵源和形制區別等。二是漢服所反映的社會風貌和承載的文化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按時代發展順序來講析,如魏晉時政亂戰頻,文人士子報國無門,于是追求自我和個性解放,形成了魏晉風度,在服飾上則表現出優雅飄逸的“褒衣博帶”之風。

  2傳承、創新、激勵相結合的漢服實踐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6]因此除了系統的課堂教學,開展傳承、創新、激勵相結合的課外實踐對輔助漢服課程學習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1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文化傳承具有人為性、時間性、延續性、繼承性等特征,是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7]在小學進行漢服文化實踐教育,也是一種人為的文化傳承。以漢服為載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中華服飾文化魅力,增加自我文化修養并增強自我文化認同感。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例,漢服著裝一方面體現中華傳統節日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風俗習慣,如春節為一年之始,萬物待興,其衣著講究“新”,且百家歡慶之時,顏色也多以紅色喜慶為宜;端午為五月盛夏,暑熱病蟲滋生,其服飾多以清涼透氣為宜并織繡應景紋樣。

  因此,在不同的節日,可讓學生學習了解甚至自行搭配相對應的服飾及飾品。另一方面,中華傳統節日的設立是以自然客觀規律為基礎的。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節氣地變化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服飾搭配中感受四季自然變化、體會先祖的風俗習慣。如,農歷二月十二花朝節,組織學生穿著鮮艷明亮的漢服游園踏青,并開展祭花神、賞紅、撲蝶等傳統習俗活動;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組織學生登高秋游,并可安排部分學生身著莊嚴肅穆的漢服禮服,對其家長、老師進行簡單的感恩儀式。

  2.2利用當代文化元素進行創新

  創新與傳承并重。首先,漢服的實踐活動以傳承為本,但也要結合當代文化元素,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特點開展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漢服實踐活動時,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低年級(1-3年級)學生,知覺具有無意識性,思維活動依靠具體形象為主。因此在進行實踐活動時,應當側重學生與漢服的直接接觸,可組織排練簡單的漢服舞蹈或兒童話劇,使其在具體情境中直觀感受漢服的具體特征以及藝術魅力。

  高年級(4-6年級)學生,知覺有意識性和精確度增加,思維特征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且隨著知識面的擴大,理解能力提升,實踐活動的設計也應當更具創造性和想象力。如安排小型的漢服手工課,以小型人偶為模特,讓學生為其制作漢服服飾,還可借助學生想象力,讓其對漢服進行改良設計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其次,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技術豐富實踐活動。開展漢服實踐活動時,可根據當地文化資源實況為學生營造可直接接觸的文化情境,如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直觀學習。此外,還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學生在家完成自我漢服實踐。學生可在家長的監督下,通過電腦下載有關漢服文化的小游戲。

  2.3建立激勵制度

  小學生處在一個身體機能等各方面都高速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活潑好動、精力充沛,能夠快速被新穎、有趣的東西吸引,但由于意志力不強,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短,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新穎感的減弱,學習活動容易呈現虎頭蛇尾的現象。此時則需要通過一定的激勵制度,激發學生對漢服文化的真正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學校設立漢服興趣小組時,可給予在興趣小組學習認真、表現突出的同學在漢服課堂上分享自己對漢服的看法和見解,增強其榮譽感。再如,適時舉行與漢服學習相關的夏令營活動,也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極佳方式。

  參考文獻:

  [1](瑞士)皮亞杰(JeanPiaget)著;王憲鈿等譯.發生認識論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5.

  [2]王蒙.天下歸仁[M].北京聯合出版社:107.

  [3]林伯桐撰.毛詩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5:37.

  [4]閆妍,趙晶.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人民網,中國共產黨,[2019-8-16].

  [5](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下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76.

  [6]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8.[7]鐘志勇.蒙古族傳統體育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