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0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通過對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自述報告進行三級編碼和主題凝練,研究發現國家級教學名師作為教師隊伍的杰出代表,在其專業發展過程中養成了許多優秀品質。例如:教學方面注重實踐、考慮周全,師德方面以德施教、追求卓越,科研方面以教帶研、實現創新。國家級教學名師優秀品質的養成通常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僅需要精神與物質力量的共同推動,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環境要素的相互促進,以及社會取向養成方式和個人取向養成方式的互相配合。深入探究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優秀品質及其養成之道,可以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國家級教學名師;優秀品質;養成
教育類論文投稿刊物:《教師教育研究》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是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教育科學學術刊物。該刊于1989年創辦,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任主編。《教師教育研究》全方位地研究解決教師教育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國家級教學名師作為教師隊伍的杰出代表,擁有著崇高的道德品質、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豐碩的教學成果,代表了我國教師隊伍的最高水平。國家級教學名師都是從全國基礎教育領域專任教師中選拔出來的,不僅在本地區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和廣泛的學習效應,還為教師專業發展樹立了前進的旗幟。
本研究以“我是如何成為國家級教學名師”為主題,以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自述報告為分析對象,探究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優秀品質及其養成之道,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首先,研究采用學科抽樣的方法選取5位中小學國家級教學名師,他們的基本情況分別是:英語教師A(以下簡稱A),從教31年;語文教師B(以下簡稱B),從教32年;物理教師C(以下簡稱C),從教29年;物理/電教教師D(以下簡稱D),從教27年;政治教師E(以下簡稱E),從教35年。
其次,以錄音、PPT形式記錄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對研究主題的看法,獲得錄音資料、PPT文件各5份,錄音總時長為5小時35分鐘。再次,將錄音資料轉化為文字并與PPT文件整合,共獲得約5萬字的國家級教學名師自述報告。最后,對自述報告進行逐級編碼和主題凝練,即先將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句子抽取出來,再對這些句子的核心含義加以提煉,然后以詞組或短語為主題詞實現一級編碼,而后進一步挖掘一級編碼中每一類主題的核心概念,以此完成二級編碼并對二級編碼進行歸類。
一、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優秀品質
根據以上研究方法,在自述報告中搜索到的國家級教學名師優秀品質內容的文字約9000字。通過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優秀品質”有關的句子進行二級編碼歸類后,將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優秀品質分為教學、師德、科研三個子類。
(一)教學:注重實踐、考慮周全教學類的三級編碼內容。注重教學實踐活動是教師教學的根本。國家級教學名師的根本職責離不開教書育人的宗旨。因此,國家級教學名師必定是長期奮斗在教學一線、深諳教學的基本邏輯、始終如一地堅守教學陣地、能精熟運用各種教學技巧、主動激發自身教學智慧的具有超強教學能力的人。
綜上,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在教學方面的優秀品質具體有7點。第一,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縱觀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在教學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每位教師都能立足學生的現狀,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充分評估每名學生發展潛力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經驗為前提、以學生發展為目的進行課堂教學。第二,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國家級教學名師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經年累月的教學實踐的積累。這主要表現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對教學內容了然于心,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保證對課堂教學進程的掌控性,最大程度地避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此外,國家級教學名師還能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品質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第三,具備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具有相對穩定性、動態生成性等特點。獨特的教學風格是教學質量的催化劑,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學風格的形成一般包括模仿、生成、成熟三個階段,這是一個不斷建構與解構的過程。
國家級教學名師就是不斷在“破”與“立”的對立統一中探究教學活動的真諦,最終形成能充分展現自己專業特質的教學風格。例如:教師C主張開放式課堂,隨時歡迎其他教師聆聽他的教學;教師A重視班風和學風的培養。
第四,秉持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國家級教學名師只有秉持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與能力。例如:教師E利用手機等信息化工具,采用軟件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深入探尋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教師D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采用衛星直播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的現狀,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五,懷有高昂的教學熱情。高昂的教學熱情在國家級教學名師中有充分的體現,它來自教師內心深處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只有擁有教育情懷、熱愛教師行業,才能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實際中并始終保持教學激情。
第六,擁有深厚的教學情感。教學情感指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之情,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是教師的責任與使命。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獲得學生對教師及其所教科目的認可,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發展水平。例如:教師A與學生之間關系融洽,學生便認可教師A的教學理念,在教師A所教學科的考試中每次都排在年級第一。
第七,形成一定的教學影響力。國家級教學名師憑借自己的專業成就,在時間上產生或長或短、空間上形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力,吸引其他教師認同自己的教學理念或借鑒、模仿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此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二)師德:以德施教、追求卓越
師德類的三級編碼內容。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備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品質,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教學實踐的效果。國家級教學名師崇高的道德品質激勵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始終追求卓越。
綜上,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師德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第一,高度的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一種態度,表現在對教育事業不求回報和全身心地投入與付出上,體現了國家級教學名師強烈的敬業精神,在這種敬業精神的指引下,教師把教育工作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完成,進而引發教學的質變。第二,強大的意志力。對教育事業堅持不懈的追求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必備的重要品質之一。長期的從教生涯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出現教學瓶頸期,從而陷入一系列的困境與自我否定中,唯有不斷克服困難,才能超越自我,實現自身的飛躍。例如:教師C在面對職業倦怠的“高原期”時,堅持埋頭苦干,不斷突破自身專業發展的限制,完成人生的轉折,使事業邁向新的階段。
第三,深刻的反思意識。國家級教學名師同普通教師相比,更擅長也更樂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便開展相應的研究,凸顯自己的教學主張[1]。第四,極強的學習意識。王夫之曾言:“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先自明”。極強的學習意識是國家級教學名師追求卓越的智力支撐。保持不懈的學習狀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還對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創造性、保持課堂活力具有積極作用。例如:教師D為了學習與機器人有關的新知識,每天旁聽大學課程,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
(三)科研:以教帶研、實現創新
科研子類的三級編碼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教育理論引導教學實踐,再利用教學實踐催生理論成果,這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在學術科研上的一大特色。國家級教學名師都非常重視科學研究,通常以教學實踐問題為研究起點,以構建和整合知識為研究過程,通過傳播和運用知識的方式開展學術研究。一方面,國家級教學名師將科學研究的成果及時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另一方面,通過參加更多的科學研究來凝練教育科學理論,并利用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深入理解教學現象、抓住教學本質提供支持。
綜上,通過對自述報告的分析,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均認為將教學實踐上升為教學理論是非常必要的。科研成果的創生途徑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撰寫論文。論文是國家級教學名師理論品質的表征之一,國家級教學名師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與研究,將自身的理論思想以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進一步研究自己的教學活動,以保證教學實踐的理性發展。第二,研究課題。基于學科背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將課堂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進行研究,從而調動教師的能動性,實現教學實踐的創新,這是國家級教學名師科學研究的另一條主要路徑。
例如:教師B在一項語文教學的課題研究中,針對課堂中教師不尊重學生發展規律這一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315課堂”。所謂“315課堂”,指根據學科的實際需求,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前提,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取舍,合理分配教與學的時間,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第三,編寫教學著作。教學論著的創生有利于教師理清教學主線,提煉教學思想,從而實現課程與教學的創新。例如:教師E就是想通過問題推進的方式編撰教學論著,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推廣自己的教學思想。國家級教學名師以自身為研究者,以教學實踐情境為研究場所,不斷凝練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注重“研究”與“實踐效果”的有機結合,利用教育行動研究促進自身專業發展[2]。
換言之,無論是進行論文,還是開展課題研究及編寫教學論著,國家級教學名師都在參與中不斷反思、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國家級教學名師利用科研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又利用教學實踐檢視科研理論,通過多年細心琢磨與科研反思提煉出一些新思想、新理論,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措施,從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
在自述報告中,共搜索出與國家級教學名師養成內容相關的文字約6000字。對與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有關的句子進行二級編碼和歸類,將核心主題形成養成動力、養成環境、養成方式三個子類。
(一)養成動力養成動力類的三級編碼內容。養成動力是國家級教學名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綜上,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動力主要包含精神動力與物質動力兩部分。精神動力是指對國家級教學名師事業具有推動作用的一切思想動力。
通過對國家級教學名師自述報告編碼的分析可知,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精神動力包含內部精神動力和外部精神動力。內部精神動力是來自教師自己產生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等。例如:教師D認為,樹立遠大的理想能夠促使自身向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教師A認為,保持堅定的教學信念能夠克服教學中的一切困難與阻礙,始終堅守教學崗位。
外部精神動力是來自外界所產生的對國家級教學名師事業發展起積極作用的精神因素,主要包含獲得的榮譽、教學取得的成效、社會各界的認可等。獲得榮譽和教學取得成效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實力的證明。通過一次次獲得榮譽,國家級教學名師在社會各界贏得廣泛的認可和崇高的評價。例如:教師C雖歷經了工作上的辛酸,但仍通過自己的辛勤付出實現了理想,在教學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學校和學生的一致認可。物質動力指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給予的物質上的激勵。
在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只有兩位教師提到,不斷向上發展會獲得更多的物質動力,可見物質動力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影響相對較小。總之,精神動力以思想為支撐,物質動力以經濟為依托,其中精神動力是基礎,精神動力和物質動力相互作用,成為國家級教學名師精神世界的源泉,激勵著教師自覺成長為國家級教學名師。無論是精神動力還是物質動力,究其本質都是國家級教學名師文化自覺的體現,是一種自我修煉與成長的結果。
(二)養成環境養成環境類的三級編碼內容。養成環境是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產生影響,以觀念、制度、行為準則等為載體客觀存在的因素,它不隨國家級教學名師主觀意識的變化而改變。綜上,通過對國家級教學名師自述報告的編碼進行分析后可知,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產生較大影響的養成環境主要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家庭環境指國家級教學名師出生、成長的地方,它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國家級教學名師已經脫離原生家庭,但仍會留下難以抹去的烙印,對國家級教學名師品質的形成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從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自述中可以看出,生長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家庭中的國家級教學名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利用能力更強、奮發向上的信念更執著,同時也更容易形成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可貴品質。學校環境指國家級教學名師工作的地方,主要包含物質文化環境與人文文化環境。物質文化環境指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物質文明,包含校舍、建筑、場地、設備等。
例如: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均在重點學校任教,學校的教學設備相對而言較為現代化,因此呈現出利用手機、互聯網、同步直播等媒介推動教學活動變革的特點。人文文化環境指看不見、感受得到的隱性文化,包含管理方式、人際關系、學校氛圍、個性特色等。領導對工作是否支持、同事之間的關系是否親密、學校氛圍是否有利于教師發展等均會影響教師優秀品質的養成。
例如:教師E所在的學校為X市教育實力最強的學校之一,學校資源豐富,領導大力支持教師的教學創新,使教師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教師多次榮獲各種級別的教學獎項,為教學改革做出了突出貢獻。社會環境指國家級教學名師所處的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等宏觀因素的總和,泛指國家級教學名師生存的大環境。特定的時代需求,造就出反映時代特征的教師。當前正處在信息化時代,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在教學中或多或少都滲透著信息化的教學思維。由此可見,在和諧的家庭環境、融洽的學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共同作用下,孕育了符合時代要求的國家級教學名師。
(三)養成方式
養成方式類的三級編碼內容。養成方式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在成長過程中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取向。一方面,國家級教學名師在學習型社會的背景下,通過開放、合作的方式形成學術共同體以獲取更快成長;另一方面,“從自己出發”的立場孕育和滋生教學的個人主義傾向,使其成長方式也帶有個人主義取向的烙印[3]。
綜上,通過對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自述報告進行編碼可知,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方式主要有兩種:社會取向的養成方式和個人取向的養成方式。社會取向的養成方式指國家級教學名師與教學理論研究者、同事、學生、家長以及社會人士等一起在教學實踐中共同成長,以開放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以此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實現共同體的共贏發展。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第一,加強與同行之間的切磋與交流,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獲取對自己有益的信息;第二,緊跟專家的引領,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專業發展能力;第三,發揮團隊優勢,建立工作室,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成長。參與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不僅能鍛煉教師的教學技能,同時也能引領成員發展,有利于形成共同發展的教師學術文化氛圍[4]。
例如:教師B通過建立工作室引領成員自覺發展,開展讀書課例研究、論文、課題研究、“送學送教”等活動實現工作室成員和諧共生的成長理念。個人取向的養成方式指國家級教學名師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追求進步的傾向,這種傾向有利于國家級教學名師立足于教學實踐,深入思考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不斷突破自我,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和鮮明的教學理念等。
在國家級教學名師的養成生涯中,社會取向的養成方式與個人取向的養成方式共同發揮作用:既要借助社會取向的養成方式與共同體成員融合共生,以形成良好的團體意識;又要借助個人取向的養成方式構建自身特色,形成個體的獨特品質。教師通過自己不懈地探索逐漸脫穎而出,從而完成從普通教師向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蛻變。
三、結語
綜合而言,觀察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是通過動力、環境、成長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注重實踐、以德施教、以教帶研的可貴品質;另一方面是國家級教學名師所擁有的可貴品質又加速了教師自身的成長,最終達到專業自覺下的自我修煉,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成為未來的教育家奠定了堅實基礎。“教育不是理論,但理論是最高的教育實踐”[5]。
未來的教師不僅要師德高尚、專業突出、具備國際視野,還需承擔起教育研究者的角色,通過教學實踐和反思,形成自身的教育思想,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做中國教育事業改革的踐行者。因此,普通教師既要立足日常教育工作實際,面對教育問題,借助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身的教育實踐,實現教育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雙向互動;又要自覺挖掘教育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深研教育問題,形成以研促教、以教帶研的良性循環。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實現從普通教師到國家級教學名師的跨越,為我國的教師隊伍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姝,張華.中小學教學名師參與教育研究的行動價值、方向和方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7(9):115-121.
[2]靳玉樂.現代教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135-136.
[3]徐繼存.個人主義教學及其批判[J].課程·教材·教法,2007(8):20-24.
[4]張力躍.從“一枝獨秀”到“美美與共”———中職“名師工作室”個案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7(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