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0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新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對網絡信息時代涌現出的形形色色的教改模式的觀察和思考,結合個人教學實踐,總結歸納各種教改模式中存在的趨于被忽略的教師眼神應用的現象,提出繼續重視教師眼神應用的觀點,并對具體實施的策略予以探析。
[關鍵詞]新時代;教改;教師眼神;應用
教育隨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而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是教學前沿的熱門話題。新時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網絡發達,信息傳播即送即達。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奮斗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其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種教學模式及形式,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以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手機的普及,信息元素的多元化,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開始多元化,其汲取知識的方式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他們已經不滿足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課堂上的低頭率越來越高。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前沿的信息,提高課堂的信息量,單純依靠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由此,多種改進的教學模式及形式便應運而生[1-3]。
一、新時代教改中眼神應用的現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加珍惜和善于利用一切有效的時間來高效學習,由此信息碎片化時代出現了,它能讓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汲取大量有效的信息,這是生活的需要,是進步的需要,是社會節奏加快的必然。但我們也要注意到,一直以來的教學改革多注重的是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被廣泛采用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幾乎是唯一的教學方法,板書是其主要的教學手段。傳統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識記能力為首,作業布置主要是課后完成書上具體的題目,大家做的題目一樣,沒有分別。
到后來,逐漸提倡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地被使用,學校開始重視學生學習主動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開始加入部分選擇性的實踐題,這給了學生發揮個人特質的空間,教育開始體現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
如今,結合時代發展要求,教育更加強調包括創新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在內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多元化課堂——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模式;慕課、微課、視頻直播課程等為方便學生預習、復習、選擇性學習的教學新形式相繼出現。
這些教學元素有的在課前預習用,有的在課上直接用,有的在課下作為補充用,但不管哪種模式和形式,它們都沒有特別強調對教師眼神的應用,甚至于趨于忽略。比如有的呈現形式只有音頻、動畫或圖片文字組成的PPT,即使視頻中有人出現,但其眼神也要么是面向側方,要么就是單一的直視前方,聽者很難感受到互動,也感受不到被監督和督促。
這種教學模式只有單向的傳遞,缺少互動交流,因材施教方面的功能實現受到局限。此外,這種模式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提高,有些學生由于自律性不夠強,內心學習的定力不足,學習效率也就很難達到理想狀態。有些高校開設了智慧樹等網絡課程,有些學生為了獲得學分,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投入學習。
有些教學形式短、平、快,如微課程,是很適合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且加入了很多的媒體信息,包括音頻、視頻、圖片、圖形、圖標、文字、色彩等元素,以期從聽覺、視覺、感覺、知覺方面刺激學習者,以提高學習者學習的效率。但是這些教學形式并未體現直接互動,有的互動就是主講人講一個知識點后,出一道題作為檢測,檢測通過后才可以繼續學習,相比直接參加面授課程,這種互動方式讓學習者覺得有距離感。
無論怎樣的教學改革,都少不了三個環節:學校,教師,學生。學校體現國家教育意志,教師體現學校教育意志,學生就是教育的作品。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十個教師節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等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也為了學生的一切。但現狀是提倡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技能,而針對教學具體元素(比如眼神)的有效應用方面的培訓卻未曾見過。各個級別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課堂教學技能大賽的評價主要是專家的聽課評教;慕課、微課設計技能大賽,一般要經過各地區的專家進行網絡評審,而這些評價標準中最突出的是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流暢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聲音的高低等,卻未見對教師教學時的表情、眼神、動作等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無聲語言給出相應的評價標準。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就是一種與學生之間的一對多的高效溝通。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更適合當教師,以為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對教師的唯一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的考核和評價總是重視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語言的連貫性和流暢性,而忽略了一些其他非常重要的教學技能,比如眼神應用的藝術,甚至忽略了隱藏的師德問題。
而事實上,教學效果好,受到認可的模范教師、名師不一定是口語表達最流暢的、講話滔滔不絕的,而是往往是人格魅力、博學及教態優雅等綜合表現突出的,是待人接物最親和的、穩重端莊的,并且多數有雙會說話的眼睛。有的學校即使是教育專業的技能培養也沒有特別強調眼神應用的重要性,并且沒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教學技能比賽、見習和實習匯報課的評價,以及教育專業學生論文答辯時的評分項目也未見明確體現眼神應用方面的要求。
在如今的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部分學生低頭看書或玩手機不抬頭直視授課教師的情況,部分教師可能受學生低頭等狀態的影響,口頭教育無果后,只能自顧自地講解課程知識,這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面對面的眼神交流。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到底在于誰,這里不做探究。但是,教師和學生對彼此之間的眼神交流還是很看重的,且彼此均受對方眼神的影響。教師不看學生,學生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學生不看教師,則反映出學生上課狀態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不夠尊重的表現。由此可見,眼神在教與學中的重要。
二、新時代教改中應繼續重視眼神的應用
教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4]。教學水平可分為三個層級:清楚、吸引、提高。第一個層級體現技術性,第二、第三層級更多是體現藝術性。教師的有聲語言準確、清楚,能精練地講解、表述確實是使學生高效長知、明理和增才所必不可少的途徑,但無聲語言的巧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師教學的藝術性更多是通過無聲語言來實現的。所謂“無聲語言”就是指教師的表情、眼神、手勢和語調等[5],借助于無聲語言能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v觀全球,成功的教育家,包括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講學時,都重視巧妙地運用無聲語言來贏得學生熱烈的掌聲,這說明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強大力量。
西方語言學家研究表明,在人們的思想交際中,2/3的信息傳播是靠無聲語言實現的,只有1/3的信息是靠單純的語言傳播的。無聲語言有著獨特的表意功能,眼神是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一種方式。達爾文等人的研究表明:語言表達會出現“口是心非”的情況,但眼睛則如實顯示大腦的思維活動,一個人內心的情緒波動不論外表隱藏得多好,都會在眼中暴露無遺。心理學家阿爾特蒙荷拉比曾實驗得出一個著名的公式:一句話的影響力=7%語言+38%聲音+55%面部表情。
眼睛是面部表達感情最明顯、高超的器官,是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通道,這也說明了無聲語言的重要性。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人們從眼睛里可以認識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著名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說:“一身之氣在于臉,一臉之氣在于眼。”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正確應用眼神對教育教學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一名出色的教師其教學靈氣往往可以通過眼神的應用體現出來。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驚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這正是教師在用那雙洞察入微的慧眼,不斷地觀察、調控課堂教學,使課堂活動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正如有人曾形象地說:“組織課堂教學,第一流的教師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師用語言,第三流的教師施以懲罰。”教師若能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眼神,表情達意,輔助教學,調控學生行為,反饋教學信息,調控課堂教學,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成學生習慣養成,建立教師威信,融洽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會提高。
一堂課如果除了語言教學外,沒有無聲語言,就會枯燥單調。教師應充分巧妙運用無聲語言潛移默化的作用,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眼神是無聲語言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各重要的教學過程和環節中,教師眼神運用的藝術水平對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有時甚至起決定性的作用。眼睛不僅是學習和接受文化知識的主要器官,還有著神奇的效力,善加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進教學效果,且效果比其他有些方式有效得多。
洛雷塔·馬蘭德羅和拉里·巴克在文獻[6]中提到,眼神在交際中有建立和確定關系、控制交流渠道、展示情緒、減少注意力分散等主要功能。有些情意語言無法表達,而眼神卻能夠傳達許多細膩微妙的感情,所以眼神表達有時勝過空洞的說教,勝過無休止的訓斥,更有說服力;用眼神代替批評使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主動改正錯誤,可以避免對學生造成的語言傷害,更有威懾力;眼神也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信任、鼓勵他們自信、勇敢、堅強,有欣賞力;眼神應用也能體現教師尊嚴、體現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有吸引力、號召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用眼睛“說話”,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師妙用進入教室的眼神、實施教學重點內容時的眼神、提問學生時的眼神、提醒違紀學生的眼神及下課時的眼神會有利于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警醒、助推、振奮、監測的良劑;在精神境界、素質修養方面凈化、滋潤學生的心田。眼睛閃現智慧,眼神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對于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眼神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教師及時捕捉學生不同的眼神,得心應“眼”,將不同的眼神投向學生,讓學生有不同的反應,由此可以組織管理課堂。
鼓勵是學生前進的助推器,批評是學生進步的源泉,贊許是學生成長的動力,窺探是學生心靈的反光鏡。當學生在為自己能不能、行不行、對不對進行躊躇時,及時向他們投去鼓勵的眼神會讓學生信心倍增,變得果敢;當學生在課上做小動作、說話,課下有其他不文明行為時,及時向他們投去嚴厲批評的眼神能在短時間內糾正其言行;當學生有好的思想和表現時,及時向他們投去贊許的眼神會讓學生很快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強化發展其良好行為,最快地調動其積極性。
為促進學生發展,根據學生心理狀況因材施教,及時應用窺探的眼神觀察其言行,能對學生心理做出先行判斷。但教師如果用輕蔑、厭惡的目光看待學生,則會適得其反,在課堂上教師要極力避免這類目光。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試著主要應用眼神組織教學,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筆者給兩個班級同上兩門課,分別在不同的教室上課:一門課是合班上,94人,平均成績為81.0分;另一門課在有電腦的教室分班上,學生人數分別48人和46人,平均成績為71.1分、71.3分。分班教室是機房,每位學生面前一臺電腦,教師在黑板上用PPT和板書結合的方式講課,學生上課受眼前的電腦影響與教師的眼神交流機會少。由此可見,眼神交流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影響之大。
三、新時代教改中加強眼神應用的策略
(一)學校方面
1.學校在教學改革方面,要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位學生,提醒教師應用眼神。教學督導在教學督察的過程中,要多注重這方面的核查和引導。培養教育專業人才時,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等課程的教材編寫中應適當加入眼神的作用以及其具體的應用策略的內容及實例。
2.在進行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評價及教師教學評價時,適度加入眼神應用的評分標準。
(二)教師方面
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眼神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在給教育專業的學生授課時,應特別注重這方面的示范教學,引起學生的注意,為人垂范,讓學生身受熏陶浸染,同時結合具體情境給學生講明眼神的具體應用策略。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為了增加信息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融合多種媒體,避免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形式。比如可以采用在傳統教學中引入微課、慕課并將其有機結合的方式,采用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融合的方式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多種感官同時調動,增強學習效果。當然,這些改革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的參與,師生眼神真實互動的環節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特別是教育類專業的學生,其在見習和實習中要注意觀察指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眼神的應用,總結應用策略;在實習的實踐講課中要有意識地應用眼神組織教學,管理課堂。在教育類專業學生教學技能比賽的評分標準中,應加上眼神應用的評價。
(四)眼神應用注意的幾個方面
1.眼神交流時間的把握
在信息時代,人們與各種機器、智能化載體打交道,與人的面對面接觸不是那么直接充分,雖然時間利用率上去了,可是有些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只給學生一段音頻學習,就沒有教師直接面授的效果好。事實上,人們愿意花更多的費用去參加面授課,只有少數人能靠聽音頻或者看文字就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愛默生認為:“人的眼睛和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夠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心靈世界。”利用眼神可以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臨近上課時學生還在說話,如果教師低頭或者不看學生或不正視學生去說出制止的話,很多學生都會裝成聽不見,好像教師是在說別人。
此時若教師只是抬頭不語,用自信、熱情和鼓勵的眼神環視每位學生一圈,盯著每位學生2秒鐘,學生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課堂會立馬安靜,學生就會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課堂上,教師恰當應用機敏、靈活的眼神,可管理課堂紀律、及時了解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法。比如在上課時有個別學生不認真聽講,此時,教師若無視他,他會變本加厲,沒有收斂。
教師這時點名批評只會招來學生的抵觸和不配合。這種情況,教師只需盯著這位學生3秒鐘,幾乎所有學生的目光都會隨教師指向該名學生,此時該學生會感受到所有人目光帶來的壓力,自然會收斂自己的言行。
此時無聲勝有聲,眼神勝過千言萬語。但是盯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持續盯一個目標超過20秒,對人是一種折磨;更長時間的停頓,簡直會讓人難以忍受。用聚精會神、凝思的眼神,結合語調可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有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信心十足、堅定不移的眼神,會鼓勵學生增強攻克難點的決心,有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
鼓勵、期待、熱情、及時周到的眼神,暗示大家要尊重同學的發言,會讓被提問的學生會因此受到尊重、鼓舞而勇于發言。課下,教師滿意、贊許、關切的眼神,可使學生愿意復習、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眼神作為眼睛的靈魂,是信息的載體、是師生溝通的媒介,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創造性地運用眼神藝術,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眼神應用方法的把握
教師應靈活地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恰當地運用眼神,并合理均衡地分配視線與學生進行目光交流,表達一定的信息內容和感情。研究發現:課堂教學優良的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環視和注視的運用比較均衡;尤其是在提問環節中,其注視明顯多于課堂效果一般的教師[7-8]。
無論哪種眼神,在運用時教師應表現出信心和活力,顯示出應有的儀容儀態,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讀懂教師眼神的關愛、期待、鼓勵、贊許、批評……教師課堂上要用敏銳的目光洞察學生,從學生的動作、眼神中及時得到教學反饋信息。學生滿眼疑惑,說明教師講的問題他沒有弄懂;學生歪著腦袋、眉頭緊鎖,說明學生正在思考問題;學生眼睛一亮、豁然開朗,那是學生忽然領略了教師所講的內容。
教師應根據學生目光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學生欲言又止時,教師應投以鼓勵的眼神;當學生表現出色時,教師應投以贊賞的眼神;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投以期待的眼神;當學生有疑問時,教師應投以詢問的眼神,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教師與學生目光接觸的時間越長,獲得學生信賴、激發其興致的可能性就越大。
3.眼神應用基礎的把握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熱愛兒童。”運用眼神藝術的基礎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深切感情。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愛和尊重的需要,學生從教師那雙深情的眼睛中讀出的是尊重和關愛,他們就會從內心深處熱愛教師。反之,教師不當的眼神可能會像刀子似的傷害學生柔嫩的心靈。恰當運用眼神是一種藝術,但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牽強附會,否則就起不到表情達意的作用。使用眼神不僅要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相適應,還要和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氣氛相協調。
教師應盡量避免使用消極的眼神,如對學生怒目相向、蔑視、漠視或者眼神渙散等。對學生怒目而視,可能是因為學生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對此極為反感甚至憤怒,這樣的眼神容易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同時還可能引起學生的對立情緒從而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
蔑視或漠視容易讓學生感到教師看不起自己、不喜歡自己,使學生喪失信心,造成學生的自卑感。教師目光渙散或者只盯著講臺,會影響師生之間目光的交流,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眼神表達具有在特定情境中的暗示性,只有教師與學生相互讀懂對方,才能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不用言傳便可意會。
魯迅說過:“是彈琴人么,別人的心上也須有弦索,才會出聲;是發聲器么,別人也必須是發聲器,才會共鳴。”師生之間通過長期的交往。會形成一套統一的眼神交互系統,并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這種關系會促進眼神的有效應用。
給學生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眼睛里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鼓勵、尊重、關愛,充分發揮眼神這種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特殊魅力。教學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總結、提高,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和學生心靈相通,能夠用眼睛藝術與學生交流、教學、育人的教師。
教師評職知識:教改論文哪些期刊好發
《教學與管理》(旬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分三個版。中學版為中學教育服務,小學版為小學教育服務,理論版為教育理論工作者服務。主要欄目:教育理論、學校管理、師資建設、學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學研究、教法研究、比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