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3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氣質名片,是學校辦學思想和內涵最直接的表征;是學校的個性標簽,呈現學校完整的文化現象。當前,校園文化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但其中存在不少誤區,導致不能發揮文化育人應有的作用。針對當下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省內優秀學校的做法,提出“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這一方案。生態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為:本真、和諧、共生、持續;特征為:使命、傳承、人文、統整、和諧;并從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校園文化建設思路、校園文化建設措施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具有借鑒價值的策略。
關鍵詞:校園文化;生態;建設策略
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校園文化就是學校的氣質名片,是學校辦學思想和內涵的最直接的表征。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浸潤學生的人格品性;是一種精神,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是一面鏡子,能準確地反映出學校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的辦學個性,是學校個性的標簽,體現學校獨特的校容校貌,反映學校辦學的綜合實力,呈現學校完整的文化現象。各地都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各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存在不少誤區,致使工作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好文化育人應有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誤區及原因分析
(一)誤區
1.校園文化主題建設的誤區
一所學校的文化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提煉、升華而成的。烙印著痕跡的歷史是校園文化的根。校園文化不是無根的浮萍,而是有根的大樹。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主題是相對穩定的,是有精神傳承的。當前關于校園文化主題的誤區有:校園文化主題挖掘上盲從權威,無傳承。這樣的校園文化主題是膚淺的,是沒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主題設置上跟風趕潮,無自我。這樣的校園文化,是短暫的,是沒有精神內涵的。校園文化主題設計上不合實際,無認同。這樣的校園文化,是沒有認同感的,是沒有發展的。
2.校園文化建設思路的誤區
校園文化需要長期的過程去積淀、去建設、去提升,是一種內在的熏陶、浸潤和影響。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中存在以下誤區:只注重顯性文化,忽略隱性文化;心中無人,只有物質環境。有些學校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建設校園的物質環境,這是一種表面的、沒有文化的校園文化建設。這樣的文化建設方法是簡單的、低效的。
缺乏規劃,缺少整體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零星不成體系。有些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缺乏整體規劃和寬廣視野,沒有整體觀,沒有主題,沒有規劃。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是零亂無章的、不成氣候的。生搬硬套,不切實際。有些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只追求形式而不顧內涵的體現。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是沒有內涵的、沒有生命力的。
3.校園文化建設措施的誤區
校園文化應以校園為時空,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園活動為載體,以校園主體意識為主要特征;校園文化建設是感化學生、鍛造學生品格的熔爐。校園文化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舉措上還存在以下誤區:規劃不足,文化主題不突出。一些學校沒有做好頂層設計,缺乏整體規劃,造成建設主題不明晰。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低效的、無序的。觀念固化,不能與時俱進,文化生長停滯。
校園文化傳承的是優秀的傳統,是學校精神長久的積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環境的改變、教育愿景的修正等,校園文化內涵應該有新的解讀,建設措施應該有新的方法途徑。細節關注不夠,未能精雕細琢,文化內涵不動人。一些學校只注意大塊建設,不關注細節打造。其實,細節才最能打動人心,細節才最能體現教育的功夫,細節才最能體現校園文化的實質。
(二)原因分析
1.認識上的問題
部分校長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足,只重顯性文化,不重隱性文化;只關注環境打造,而不關注人的塑造;只重結果的呈現,不重過程的管理。認識上的模糊與偏差,都將阻礙校園文化發揮更加強大的育人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生成體系,有其自身系統的構建過程,需要學校全員參與,需要學校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不斷地生成發展。
2.實施中的問題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一個整體環境的浸潤、漫長過程的熏陶、點點滴滴的積淀,需要長期的努力才會收到效果。有些校長覺得校園文化建設是個虛的東西,短時間內是不會有效益的,不會帶來學校的什么變化,因而對校園文化建設是嘴巴上說重要,實施起來卻是裝點門面,敷衍了事。有些校長也覺得校園文化確實是個好東西,學校確實應該建設,但真正實施起來,往往不能靜心踏實工作,不能耐心回顧學校的歷史,不能潛心梳理學校的發展進程,不能用心總結學校辦學的精髓。
二、生態校園文化的內涵
(—)生態的內涵
生態,是生物的生活狀態,已是當下社會發展最貼切的要求與愿景。生態的校園文化,就是要圍繞“生命”這一核心,遵循規律,和諧推進,注重塑造人格、鍛造精神。
(二)生態的校園文化的內涵
1.本真生態的校園文化回歸原點,回歸本真,尊重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開放花朵。生態的校園文化就是要能展現學生的本真,遵循教育的自然規律,讓學生能良性發展、持續發展。
2.和諧生態的校園文化展現的是人與人、景與物、內容與方法之間的和諧共存、辯證統一,和諧統一于學校的育人目標、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內涵。學校教育元素間、相輔相成,互幫互助,互補互促,激發活力。
3.共生生態的校園文化追求的是教育各元素和諧共處,攜手并進,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4.持續生態的校園文化注重學生的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每一個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學校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塑造學生價值品質的過程,著眼點就是學生的持續發展。
(三)生態的校園文化的特征
1.使命——生態的校園文化承載著使命校園文化是時代精神在學校的反映,是社會主義學校辦學方向和指導思想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的體現。
2.傳承——生態的校園文化蘊含著傳承沿著歷史的足跡,踏著新時代的節拍,古為今用,傳承精華,舍棄糟粕,創新發展,走出學校自己的發展道路,開創學校教育的嶄新天地。只有認同,才會傳承。認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點,是傳承的重要體現。
3.統整——生態的校園文化體現為統整生態的校園文化是一項統整的系統工程,具有全面性、層次性、具體性等。它統整著校園的每一處景致、每一處布置、每一次活動、每一個課堂。環境層面的“硬”條件、外顯的文化是生態的,精神層面的“軟”條件、隱性的文化也是生態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都彰顯著生態的校園文化。
4.人文——生態的校園文化富有人文生態的校園文化是人文的,關注人的需求和情感。課堂是非常直接和極其重要的途徑和渠道。課堂的生態化,就是以人為本,課程設置豐富多彩且走進學生心靈,師生融洽和諧,共同追求生命的精彩和快樂。
5.和諧——生態的校園文化充滿和諧生態的校園文化是和諧的,像陽光一樣令人溫暖;管理是民主的;教師之間是和諧的;學校與家庭是攜手共進的。
三、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校園文化主題建設策略
1.追根溯源,厚重底蘊
每一所學校由于所處的地域環境不同、學校自身的發展歷史不同,積淀了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追尋歷史,尋找校園文化的“根”與“源頭”,挖掘其內涵價值,傳承人文精神,將民族、地域文化底蘊與學校發展的歷史、現實與理想有機融合,形成具有濃厚的本校特質的校園文化主題。例如,達州市通川區第八小學創建于1913年,歷經百年風雨,積淀了以“登高”為核心、以“鳳凰”為載體的校園文化。
2.認識自我,張揚個性
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簡單地做加法,應在充分認識學校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將先進的經驗成果與本校資源有機整合,提煉出彰顯學校的個性特色的校園文化主題。例如,達州市通川區實驗小學立足本校近兩百年的歷史積淀,結合學校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全面實踐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通川區打造學校文化及加快名校發展的戰略追求,提煉出“延書院文脈·塑行知校魂”校園文化主題。
3.扎根實際,共同愿景
生態的校園文化主題應扎根于本校實際,生長在學校每一個人的內心,體現著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景、價值取向和精神需要。學校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引領師生,引導師生共同設計、廣泛參與,共同建設校園文化主題。例如,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挖掘自身特色教育理念,廣邀“領導、專家、師生”三方反復討論,堅持在實踐中反思探索,廣納全體師生的教育智慧,將百年教學智慧凝聚為“和美”二字,創造性地提出了“和美”教育理念。
學校圍繞“和美”主題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的構思、建設和實施中,營造舒適的育人環境,師生在快樂學習與共同成長中創造美、體驗美。學校用和美文化滋養和美師生,以“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為校訓,攜手共繪和美藍圖,共同實現“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和美愿景。
(二)校園文化思路建設策略
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還需確立清晰的思路方法,方可“神”“形”兼備。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應是以人為本的,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個方面體現出人文情懷。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應是系統的,圍繞主題進行頂層設計,整體構建。
1.以人為本,人文情懷
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不僅要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更要突出隱性文化的營造,建設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適宜育人的校園文化環境。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應體現師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把師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理解和需求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角落,賦予校園文化豐富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讓校園文化“外化于形,內植于心”。
例如,樂山市實驗小學打造以“幸福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堅持“教育從兒童出發,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為人生奠基,讓生命美好”的教育追求,讓全校師生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教師風采墻和學生笑臉墻體現了學校每一個成員的個人價值。夢想墻上,一對大大展開的五彩的夢想之翼,每一片羽毛都是學生精心繪制,寄托著學生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
藝術長廊中,數百張書畫和美術手工作品全部是出自學生之手,展示了學校這片育人的沃土對學生藝術的熏陶與培養。法制宣傳墻上,每一幅蘊含法制道理的童趣漫畫都是學生親自查閱法制資料并繪制的,還有學生親手制作的法制長城、彰顯樂山地域特色的大佛塑像……校園文化的每一個角落的建設,都讓師生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2.頂層設計,系統構建
生態的校園文化頂層設計應立足學校的辦學理想,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校園文化建設;要瞻顧學校的歷史積淀,分析學校的教育現狀,展望學校的發展方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進行宏觀導向,提出長遠規劃、近期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規章制度,學校各部門分工協作、齊頭并進,全校師生全員參與,讓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有序推進、整體實施。例如,眉山市東坡區蘇轍小學是2016年新建的學校,在校級領導班子成立之初的2015年底,就邀請專家對校園文化進行頂層設計,形成了以“弘道”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理念系統。
3.學習借鑒,創新運用
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是持續學習、不斷創新的,善于借鑒其他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并結合學校的地域特色、歷史積淀、師生情況等方面,有效地吸收與融合,不斷改進和創新,豐富本校的校園文化內涵,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例如,四川省瀘州市忠山小學在學校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學習,創新校園文化,從“書香校園”到“讀練課堂”,從“讀練課堂”再到“生長教育”,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創生發展。
(三)校園文化措施建設策略
生態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通過制度進行建設的推進;需要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創新,緊密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新與發展學校的校園文化。
1.制度保證,人文管理
制度文化建設具有約束和導向作用,是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高品質發展的保障系統。“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浸潤養成的過程,尤其是在建設初期需要強有力的制度和執行力來保障其順利實施。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先用制度來強化,再用文化來內化。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首先要建立高品質的校園制度。學校要依據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政策、新精神,在學校已有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揚民主,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其次是要注重人文管理。學校制度文化是剛性與柔性并蘊的文化,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剛柔并濟,寬嚴有度”。例如,川大附小以“制度完善”為保證在實踐行為上進行規范約束。根據規劃,對原有制度進行修改,從法制上保證規劃的順利進行。因此,每一次規劃出臺的同時,學校的制度就及時修改調整跟進。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每隔三年,學校就要組織教代會對學校制度進行集中3天的修改和完善,使學校的發展有明確的制度保障。
2.與時俱進,不斷生長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改革發展,對現有的辦學理念需要我們去深入挖掘,不斷生長,賦予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以更深更遠更新的意義。例如,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2000年將百年教學智慧凝聚為“和美”二字,提出“和美教育”,在學校發展的不同時期定義“和美教育”的內涵。第一個發展時期——核心價值:以和為貴,以真為美。教育訴求:和樂(教育氛圍)、和諧(發展目標)、和平(核心內容);美德、美智、美體(育人目標)。校訓:踏踏實實做事,和和美美做人。戰略目標:現代化地方名校。
第二個發展時期——核心價值:正心至和,勵行尚美。校訓: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和美品質:教師“博愛、精藝、致遠”,學生“謙、信、善”(育人目標)。戰略目標:現代化城市精品名校。第三個發展時期——核心價值: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校訓: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育人目標:“韌性(和健美心)、德性(和性美習)、靈性(和協美創)”。戰略目標:有“德性”的全國名校。
3.精雕細琢,動心動情
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要關注全局,更要注重細節,要用生動的細節演繹校園文化。精心突出細節,讓教育隨處可見,“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細節就是對學校校園文化和理念最好的解讀。例如,成都市成華小學堅持校園的“空間”要有生命氣息和成長性,讓每個人真切地觸摸到自己生命成長的痕跡。樓道文化有明顯特點:校園文化元素和細節旨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廉潔教育有機融入師生原創的藝術作品中。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環境藝術
這篇藝術省級論文發表了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環境藝術,校園文化建設時很多搞笑的建設重點,是培養具有特色學生的先決條件,論文通過考察,概述了校園環境的建設特點,校園文化關系到學生的文化認同和內在修養,所以是值得我們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