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6月2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教師其實曾經也是學生。他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因為他們同時擁有“教”與“學”的能力。他們的教能力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在學校中進行專業化的學習,一個是在從崗之后進行專業的培訓,再有一個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而在筆者看來,學校教育是學生轉型為有教學基本功的教師的關鍵。所以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專業需求出發,適時改革。本文中筆者結合小學教育專業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在當前,教育專業變得越來越熱門。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將教育專業當做了首選。而這些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終有一天會步入教師崗位,成為可以影響教育發展的教師。如何才能促使他們實現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呢?如何讓他們擁有“教”與“學”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就要不斷地改革當前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教的能力與感悟。在小學教育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教”的影響呢?如何通過改革落實專業教學目標呢?下面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1加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英語有其背景文化,也有需要應用的相關語境。它雖然在大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中,與母語同時承擔“交流”職能。但是,它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學生應用起來必然不會很“熟練”。再有在傳統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重考,但是卻不重用,這種認知恰恰又是錯誤的。又會主觀的為學生用英語造成障礙。其實非英語專業學生學英語主要就是為了能用英語進行交流。
正確認識這一點,在課程設置上就既要突出語言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又要落實實用職能。學生即使將來不是“專職”的英語教師,他們也需要擁有英語的應用能力。我們實施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指向就在于“用”。因此,在小學教育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明了,他們將來需要“用”英語來拓展自己的教學空間、發展空間。
2應用好網絡平臺
其實對于大學生來說,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彌補課堂資源的不足,網絡平臺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他們能夠在“自由民主”的網絡背景中,“放飛自我”、“創新、創作”。尤其是作為未來的小學教師,網絡平臺也是我們將來需要應用的教學平臺。在教學實踐中,不管是從學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教的角度出發,網絡技術都應該積極地應用于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
而作為“教未來教師”的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實現從“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的轉變。讓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短短的幾年間,實現從成熟的“會學”學生向成熟的“會教”教師進行轉變。
3引導學生學習“原味”英語
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學習“原味”英語,才能在將來教“原味”的英語。即使不成為英語專職教師,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拓展自己的視野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原味”英語,他們才能實現專業化的交流,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信息接軌。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基礎,他們缺乏的就是“原味”品讀。為了突破“區域性”英語的限制,我們也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原味”品讀。那么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原味”教學呢?筆者認為,就需要學生接觸“原味”的生活。
如,聽力材料方面:英文廣播如BBC、VOA等;英文天氣預報;名人演講及其他有聲材料;英文電影或歌曲等。閱讀材料方面:英文期刊雜志上的文章;網絡上的英文廣告;英文菜單;旅游景點的宣傳材料;英文原版書籍等。材料方面:外國友人間的信函、說明書、實驗報告等。在學生接觸這些“原味”英語時,學生自然可以修正自己的發音、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認知。逐漸變得成熟起來,從而成為更成熟的教育者。
4改變評價方式
在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未來的教育者,當前我們對于他們施加的影響,可以使得他們在今后影響數百甚至數千個學生。而這種可以“擴散”的效應,還會如漣漪般的不斷擴大。因此,在小學教育專業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塑形”,從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對話入手,實施教學活動。
如我們對其實施教學評價時,也要從“塑”的理念入手。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從重視語言要素轉向語言實際能力的運用;從強調書面轉向聽說,聽力、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從重視結果轉向重視過程。在我們改變教育模式、評價模式之后,他們才能在成為教育者時,做出改變,成為教育的創新者。
5提升院校的教育水平
教育者也是來源于教育基地。我們的院校就是他們的教育基地。在院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之后,在院校的師資力量不斷提升之后,我們才可以培養出大量的可以引領教育發展的教育人才。尤其是大學英語實踐中,更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選取合適的教材、靈活處置教學進度、彈性修訂教學計劃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通過了解學生,通過了解教育發展走向,做好“基地建設”。培養出更多的教育素養高的教師。由此可見,提升院校的教育水平,應該是各個學科教育教學的改革重點。只有實現“點”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轉變。只有實現了“大我”構建,“小我”才能不斷地修繕。
6注意不斷地對比母語文化
通過觀察我國的語言系統發展,我們可以發現,普通話的推廣都受到了極大的阻力。在面對作為外來語言的英語知識學習時,受到阻力自然也不會小。而這種阻力主要就是“方言”根深蒂固。大多數學生都是從十多歲開始學習英語的,在碰到一些比較難發的音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母語的影響,用自己熟悉的已有的漢語音素來代替英語音素,或者用漢語的發音方法來代替英語的發音方法。
這種影響即使是他們成為大學生之后依然明顯,即使是他們成為教育者之后依然明顯。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還需要從母語文化與英語文化,從母語思維方式與英語思維方式的對比入手,開展教學設計。綜上所述,小學教育專業中,培養的是發揮“啟蒙”作用的教育者。在面對他們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需要“精心”。只有為他們做好“啟蒙”,他們才能將創新、發展擴散出去,實現教育大環境、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因此,教育教學的改革應該從我們的教學實踐開始。
參考文獻
[1]王從遙.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困境和出路[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7):42.
[2]王艷玲.大學英語教學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出路[J].考試周刊,2009(22):119.
相關刊物推薦:《考試周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吉林省輿林報刊發展中心主管主辦、國家教育部有關部門重點指導的教育類優秀期刊和教學類名刊,每周出版二期,全年104期。是全國教育類唯一的周二刊,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