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4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各個層次的教育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的英語水平還停留在低級階段,不可否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依舊采用傳統意義上的統一授課的方式,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等,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及時改變,學生的英語水平也不會有太大改善。所以,目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文章試圖在分析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眾多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了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眾多個體因素及差異,進而提出了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一些方法策略,最后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給出了一些建議,以期能夠為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
高職院校在進行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著英語教學目標錯位的問題,使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沒有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最終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夠服務生產、管理以及建設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專業設置,都應以學生的就業為最終導向,以社會所需要的職業技術崗位為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并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確保學生踏入社會能夠勝任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各種職業能力。高職院校的這種教學目標決定了其培養的學生是即將要進行工作的技術型人才,不僅要有學習能力的教育,更要有指向就業的職業技術培訓。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存在著過于重視證書,忽視學生真正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的現象。導致很多學生盡管拿到了大學英語的A級或者B級合格證書,但是卻不能夠與他人用英語進行日常的溝通交流,更不要說進行其他高難度的英語應用了。
可見,這樣是與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是非常不符合的。同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高職英語課程的標準也過于重視學生的基礎性英語,缺乏對英語在學生今后職業生涯中的運用。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明確指出:完成基礎性的教育任務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開設專業的英語教學課程,要把高職英語教學嚴格地劃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基礎階段,在完成基礎階段的教學以后,就要進入到行業階段。
但是,實際上,很多高職院校依然把基礎性的英語教學當作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們把通過考試作為學習英語的目標,無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一般來說,這樣的普通教學內容卻與學生今后的職業需求的關聯度不大,并不能夠達到“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的培養目的,學生們的所學與今后的工作崗位脫鉤。[1]
在高職院校中,很多英語教師把自己當作是學生們過級的培訓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們死記硬背,學生們也就成了做英語試題的機器。雖然現在社會對畢業生們的英語水平的要求很高,但他們卻是高分低能,并不能夠很好地應用英語。由于現在評判學生英語水平的方法依舊只是簡單的筆試,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的英語教師也往往教授學生們詞匯、語法、課文等基礎性知識。作為完全被動接受英語知識的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能夠與老師互動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夠很好地真正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實踐性都將難以實現,其他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一、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因素
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生個體的潛能、對英語的認知、個體的學習動力等。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的背景下,認識到學生個體之間的眾多差異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地認識并尊重他們個體之間的差異的基礎上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分層次立體化的教學。
1.學生個體學習語言的潛能差異。
眾所周知,每個個體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每個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學習能力與學習潛能的差別。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在進行分層之前了解各個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更要在分層之后對自己所教授的對象的語言潛能進行摸底調查,從而清楚地了解到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不同特征,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強化實踐訓練,以便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個體對英語的認知風格差異。
場獨立型與場依賴型認知風格是當前人們討論最多的兩種認知風格。一般認為,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習個體更加善于把部分與整體分開來剖析學習事物,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在事物的某個部分并且不被其他部分干擾。與之不同,場依賴型認知風格的學習個體則傾向于把學習的事物當作一個整體,從宏觀方面對其進行分析。
相關研究者在進行了許多次研究之后,發現相比較而言,在學習外語方面,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習個體的學習成效更高,這是因為他們比較關注語言對話,即使在面對很多多義詞或者生詞的時候,他們也往往能夠較快地辨別出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在分層次立體化教學的背景下,不同層次以及相同層次的學習個體之間都會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特征。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們進行認知風格上的調整。
3.學生個體的學習動力的差異。
簡單來說,學生的學習動力指的就是以學習動機為核心的一個動力系統,這個動力系統是由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共同構成的,同時,它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維持、引導、調節、強化等重要作用。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學習動力主要是期末考試與英語等級考試。所以,在達到通過期末考試與英語等級考試的目的以后,學生們繼續學習英語的動力就會逐漸消失。不僅如此,由于現在絕大多數學生依然認為自己以后不會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在生活中也不會用到英語,所以,對英語學習的認知也只是片面的。
可想而知,缺乏內在學習動力的學習注定不會堅持長遠。想要改變學生這種對英語學習的片面認知,培養他們的學習動力,就要英語教師們對他們的教授對象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在如今這個時代,學習英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4.學生個體的學習策略的差異。
語言學習策略指的就是在認識與了解要學習的語言的基礎上,學習個體對整個過程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結果進行計劃、調整、控制、評估而采取的種種宏觀層面的方法與策略,除此之外,語言學習策略還包括學習個體為了達到學習目標以及完善學習活動而采取的具體的學習方法與策略。[2]
眾所周知,如果學習個體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有效的學習策略,那么,學習個體的學習效果也必定不會太差。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為學生們改善自身的學習策略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會幫助學生們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這就要求教師們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的培養,也即要把培養學生們的學習策略也納入到教學環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分層次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實踐過程中,英語教師作為學生們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協調者,要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層級來選擇教授學生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也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個體之間的不同來因材施教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促使教學成果能夠實現最優化。
1.優化教學活動與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高職院校中,英語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在短暫的課堂上,英語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們課本上基礎英語知識,還要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教學活動,尤其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應用能力。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所教授學生層次的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精選,并且要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條件下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要達到這種效果,就要求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對包括學生個體以及英語教學方面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以便能夠讓學生適應教學內容。不僅如此,也要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各類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有機會在語境中應用自己所學習到的英語知識。除了課堂之外,學生也會有其他渠道來接收到有關英語的各種知識,如英文電影、英文歌曲等等,這些不同于課堂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們更愿意接受的,所以,英語教師要開展更多的課堂之外的英語學習活動,如英文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等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與課外實踐,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實現高效率的學習。
2.課程設置要更加突出應用性,教學內容更加突出職業特色。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立體化教學模式就是以服務學生為根本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合作,培養擁有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它是由學生、英語和環境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分層次立體化的教學體系,最終的目的就是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這也就決定了英語學習過程中,既有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有實戰知識。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該要比其他學校更加注重應用性。把英語學習劃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依次分別為基礎英語、職場英語、行業英語、專業英語。[3]
在這四個不同的階段里,要對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英語層級以及所學專業,選用不同的英語教材,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一步步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與一般的本科英語教育不同的是,高職院校應更重視自己的職業特色。在普通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應增加一些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與學習專業知識上找到契合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自己專業今后可能用到的英語知識,然后選擇更好的學習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專業性較強的英語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尋找出自身不足之處,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3.適度調整英語教學風格,強化教學目標。
在開始學習之前,英語教師應向學生們講明本學期主要的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提前制定好學習計劃,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愿望。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且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話題來設計教學活動,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需要繼續改進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教師們還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風格,課前認真備課,課后認真總結,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善于傾聽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意見,也要和學生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與經驗,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表明隨時都能夠向他們提供幫助,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有趣的英語活動小組。除此之外,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重視與學生的互動。
4.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必須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完成,做到課堂教學與現代化網絡技術相整合,才能真正實現分層次立體化的教學。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平臺與網絡教學資源來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進行放映一些英文視頻,積極鼓勵學生們在課后主動地利用網絡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資料。
傳統的紙質媒體已經不能夠滿足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了,這就要求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尋找適合學生的視頻動畫音像等新型學習資料,并要有針對性地與學生分享。由于教師是教材、課堂、學生的連接者,所以,無論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中,還是借助于網絡多媒體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一直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同樣也意味著要想實現教學目的,教師就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學生們的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任耀良.新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3(3):20—22.
[2]楊應梅.以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與學——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12(4):12—13.
[3]米海敏,李麗潔.適應高職高專英語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31—32.
教學方向刊物推薦:中國大學教學(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與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編輯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教學刊物(月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索引(CSSCI)來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