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9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首先總結了自考助學學生自我認同感低的原因,并相應的提出了改善路徑,這也是當下相關部門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今自考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歸屬感缺乏、統一性不良及自我意義感喪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身發展和教師教育教學的效果,因此引導和培養自考生正確的自我認同是一項基本而迫切的任務。
關鍵詞:自考助學,自我認同感,成因分析
當前,許多高校響應國家號召,充分利用自身的辦學資源招收一定規模的自考助學類學生。作為高校中這一類型的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在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思考方式、職業認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1,2]。因此,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和接納社會現實是擺在高校自考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現實問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成因,將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采取措施培養好自考生。自我認同主要是指個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結構中,通過與他人和環境的長期互動,逐漸形成的關于自我的認知[3,4]。
個體在社會活動過程中與環境不斷交融,在發展中個體對自身的認識也在不斷發生動態變化。個體對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等方面形成清晰的認知后方能正確自我定位,才能夠清楚自我選擇和扮演合適的社會角色。
一、自考生自我認同感低的成因分析
1.前學歷低,自卑心理明顯。
考生大多來自中職或高職院校,學習氛圍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整體質量也參差不齊,同時大部分學生是通過自考的途徑進入大學,跟全日制高考生在一起學習,會使其自卑心理更加突出,不能有效調整的學生往往延續以前的學習態度和消極情緒,不能適應高校的教育模式,否認自己的能力和過去,缺少遠大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對個人前途充滿迷茫,被迫接受自己的社會地位并自覺不公,但又缺乏足夠上進和改變的勇氣。自考生往往對專業選擇、專業發展、就業前景等充滿不安,面臨著職業發展的價值沖突。
2.教學資源和教育管理的差別化對待。
由于自考生的客觀特點,許多高校并不將其納入統一的教學和管理,而一般由繼續教育管理部門進行日常招生、管理和教學安排等工作,其他各項管理工作則由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在滿足統招生的所有資源安排之后進行調配,自考生一般是高校中各類資源的最后接受分配者,常常面臨住宿、排課、師資、實驗等多方面配置的不確定性,難以享受到優質師資的授課,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參與度不足,逃課率相對較高。高校中負責自考生日常管理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往往由全日制統招生的班主任兼職,自考生的處境在高校中出現邊緣化、區別化對待的狀況。
3.評獎、評優或有或無,數量少,力度小。
自考生是高校利用現有自身資源進行辦學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往往安排適量經費設立相應的獎學金,該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榮譽感。由于自考生的特點,學校為其配置的資源非常少,各類評獎、評優相對也較少,缺乏系統的學生組織和管理體系,沒有納入或看齊全日制學生的評優、評獎體系,同時入黨的計劃數也非常少或基本沒有,其自考生在心理上存有一定的自卑感。
4.擇業難,社會認可度不高。
在高校擴招及高層次人才不斷增加的社會背景下,自考生若想出人頭地尋求一份滿意的工作勢必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勞,自考生雖然在學歷認可上國家給予了均等的機會,但用人單位依然會有所選擇,其在與全日制本科生同等競爭時往往處于劣勢,一些用人單位更傾向于研究生和全日制統招生,對自考生提供工作機會的大多是一些層次不高或對學歷要求不高的崗位,因而自考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優勢和好的薪酬待遇[5,6]。同樣,社會大眾和聘用單位往往也覺得自考生的學識水平低于全日制統招生,存在一定的偏見,這些對學生和家庭均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和個人發展阻礙。
5.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差異明顯。
高校在自考生招生過程中往往采用開放式的模式,學生入學前階段受教育層次和水平的差異以及生源本身個體間較大的差異,導致入學后各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知識結構、文體素質等方面參差不齊,給高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從生源數量來看,往往女生多于男生,高職生多于中職生,中職生源因年齡和受教育層次等原因其整體素質和能力低于高職學生[7]。學生在學習成績和遵紀守規方面經常出現顯著差別,這給高校教師的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把握度相對較難,班主任和輔導員則需要花費更多的管理時間和精力。
6.自我存在感和認同感得不到應有的滿足。
高校大環境中人才濟濟,有不同學歷層次的各類學生,在這樣的“大熔爐”中自考生相對層次較低,學生存在莫名的自我認同感缺失和自信心不足,學生在教師心目中和校園中的自我存在感不強,往往被忽視或輕視,偶有優秀的自考生能夠獲得較高的贊賞和認可。學生自我認同感普遍不高,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自身的興趣和思想難以得到認可共鳴,這些因素導致了自考生自我管理松懈,學習熱情不高,并增加了高校教育管理的難度。
二、提高自考生自我認同感的路徑選擇
1.加強引導和支持,提升自考學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
自考學歷和學位是國家正規的學歷教育文憑,受法律保護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目前,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同樣也承認自考文憑的效力,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統招生規模連年擴大,自考學歷和學位逐漸被邊緣化,加之在很多地方自考文憑無法與統招生享受同等待遇,更加深了人們對自考生的種種偏見。因此,自考教育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和支持,重視自考教育的政策發展完善并加大政府投入,提升人們和用人單位的認可度,適當給予政策上的鼓勵和扶持,增強社會對自考教育的更多了解,提高自考教育的社會認可度。
2.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自考人才。
自考生的人才培養質量,就業后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發揮水平是決定自考生獲得社會認可的關鍵,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都應清醒地認識并踐行這一根本任務,堅持不解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真正把自考生納入通盤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一切為了學生”,擯棄自考生“邊緣化”和“類成教生”的觀念,針對招生“寬進”的特點采取一定的“嚴出”措施,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享有公平、公正的發展路徑,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具有真才實學的合格人才,樹立優秀典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3.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自考生因前期的學習能力和考試水平等因素沒有能進入統招生的序列,相較于統招生其學習成績和能力相對較弱,但并非代表自考生的綜合能力低。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自考生的學習成績也僅代表了學生的一方面,學生的其他方面,如社會活動和交際能力、人文素養思考與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等并不遜色于其他類型的學生,學業上拔尖升學碩博的不乏其人,走上工作崗位干就一番事業或自我創業獲得成功的也比比皆是。因此,高校除了按照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抓好自考生的課堂教學,還要注重對自考生課堂外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結語
提高自考生的自我認同感是高校新時期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礎,只有自考生具備正確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分析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適應高校的教育管理;才能自我成才,學有所得;才能正確對待高校的管理和教學,正確認識自我并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正確對待大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是學生今后能夠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立正確的自我認同感,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客觀分析和面對現實,形成奮發有為、獨立進取的個人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侯會.關于大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分析研究[J].大學教育,2014,(12).
[2]張琳.大學生自我認同感差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3]楊曉慧.高職學生的自我認同培育[J].高教論壇,2010,(8).
[4]王藝霖,周泉.高職學生自我認同感教育研究[J].科技向導,2010,(36).
[5]花虎.當代大學生自我認同焦慮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4).
[6]韓春紅,左志宏.師范生自我認同感與職業承諾的關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3,(21).
[7]王小燕.高職學生自我認同感的危機及提升的策略[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2).
教育類期刊推薦:《高教論壇》創刊于1985年,是由廣西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教育類刊物。以高教理論與實際應用方面的學術性論文為主,著重發表高教研究的成果和實踐經驗,同時密切結合高教戰線各個時期重大工作進行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