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0月0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中學教師論文發表論文主要探討了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高中歷史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高中歷史課堂不僅需要對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還要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教育當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中學教師論文發表論文,高中歷史,人文精神,教學策略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梢姡瑲v史的學習對于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高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利用歷史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
在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不但需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傳授,同時讓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進行理解,能夠在歷史的學習中,獲取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應當注重歷史教學的最終價值,促進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二年級歷史必修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教學中,內容知識包含林則徐、魏源的“睜眼看世界”、洋務運動中“中體西用”、維新思想的出現以及發展、新文化運動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中展示了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這半個多世紀,知識分子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針對救國策略做出的探索,采取世紀的行動促進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進步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維新派以及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更加進行沖擊。針對這些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態度去看待,用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核心價值進行探索,敢于打破傳統思想的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養成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方式,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二、充分發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表情、動作以及神態對歷史進行多種形式的展示,傳遞深刻的哲學觀念,促使知識內容變得生動而富有情感,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學生的性格,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對學生進行良好人文精神的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鴉片戰爭》的教學中,結合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在進行鴉片查禁期間,林則徐在衙門前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表明林則徐進行禁煙的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正如他自己所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虎門進行銷煙,完成人類歷史上的壯舉,林則徐是國家的民族英雄。在“甲午中日海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清末愛國名將、民族英雄鄧世昌指揮致遠艦進行英勇戰斗,并且在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對全體官兵進行鼓勵:“五倍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指揮軍艦撞向日本軍艦,決意同歸于盡,最后英勇犧牲。通過這些歷史人物的介紹,能夠促進學生人格修養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歷史細節,還原歷史情景,開展人文精神教育
在高中歷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對基本的大事進行宏觀的敘述,對歷史重大事件進行概括性的描述,忽略了歷史中很多鮮活的內容。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和特點,對歷史中的細節進行補充,豐富歷史課堂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教育,讓學生通過生動具體的認識,對時代進行了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抗日戰爭》的教學中,在教材的內容中提到,1942年初,日軍由泰國、緬甸北上準備進攻中國云南,為了保證滇緬公路這條國際運輸線,中國軍隊派出了遠征軍到緬甸,和日軍進行作戰。在教材中對此項內容描述很少。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滇緬公路24道彎和人民修筑公路的圖片進行介紹,學生能夠通過圖片觀察到在抗日戰爭中,20萬中國勞工多數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高山峻嶺之間打造生命通道,為戰場提供物資,表現出民族的自強不息和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同時需要注重一些小人物的情感和命運,在抗戰期間,《武漢日報》刊載了一篇這樣的信件———《中國空軍飛行員妹妹寫給日軍飛行員妻子的一封信》節選“我絕不會因為你們國內的軍閥對我們的侵略而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們被那瘋狂的軍閥壓迫的痛苦。
我還要告訴你,我是厭惡戰爭的,但我們中國人為抵抗暴力而戰,這種戰爭維護正義和人道。如果你們國內的軍閥對于中國的殘暴行為和強占中國領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會參加到更猛烈、更強化的斗爭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絕不會屈服……”通過這樣一封充滿血淚和正義的書信,能夠表達出中華民族的堅毅精神,體會戰爭的殘酷以及帶來的危害,促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平來之不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滲透和培養。
四、結語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傳授,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歷史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能夠給人以啟迪,對學生進行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培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清蓮.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熊三倩.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77-278.
作者:黃靜
推薦閱讀:《心理發展與教育》(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一份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心理學學術刊物。于2010年正式改為雙月刊,每年6期,單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