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1月1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教師職稱論文發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結合,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著密切關系,論文探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并分析了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之間密切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的原則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近年來,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以及高校大學生自殺、傷人等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鮮活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我們認真的思考這些悲劇背后折射出的種種問題,會發現這些悲劇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它往往與當事人的學業困惑、就業困難、人際問題、挫折應對不當等引發的心理問題息息相關,是當事人缺乏對生命正確的認識和敬畏而出現的行為偏差。因此,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二者相互滲透,是當前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趨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緊密關系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分析大學生可能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原因及其調適方法,宣傳和普及相關心理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工作,預防心理危機事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隨著近年來發生各種令人扼腕嘆息的校園事件,各高校越發重視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但認真思考這些事件的背后原因,大多是與當事人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不清相關。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珍愛生命,是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急需研究探討的課題。美國學者華特士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這一概念,通俗而言,它是一項有關于生命的教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不輕賤、不放棄并珍愛世間的一切生命,教導學生基本的生活常識和技能,保障生命安全。根據這一概念,高校開展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敬畏,強化他們珍愛生命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補充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由此可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將它們有機結合,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全面性與實效性。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都是針對大學生健康發展的一項教育活動,因此,兩者互相結合開展,需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及教育教學規律,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需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符合科學真理,堅持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宗旨,以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為落腳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全體性原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發展性和預防性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活動,它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狀況,所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需要是全面覆蓋性的。同樣,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有的生命體,都具有獨特的生命價值,生命教育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引導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認識和理解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的價值。因此,兩者相互結合也應該建立在受眾面為全體大學生的基礎上。(三)主體性原則目前,中小學和高校教育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更是以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自我調節、自我促進為目標,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確保兩項教育活動質量的前提,也是對學生尊重的體現。因此,在有效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四)體驗性原則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需強調學生的切身體驗。學生的心理和生命發展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通過生動的“體驗教育”的模式,引導大學生不斷加深對自我心理狀態和生命的感知,引導大學生理解自身心理和生命的發展規律,從而正視生命真諦、感受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并促進生命發展。[2](五)因材施教原則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點,面臨著不同的焦點問題;同一年級的大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個性特點的差異。因此,在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課程和活動。(六)多樣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都有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如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情景劇、箱庭體驗和心理咨詢中的各種療法等;生命教育中有精美影像欣賞、主題討論、生命體驗等模式。大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接觸新事物,吸收新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是對單一教育活動的一種突破,兩者的有機結合,應該力求碰撞出新的教育思維,創造出新的教育內容、形式、途徑和方式方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命特征。(七)協同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有機結合,既要發揮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又要積極協調家庭和社區的力量。通過家長、學校、社區活動等多種途徑,積極引導家庭和社會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生活心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合力。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高校扮演著“授人以漁”的角色,引導大學生學習如何對自我進行心理調適,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如何正確認識和珍惜生命,以便大學生離開校園后,也能一如繼往的進行自我教育。因此,著眼于當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發展和生命成長困惑,高校需致力于從知、情、意、行各方面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構建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結合體系。
(一)將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顯性課程目前各高校基本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選修課,關于生命教育的課程設置,往往沒有單列出來,而普遍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一個專題形式出現。各高校可以加大生命教育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比例,充分進行兩者的結合。個體的生命成長和心理發展有相互對應的過程,不同的生命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也不盡相同。[3]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時,可考慮以生命發展為主線,將心理健康教育串聯起來。例如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自我認識、生涯發展、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等主題,都可通過案例分享、情景模擬等形式,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自我認識中提高對自身生命的認識,了解生命的由來,激發對生命的熱愛;在了解生涯發展過程中,理解生命的價值,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學習情緒調節技巧時,體會人生的喜怒哀樂,感受生命的美好;在學習人際交往法則時,學會生命的平等,學會珍愛生命。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一個主題,都充滿了豐富的生命教育題材,要善于充分挖掘,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2.隱性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需要貫穿在每一個學科中,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校外實習都可以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任課教師應抓住一切機會,宣傳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和生命價值理念,潛移默化的向學生傳遞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積極心態的知識。
(二)注重兩者結合的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二者共有的有效教學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健康活動、團體輔導、素質拓展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而生命教育的體驗式教學,通常是以基本動作和自選動作兩部分組成,如閱讀一本生命安全手冊、觀看一部生命安全警示影視專題片、參加一次防災避險逃生演練等基本動作,以及結合各高校實際情況開展的自選動作。若將二者有機結合,可充分融合兩者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如組織學生體驗一組關愛生命的素質拓展訓練、接受一回專業心理健康測試與排查輔導、開展以解決大學生關于生命困擾為目的的心理咨詢活動、以正確認識生老病死為目的的團體輔導活動、結合世界睡眠日、世界預防自殺日為契機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活動等,讓學生在體驗中同時學習有關心理健康和生命的知識。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雙肩挑”的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校基本都按相關文件要求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重視對這支隊伍的專業化培訓。但生命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領域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沒有現成的師資隊伍。要在高校開展生命教育,一支高素質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必不可少。但目前高校對于配備專業的生命教育教師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基于這種形勢,高校可以發展校內現有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他們提高生命教育相關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培訓,使其發展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雙肩挑”的專業型教師,組建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的工作團隊,在實踐中共同探討二者結合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是應對當前大學生日益復雜的心理問題的必要之舉,是有效預防更多危害生命的極端事件的必然趨勢。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國民,降偉,王冬冬.論高校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鑒與融合[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3):79-82.
[2]李巧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高教探索,2015(2):121-124.
[3]劉偉.充分認識學生生命成長是踐行生命成長教育的前提[J].宜賓學院學報,2010(10):112-115.
作者:羅靈娜 單位:龍巖學院學生工作處
推薦期刊:《江蘇教育》(周刊)創刊1950年,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教育刊物。《江蘇教育》現有小學教學、中學教學、教育管理和職業教育四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