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研究了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的四種類型,即開發地域特藏、古籍特藏、名人大家特藏、某一專題領域特藏等。特藏資源建設不僅體現了圖書館“核心競爭力”不可替代性的亮點,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以自身專業文化資源融入旅游和提升社會影響力的發力點,有為文旅融合提供文獻資源支撐和在旅游中實現文化價值觀的軟性塑造等重要作用。以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大眾哲學》特藏文旅融合建設實踐為案例介紹紅色特藏資源融入紅色文化旅游的價值和意義。圖書館特藏建設的發展方向,應在挖掘特藏文化內涵、強化社會多元協作、提升圖書館服務理念、把握文旅跨界的分寸感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圖書館文旅品牌,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文化自覺,實現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的責任擔當。
〔關鍵詞〕文旅融合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大眾哲學
1引言
2018年4月8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1],被譽為“詩和遠方”的結合,標志著我國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在頂層設計、制度框架方面構建了全新的融合發展機制,文旅融合迎來了新機遇。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全國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總思路。隨著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式粗糙和品位低下的旅游項目被逐步淘汰。
圖書館論文范例:基于情感分析的圖書館讀者畫像研究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這一重要思想的確立,標志著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的文旅發展思路逐漸明朗,以高速、高質、高效原則促進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服務升級迫在眉睫。在這個背景下,圖書館也一改往常低調的行事作風,嘗試用符合當下民眾審美的創意和理念試水文旅發展大潮。案例是國內首檔圖書館文化旅游綜藝節目《神奇圖書館在哪里》,該節目自2018年10月開播,累計播放量2.7億次,豆瓣評分7.7分,獲得了口碑與流量雙豐收。著名作家馬伯庸帶領觀眾前往浙江桐廬的先鋒云夕等12座風格迥異的圖書館探訪,鑒賞圖書館美學并嘗試文化旅游生活新方式。
這種“圖書館+旅游+綜藝”文化類綜藝節目讓“陽春白雪”的圖書館以趣味又溫暖的文化旅行方式俘獲了大眾的注意力。這有助于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良好形象,也充分說明民眾對圖書館在文化旅游融合事業中發力的肯定與期待。早在1995年,圖書館界就對圖書館的旅游功能提出了前瞻性設想,王世偉提出圖書館與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結合方式,對圖書館的旅游屬性進行了歸納,并在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后又總結了中國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相關案例,從新理念、新機制、新路徑等三個維度論述公共圖書館實現文旅融合的命題,在理論層面進行了一些探索[2-3]。
通過中國知網(CNKI)進行高級檢索,題名“文旅”并含“圖書館”,截至2020年8月26日獲得90篇相關論文。根據計量可視化分析圖可以看出一些發展現狀:①公共圖書館較高校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實踐較多,王輝以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為案例研究了文旅融合發展的一些措施和經驗[4];②目前圖書館文旅融合仍處于初級、淺層結合階段,王世偉對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提出了思考;③涉及“研學旅行(旅游)”文章如蘆曉紅研究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圖書館教育功能在新時期的延伸[5];④涉及“民宿”的如陳鋒平等研究了桐廬縣圖書館+民宿的實踐經驗[6],黃安妮研究了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等[7]。說明自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文旅融合這一命題開始引起圖書館界的關注和重視,也說明圖書館在文旅融合轉型發展的機遇中,將面臨自身建設和聯合發展的挑戰。
2圖書館特色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其融入文旅實踐的意義
2.1圖書館的特色與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
文旅融合視角下,吸引游客的圖書館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建筑設計特色。如被美國《時代周刊》(TIME)評為“2018最值得去的100個地方”居于榜首的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立意“濱海之眼”,已成為天津的城市文化新地標,許多游客慕名前來,是近年來最具營銷力的網紅圖書館;②服務品牌特色。
如因向拾荒者開放而成為網紅的“最溫暖圖書館”——杭州圖書館,打造的“YUE杭圖”品牌和總分館與主題分館模式,已成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較為成熟和知名的品牌模式,現成為杭州市民文化休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③地域特色。如云南省圖書館打造的“普洱茶文化圖書館”聯合當地知名茶企“大益”在弘揚云南普洱茶文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④人文特色。如被稱為“最美鄉村圖書館”的云南騰沖和順圖書館,以胡適、熊慶來、廖承志等文化大家的藏品承載了一方厚重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
值得單獨探討的是圖書館的特色館藏(特藏)資源,是指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種形式的文獻(如縮微資料、聲像資料、線裝圖書、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某一專題領域的文獻(如家譜資料)、某一時代的文獻(如民國時期出版物)、某一地域的文獻(如地方文獻)、有關某一個人的文獻(如岳飛研究資料)、珍貴文獻(如古籍善本)、易損壞文獻、有某種特定價值的文獻等而專門建立起來的收藏[8]。特藏資源體現的是各館文獻資源的差異性、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服務,展現圖書館人文特色的窗口,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項“核心競爭力”,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將專業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資源亮點吸引民眾的一個著力點。
2.2圖書館特藏資源的主要類型
2.2.1地域特藏文獻
地域文化是某個區域獨有的文化資源,包含過去與現在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風土人情等方面,大到省域性的徽派文化、湖湘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小到縣域鄉域特色文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服務地方社會的知識寶庫。系統搜集、保存地方文獻,挖掘和傳承地方文化,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工作和使命。加強對地域文獻的開發和宣傳,對增添地方文化旅游魅力,推進地方旅游經濟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如西藏大學和西藏民族學院經過多年的積淀,形成了內容豐富、結構完整的藏學和民族學特藏資源體系,收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經》、北京版《西藏大藏經》《苯教大藏經》等珍貴典籍和藏學圖書,包含西藏文學藝術作品、西藏歷史地理、西藏名人傳記、西藏民俗等特藏,以這些地方文獻為依托,挖掘和展示西藏獨特又神秘的人文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和地域特色,普及宣傳西藏地方歷史文化,加深外地游客對西藏的了解,有利于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也為平安西藏、小康西藏、和諧西藏的建設做出貢獻[9]。
2.2.2古籍特藏(民國文獻)
古籍資源(民國文獻)的修復、保護、開發具有專業性和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圖書館有古籍特藏的保存實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古籍開發的專業技能人才去整理、歸納、展示。圖書館古籍的現狀,多“幽居”在深深的“閨房”內,示人的機會十分有限,公眾缺乏了解古籍資源的渠道。圖書館如何架起古籍和公眾之間的橋梁,應在“從保護到利用,從利用到推廣”的動態服務中,通過文化旅游融合的形式,讓古籍煥發新生命,發揮古籍傳承文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如開發周邊文化創意產品就是一種有趣、有效的方式。博物館界的先行代表故宮就以系列“爆款”文創產品打破了故宮嚴肅刻板的印象。
國家圖書館以館藏古籍為靈感設計了神策軍碑冰箱貼、永樂大典手賬本、資治通鑒鼠標墊、甲骨文十二生肖鑰匙扣等系列文創產品,通過天貓平臺“國家圖書館旗艦店”銷售,銷量和評價均很高,在商品評價中顯示有因喜歡文創產品而萌發去國家圖書館參觀打卡的讀者。
這是圖書館古籍特藏以新穎的方式吸引讀者,從而實現以文促旅的一種典型。上海圖書館2018年“縹緗流彩: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展,以古籍文獻的“裝幀藝術”為切入點,配套出版《縹緗流彩——上海圖書館藏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一書和衍生的系列文化創意產品,以新穎的視角吸引全國的讀者、游客前來探寶,了解古籍裝潢中的藝術性元素,已成為上海周邊旅游文化生活的一個圖書館品牌,也是圖書館古籍特藏資源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實現社會價值的典型案例。
2.2.3名人大家特藏
名人效應,是名人自帶的光環產生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名人的“品牌效應”。許多圖書館都建有形式各異的名人特藏室,公眾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名人的人生軌跡及其歷史背景,不僅能夠為學者提供研究資料,還可以吸引游客到訪參觀。
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收藏了蔣介石日記等大量著名人物的日記、手札、書信等珍貴資源而聞名于世。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譯家傅雷,以《傅雷家書》被人們熟知。國內收藏傅雷文獻實物最完整、最系統的傅雷圖書館和旅游景點傅雷故居聯合,舉辦了傅雷讀書會、繪畫展、親子沙龍等主題文化項目,這是一個由圖書館進行資源聚合,進而吸引研究傅雷的學者和喜愛傅雷作品的游客到訪,是圖書館以名人特藏成功融入文化旅游的典型案例[10]。
3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融入文旅實踐的案例
3.1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典型模式
公共圖書館作為國家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財政提供主要資金支持,具有公益屬性,承擔著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功能。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的主流發展模式,是以主題形式建設特藏資源,圍繞系列特色服務,走出一條主題類型各異、百花齊放的圖書館建設模式。以主題館建設發展較為成熟的杭州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為例說明圖書館特藏資源融入文旅實踐的典型案例。杭州圖書館的茶文化主題分館是契合了文旅融合的典型實踐。杭州是旅游名城,西湖龍井是中國十大名茶,杭圖茶文化分館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區龍塢茶鎮腹地,館長魯華芳是杭州茶葉九曲紅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分館收藏了以茶為主題的特色館藏5萬余冊,通過將靜態特色資源收藏與動態茶藝制作、茶技能培訓等系列體驗活動有機結合,致力于茶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以及傳統文化(非遺)研究傳承平臺的搭建。游客到此品西湖龍井,讀茶歷史文化,聽杭州故事,賞中華民族之雅韻。杭圖以茶文化為魂,融入城市旅游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茶特色的文化旅游之路[13]。
上海圖書館的上海當代作家作品手稿收藏展示分館,是上海市作家協會的講座基地和活動基地,藏有178位作家的百余種手稿、千余部簽名作品,已成為文學愛好者在上海旅游打卡的目的地之一;電影資料主題分館致力于電影電視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成功舉辦的“全國群眾影評組織自辦刊物展評”等活動深受電影愛好者歡迎。
上海近代文獻分館策劃了以“城市·閱讀·行走”為主題的創意閱讀活動,活動以“行走楊浦”為載體,以主題文獻資源為主脈,以歷史建筑為線路,與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渡口書店、鹿鳴書店合作,引領歷史文化愛好者共同開啟城市探索旅行;嘉定區圖書館深挖館藏地方文獻,將之劃分為古鎮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等類型,設計了一條集歷史名勝、人文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于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路線——“嘉定文化旅游線路”,深受讀者游客的好評,是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價值,深化文旅融合的典型實踐[14]。
4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思路
4.1體系化豐富特藏建設,挖掘展示文化內涵
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特藏建設應注重資源結構的合理性與資源體系的多元性,構建獨特的資源優勢。不斷完善特色資源建設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藏價值的前提,充分發揮特藏價值是圖書館建設特藏資源的根本目的。除了紙質資源,還可豐富相關的非紙質文獻,如影音資料、實物、民間私人檔案、手抄稿、印章、圖片、題詞賬冊、饋贈、翻印資料、歷史性的非正規出版物等。
對特藏內容的提煉和詮釋,對特藏背景的概括與解讀,對特藏特殊性、稀缺性、系統性以及其價值和意義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都是對圖書館服務能力全方位的考驗。圖書館特藏資源以資料背后承載的歷史為切入點,以豐富的形式和視角展現了中華文化,對實現圖書館教育功能,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起到積極作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加強圖書館紅色文化特藏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建設優勢,有利于以學術研究支撐紅色文化旅游實現內涵式發展,以紅色旅游帶動建設紅色文化陣地。
4.2多元化社會協作,共促經濟社會發展
在發展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圖書館應遵從“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樹立資源共建共享理念,以自身特藏資源為契機參與到文化旅游事業發展當中,加快整合文化旅游資源。跳出傳統旅游思路,實現文化旅游、全域大旅游。加強橫向聯系,與地方政府、文化旅游局、博物館、旅行社、酒店等主體建立融合共贏機制,形成合力,實現旅游業態轉型升級,促進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進而對當地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由“單打獨斗”向多方“合作共贏”轉變,以中小學生研學、夏令營、冬令營等形式創新文化旅游形式,深入開展交流與合作,持續挖掘精神內涵和價值,擴大圖書館特藏的影響力,打造圖書館文化旅游品牌。
5結語
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藏建設已逐步引起業界重視,因為這既是區別其他圖書館的特色招牌,也是打造自身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既是圖書館自身內涵建設的亮點,也是圖書館實現文旅融合轉型發展和服務創新的加分項;還可以讓更多人加深對圖書館的了解。圖書館特藏建設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前景,在特藏的收集挖掘、深化協同合作、文化旅游服務理念的落實上還需要有更多前瞻性的頂層設計、體系化的統籌布局以及更先進的服務理念。
參考文獻:
1.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EB/OL].[2018-04-08].http://www.gov.cn/xinwen/2018-04/08/content_5280565.htm.
2.王世偉.論圖書館旅游功能的發揮[J].圖書館雜志,1995(6):33-34.
3.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1-6.
4.王輝.文旅融合圖書館創新發展探析——以濱海新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S1):108-110.
5.蘆曉紅.圖書館研學旅行現狀和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7):20-28.
6.陳鋒平,朱建云.文旅融合新鑒:桐廬縣“公共圖書館+民宿”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雜志,2020(3):107-112.
7.黃安妮,陳雅.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圖書館,2020(2):35-40,52.
作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