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0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愛國情懷不再是企業家的額外砝碼,而是企業家奮力前進的風帆。 企業家愛國,是責任呈現,也是企業經營必備的素質。 在愛國情懷中擴大視野,注重民生,穩定員工隊伍,做到為國分憂,為國排難; 瞄準基礎科學,把簡單公益上升到素質教育,也體現了愛國企業家的睿智目光。 愛國情懷,正成為疫情后時代企業家揚帆起航的不懈動力和靈魂閃光點。
作為企業家,愛國情懷不得不說是一條主線。 一個愛國企業家收獲的不僅是民族的愛戴,也是國家和民族的銘記。 正像國家經濟的振興離不開商人一樣,企業家的格局大小,也成就企業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 歷朝歷代,不乏商人和企業家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鮮明例子。 盡管愛國不是企業家的終點追求,但愛國卻貫穿著中國企業家經營的紅線。
經濟論文范例:創新驅動要有系統性的企業家公共政策
企業家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衰的話題。 被祖國山川哺育成長起來的企業家,身上傳遞著華夏的血脈和傳統,在自然、歷史文化滋養、熏陶之中,企業家擁有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感情; 伴隨著祖國命運而生的各類企業,本身就是祖國的組成部分。 企業的命運離不開國家,員工的成長顯示著民族命運的走向。
不同時代的企業家的愛國行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地域的企業家也在為祖國展示著愛國情懷。
清朝狀元張謇之所以辭官為民,大辦紗廠、治理灘涂、振興民族工業,就在于他看到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的落后。 李錦先生的回憶錄里,你會讀到張謇先生那份熾熱的愛國熱情。 正因為張謇先生的愛國,使得江浙農民筑壩造田、灘涂種上棉花。 也正因為張謇先生的愛國之心,使得中國有了振興國民經濟的第一批工業。 自張謇之后,眾多懷抱“實業救國”之心的企業家,走向了為民族振興而披肝瀝膽的艱難道路。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隨著公司制改革,全國興起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為中國的市場經濟注入了嶄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一大批愛國企業家如雨后春筍般誕生。 有的在民生經濟中豎起大旗,有的在抗洪搶險中爭當先進,有的則在抗震救災中沖到一線……企業家林林總總的愛國表現,讓人嘆為觀止。
企業家的愛國行為,不僅數量上有幾何級數增長,更在質量上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不僅有在國內從業的企業家的愛國行為,更有穿梭在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家愛國故事。 國內不乏一些民營企業家規規矩矩做公益事業,港澳臺和國外地區的華人企業家,也做出可歌可泣的愛國之舉。 他們有動輒捐獻數億美元的企業家,也有長期堅持為振興中國教育、科技而努力的企業家。
每當我在大學、醫院和科研院所,看到“逸夫樓”這樣的建筑,就由衷地發出感慨:沒有這些企業家的愛國情懷,就不會有更多美麗的建筑培養出更多的科技工作者。 如今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巍然屹立在世界上的泱泱大國,愛國企業家的經年貢獻,可謂功不可沒。
企業家愛國,是自身情懷,也是時代必然。 有情懷的企業家,就會有感恩思想,他會回想自己成長的點滴,會感念自己的祖先,感念哺育自己成長起來的中華文化。 有情懷的企業家,有一種向上的責任,而這種責任是在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艱苦歷練中逐漸養成的。 企業家的愛國,更是一種修養。 企業家是企業的掌舵人,只有明了企業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企業要干什么的操作者,才能懷揣愛國之心,號令身邊員工凝神聚氣,樹立報國之志。 企業家愛國的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隨著時代不同,愛國故事層出不窮。 從中可以看出愛國企業家的拳拳報國之心。
國家從來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國家由一個個民眾組成。 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里,人民始終是國家的主題; 土地是國家的載體,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上,從來就書寫著捍衛祖國領土和人民利益的最強音。 樸素的愛國情懷要求企業家要從愛人民、愛疆土開始,應該化為企業家的精神血液。 愛人民是基本要求,人民對一個企業家而言,對企業內部是員工,企業外部是消費者,是利益相關方。 而對國外而言,愛國就是愛疆土,為祖國榮譽而戰,為祖國打造品牌,護衛祖國疆土的每一份利益。
固然,歷史上的企業家有著眾多愛國故事和精神閃光點要傳承,但他們彼時的做法放在當下,再那樣去做可能就未必合適。 所以,當下企業家的愛國情懷,自有其新的內涵和時代意義。 當代企業家愛國,應該與時俱進。 實業救國未必錯,但如何讓實業救國不再局限于一地一時,值得企業家深入思考; 幫扶濟貧,體現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但如何更加深入地達到現實效果,值得企業家深入思考; 滿足廣大消費者越來越高的要求、實現社會責任的網絡化服務,是大數據時代對企業家提出的新課題,也是新的愛國內容之一。
企業家在愛國為民服務的第一線,如何在市場經濟中把握自己的愛國情懷,不僅事關企業家的個人聲譽,也影響著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企業無疑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效益的不斷提升,獲取效益是企業的不二選擇。 圍繞獲取更大的效益,企業家可謂絞盡了腦汁:精細化管理、品牌塑造、人本文化、科技嫁接……很多企業家想方設法讓企業高速運轉、捕捉市場機會。
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平臺、區塊鏈……時代,信息的高度集約化,讓企業在信息獲取上,因為理念不同、采取的工具不同,而千差萬別。 競爭力差的企業,日漸退出市場,而在技術接近的企業之間,互相間的競爭,則由簡單的技術競爭轉變為“技術+文化”的競爭。 這時,戰略策劃、文化選擇、創新判斷以及企業家的個人魅力,則成為企業取勝的法寶。
企業家在前所未有的競爭中,選擇什么樣的經營態度、具有什么樣的人生格局、采取什么樣的經營方式,都和企業的經營效果相聯系。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和企業家的行為,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透明,遮蔽一時都很困難。 在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市場非常簡單而又執拗地考驗著企業和企業家的品質。
企業和企業家的品質,塑造著企業產品的當下和未來,也決定著企業生存的方向。 當市場遇到非誠信企業顯示出的蛛絲馬跡時,傾倒的就是那些虛偽、做作的企業。 當市場法則突遇更加強烈的變故時,市場法則會變得更為強硬。
傳統市場經濟信息傳播的相對緩慢和區域化,正逐漸被全息化的即時性所代替。 換句話說,現代科技讓企業玩弄“藝術技巧”的空間,相對越來越少; 企業的文化宣傳,企業家的一句話,企業家的個人品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公眾瞬間知悉并評價企業綜合指標的一部分。 上市公司的企業年報,有時沒有企業家本人的負面信息傳播快。 股市的動蕩,不會僅僅依靠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經營品牌的好孬。
企業與時代和祖國密切的程度,在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選擇,既有主動的一面,又有被動的一面。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被科技裹挾,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復雜化,更隨著這一次世界性疫情考驗,企業的命運從來沒像今天這樣富有開放性、科技性、全球性。 企業越大,越避免不了與祖國的密貼; 企業越大,越要緊貼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中美貿易戰,華為等新型民營科技企業,正受到美國無情的制裁和打壓。 在美國政府和總統特朗普眼中,這些中國高科技企業,不再是單純的科技公司,不再是一個經濟體,而是挑戰美國科技權威的中國品牌,是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區域化競爭對手。
美國政府的打壓,可謂露出世界經濟與政治密切結合的冰山一角,也透露出在世界一體化的格局下,每個企業的生存,都會大大小小的受到國際經濟市場的影響和制約。 而市場受制于政治本身,也在深深影響著各國的政治家的決策。
企業家要想在市場大潮中彰顯自己的力量,必須看清國際形勢、維護民族品牌和利益,充分依靠國家和民族的力量,或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或著眼世界開發領先世界的產品,或集中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集聚持久性的競爭力量……無論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競爭中自省,在實干中警惕,在優勢中反思,這是企業家需要深思熟慮的東西。
在國際經營市場的轉變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炙烤之下,國與國在思考,各國自己的企業也在思考。 從來沒像今天這樣,國家與企業有著如此密切的關系。
從理論層面而言,企業作為經濟體,贏利是其生存的主要目的; 而世界格局變化和疫情的考驗,促使企業和企業家要重新思考市場經濟的新形勢。
企業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而歸根結蒂是屬于自己國家的。 當疫情讓更多國家不得不陷入區域化防護的思考范圍時,愛國不再是強加給企業家身上的繩索,而是幫助企業獲得能量的電池。
當下的中國企業家,除了要在系統考量國內外市場外,應該把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作為自己最靠譜的選擇。 愛國成為企業和企業家的首選目標和情懷。 在強調“雙循環”的發展格局新要求之下,企業家的愛國情懷尤為可貴。
新冠肺炎疫情也對企業家的愛國情懷做了一次充分的檢驗。 在抗疫戰斗中,目標鎖定祖國和人民利益的企業,就會獲得人民的支持和國家的敬重,企業就有經營的底氣、煥發創新活力; 如果企業家鼠目寸光,處處打自己的小算盤,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于不顧,人們就會對其唾棄,而成為市場的棄兒。
因此,愛國情懷不再是企業家的額外砝碼,而是企業家奮力前進的風帆。 企業家愛國,是責任呈現,也是企業經營必備的素質。 那些沖在競爭前沿的企業和企業家,無論國有還有民營企業,既代表企業自身,又代表國家、民族。 有的愛國企業家的發言,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國內民眾因其愛國言行而摩拳擦掌、信心滿滿,國際企業也因其愛國行為而肅然起敬。
企業家愛國,再也不是空泛的言談,而是具體的行動和目標。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經濟調整的大格局下,企業家愛國有了更加多元的內容。 愛國不再是單一的口號和傳統中的“振興實業”那么簡單,而是科技實力的真正增強和系統觀念的著實改造。
企業家的愛國情懷,要建立在更大的國際視野上,要以系統觀的思維理念,形成企業自己打造民族和國家品牌的戰略規劃,遵循國際規則而勝出同類企業,這是企業家愛國的高瞻遠矚性目光; 其次,愛國者應該樹立世界一體化的法制觀念,既要遵循中國法律,又要恪守國際交易規則,不以中國交易傳統來衡量世界貿易,認真塑造中國企業的守法形象(疫情期間部分中國企業的違規行為,讓更多中國企業無辜蒙羞)。
而面向世界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既是企業自身競爭的需要,也是打造國家品牌的需要。 從國外引進的中國高鐵技術,創造了超越世界其他國家總運營里程的數量,還逐漸成為世界眾多國家青睞和引進的集成技術。 實打實的技術突破是無數愛國者的力量匯聚,更是中國企業家愛國眼光的國際化展示。
大數據時代,讓國內民眾享受更高端的產品和服務,讓世界人民說中國品牌好,本身就是愛國的集中體現。 比如,一民營科技企業家在抗疫之戰中,充分運用大數據博采消費者要求,把產業扶貧與城市消費者需求結合起來,建立起讓城市居民享受零距離的超標準服務平臺,贏得民眾的信賴和支持。 他的所為,就是實實在在的愛國行動。
愛國情懷,是當下中國企業家的明智選擇。 在愛國情懷中擴大視野,注重民生,穩定員工隊伍,做到為國分憂,為國排難; 瞄準基礎科學,把簡單公益上升到素質教育,也體現了愛國企業家的睿智目光。 愛國情懷,正成為后疫情時代企業家揚帆起航的不懈動力和靈魂閃光點。
作者: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