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1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穩定對一國經濟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時重要的參考指標。 基于非對稱框架,可以構建融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菲利普斯曲線,進而闡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作用機理。 而運用NARDL模型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沖擊、貨幣政策沖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長短期非對稱傳導效應,結果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是非對稱的。 其中,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降低時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更大; 短期內,貨幣政策放寬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長期內,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因此,政策制定者要考慮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的非對稱調控效果,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以確保中國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EPU); 貨幣政策; 消費者價格指數; NARDL模型
一、引言
消費者價格指數反映了一國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與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而物價水平的穩定對于經濟各部門平穩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消費者價格指數在合理預期內穩定變動,研究其影響因素的作用機理并通過相關政策加以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2019年以來,受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消費者價格指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當月同比從2月份1.5%的低點到11月份的4.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以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國政府必將實施各類經濟政策組合來維持經濟平穩發展。 一般來說,經濟行為主體會根據政策的實施對未來經濟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期,這往往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而這些潛在的變化極有可能通過影響企業、公眾的投資和消費行為,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產生作用。 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機理也可能發生了潛在變化。
就目前來說,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 學者們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鑒于此,本文將運用非線性ARDL模型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以及貨幣供應量的正負向沖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長短期非對稱傳導效應,較為精確地了解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之間的動態變化關系,為相關部門更好地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提供較為可靠的參考和建議,為保證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石。
與現有文獻相比,本文主要有三個貢獻:首先,實證方面,本文使用NARDL模型探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作用機理,該方法與傳統線性方法相比優勢在于可以對I(0)或I(1)的變量進行混合協整檢驗,且內生性問題不會對實證結果造成干擾。
其次,理論方面,國內幾乎沒有學者在非對稱框架下就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進行理論研究,本文彌補了相關文獻在這方面的不足。 最后,政策方面,針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影響,為貨幣當局提供了較為可靠的建議。
本文后續內容安排為:第二部分文獻綜述; 第三部分非對稱理論分析; 第四部分為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第五部分為實證結果與分析以及穩健性檢驗; 最后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
二、文獻綜述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通常伴隨著經濟波動,面對越發凸顯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探討其對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情況,對于決策當局實施穩定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學者們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把研究重點放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微觀企業層面和宏觀經濟層面的調節效應。 研究結果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于房屋價格的變化、企業投資行為、企業融資成本、中國經濟波動、公司商業信用、股票風險、出口質量和價格等均有影響。
關于經濟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有不同的結論,例如許志偉、王文甫運用結構向量自回歸方法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中國經濟的調控效應,得出經濟增長不確定性的增加會阻礙消費者價格指數發展的結論。 而朱軍、蔡恬恬指出,不確定性會短期內提升公眾通貨膨脹預期,進而引起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 鑒于此,本文將運用NARDL模型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機理。
理論界對有關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問題頗為重視。 學者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側重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集中研究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否是由貨幣因素產生的。 另一方面則是研究貨幣以外的因素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這些非貨幣因素又可以細分為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
毋庸置疑,利率和貨幣供應量被用作貨幣政策中介工具,它們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互動關系必定為學者們的研究重點。 從已有文獻來看,貨幣增長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互動機理可以總結為三種,既有結論指出貨幣供應量的提高能夠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 其中,張成思運用1978—2011年的數據,分析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與貨幣增長率的關系,結果發現,貨幣增長率在整個研究期間內對中國通脹有明顯的驅動作用; 也有貨幣供應緊縮可能會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結論。
還有貨幣增長率對消費者價格指數沒有明顯驅動作用的結論。 利率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關系也可以總結為三點:利率的增加會阻礙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擴張; 名義利率不會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產生明顯的作用; 從短期來看,利率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從長期來看,正向的利率變動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 貨幣增長率和利率是怎樣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呢? 學者們仍沒有給出統一的答案。 鑒于此,本文試圖從非線性和非對稱性的角度,充分識別利率、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情況。
近年來,國內和國外的學者們開始從非線性的框架出發探討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變動原因。 在當局偏好為不對稱以及反饋規則為非線性的前提下,趙進文、黃彥使用非線性的GMM方法對貨幣政策與消費者價格指數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貨幣政策有著顯著的非線性特征,對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李穎等使用非線性的LSTR模型對貨幣政策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當對未來通脹有不同的預測時,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不同; 趙進文和丁林濤采用非線性STR模型就消費者價格指數和貿易開放度、人民幣匯率和國際油價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發現非線性影響效應明顯存在于它們之中。
孟慶斌等研究在對外開放時,解釋變量對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線性調控效果,結果得出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以及人民幣匯率對通脹的影響均在高通脹和低通脹的情況中進行更替的結論。 劉子寅和范科才使用門限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是否有非線性的作用機制存在于匯率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 劉玲、陳樂一、李玉雙采用非線性ARDL模型,檢驗了外部沖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發現外部沖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有著非對稱性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已有文獻還很少有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調節機制,也少有研究同時測度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沖擊、貨幣政策沖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長期和短期非對稱傳導效應。 因此,本文擬在以往文獻的支持下,基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的非對稱機理,使用Shin等創造的一種非線性ARDL(NARDL)協整模型,探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的擴張和收縮對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長短期非對稱作用機制,為貨幣當局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對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非對稱機理分析
在利率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的進程中,貨幣當局想要經由貨幣渠道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調節,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愈加凸現。 本文遵循楊源源等的研究思路,令價格型的貨幣政策規則適用于具有前瞻性預期的泰勒形式: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是如何產生的呢?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主要通過影響公眾對未來經濟狀況的信心和通貨膨脹的預期來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 當考慮公眾信心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會使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未來經濟持謹慎態度,會減少投資和消費,使得消費品的價格迅速下降,抑制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與此相反,當考慮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眾通貨膨脹預期增加,投資者和消費者為了使資產得到保值,會加大投資力度,增加當前的消費,導致投資品、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 因此,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效果是不確定的,需要根據實證結果進行檢驗。
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傳導機制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個方面是心理。 公眾對未來預期的非對稱反應是貨幣政策不對稱調節作用產生的原因之一。 央行會根據不同的宏觀經濟運行環境調節貨幣政策,公眾參與市場活動對未來的預期會受到邊際報酬率和市場情緒等許多條件的作用,使得公眾對未來的預期和反應是非對稱的。 從而對消費品的需求產生差異,最終導致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是非對稱的。 第二個方面是傳導機制。 新凱恩斯主義的貨幣理論家們,提出了價格不會輕易發生改變的微觀解釋; Ball and Mankiw等則提出,價格下降的趨勢小于價格上升的趨勢。
四、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一)變量的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部分選取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貨幣供應量(M2增長率)、消費者價格指數2005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數據進行分析,各指標的選取和說明如下:
Baker等利用媒體的內容創建了中國的EPU指數,使用該指數來衡量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具有較強的可靠性,所以本文使用EPU指標代表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國內大多采用消費者價格指標(CPI)以及商品零售價格指標(RPI)來代表消費者價格指數。 本文將選用消費者價格指數來表示消費者價格指數,這是因為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計算所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消費者價格指數能夠精確地表示商品價格的變動; 而且,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跨國可比性較高。
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M2)作為衡量宏觀經濟發展的精確指標,可以映射中國貨幣政策,是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 利率(R)是衡量經濟發展中貨幣價格的重要變量。 而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可以有效地表示金融市場中短期資金的供給和需求狀況,因此其在大量的研究中被使用。
(二)實證模型的構建
本文采用非線性自回歸分布滯后(簡稱NARDL)方法進行研究。 NARDL模型是由Shin等提出的一種不對稱的且非線性的協整方法。 它以自回歸分布滯后(ARDL)方法為基本方法,在非對稱方面展開拓展,首先將解釋變量剖解為正向改變和負向改變的加總,驗證正負向改變對被解釋變量調節作用的不同之處。
五、實證分析與穩定性檢驗
(一)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與利率、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描述性統計關系。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在2008年迅速上升,這與次貸危機發生時貨幣當局頻頻變動貨幣政策以達到穩定經濟的目標相符。 2011年,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者價格指數漲幅較為明顯。 而在2013—2014年,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下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變化程度明顯低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時的變化程度。 200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中國的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的變動也導致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迅速增加。
那么,作為穩定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有效手段,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傳導效應是否為不對稱的呢? 可以發現,在2009年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期間,消費者價格指數變化不明顯; 而2010年,央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消費者價格指數有明顯的波動。 這與多數經濟理論,如Ball 和 Mankiw等所認為的價格向下的粘性要比價格向上的粘性更大,是類似的。 這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是不對稱的,且這種關系會受到宏觀經濟整體形勢的影響。
本文對所有變量的ADF檢驗和PP檢驗,結果見下表2。 從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數據服從零階單整過程I(0) 過程或者一階單整過程I(1)過程,符合估計NARDL模型的前提條件,可以直接采用NARDAL模型進行估計。
(二)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本文又采用NARDAL模型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供應量的原始數據以及對數化的利率進行分析。 NARDL模型的檢驗步驟已見本文模型介紹部分。 從滯后12階開始測試,根據AIC準則確定最優滯后階數, 和均拒絕原假設,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供應量、利率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穩定的長期協整關系。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在短期內均是非對稱的。 這些發現不僅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是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意味著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機制時,長短期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傳導效應的存在是不可忽視的。
1.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影響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在長期和短期均是非對稱的。 為0.012,在顯著性水平為1%時顯著,說明長期來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提高1單位,消費者價格指數將上升0.012%單位。 為0.014,在顯著性水平為1%時顯著,說明從長期來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下降1單位時,消費者價格指數將縮減0.014%單位。
可以看出,長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消費者價格指數存在正相關關系,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在長期內是非對稱的,并且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整效應大于正向變化。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差分 在滯后1、2、3期,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0028、-0.0027、-0.0032; 表明在短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向變化可以降低消費者價格指數。
就目前來說,現有文獻已經建立了政策不確定性影響投資、消費的局部均衡理論框架以及完成了政策不確定性影響通貨膨脹預期的分析。 一方面,企業和居民會根據當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大小來決定投資和消費情況。 當不確定性增大時,企業和居民會減少投資和消費,從而使得消費品的價格降低,抑制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反之,當不確定性減小時,企業和居民會增加投資和消費,從而使得消費品的價格提高,促進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另一方面,當考慮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時,不確定性增大,如中國政府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四億元計劃,會導致通貨膨脹預期增加,投資者和消費者為了使資產得到保值,會加大投資力度,增加當前的消費,導致投資產品價格,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 反之,當不確定性減小時,消費者和投資者會減少投資和消費,降低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根據本文的結果,在長期,由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的通貨膨脹預期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更大,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會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增加。
2.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非對稱影響
首先,利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并且利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協整關系在長期和短期內均是不對稱的。 為1.6398,在顯著性水平為10%時顯著,說明當沒有別的因素干擾的條件下,利率每提高1%會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擴張1.6398%; 而 為3.687,在顯著性水平為1%時顯著,說明當沒有別的因素干擾的條件下,利率每下降1%會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縮減3.687%,可以看出利率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效應較為顯著。 利率的差分 在滯后2、3、4期,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775、0.913、1.159; 的系數不顯著,表明在短期,利率的正負向變化具有非對稱性。
利率主要通過成本和需求這兩種渠道產生的。 其中,成本渠道是指當央行提高利率時,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增加,這種影響會擴散到最終的消費品市場,消費品的價格提高,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提高,促進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反之,當央行下調利率時,企業的融資成本下降,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從而使消費品的價格下降,抑制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而傳統的需求渠道是指當央行提高利率時,公眾的投資和消費費用提高,個人和企業就會減少投資和消費,消費品的需求減少; 那么,消費品的價格就會相應地有所下降,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降低,抑制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反之,當央行降低利率時,個人和企業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使得消費品的價格上升,促進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因此在長期,利率的成本渠道影響較為顯著。
其次,前表4的結果表明,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在短期是非對稱的,長期是對稱的。 為0.337,在顯著性水平為5%時顯著,說明當沒有別的因素干擾的條件下,貨幣供應量每提高1%會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擴張0.337%; 而 為0.309,在顯著性水平為5%時顯著,說明當沒有別的因素干擾的條件下,貨幣供應量每下降1%會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縮減0.309%。 在長期,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與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大約可以相互抵消,這說明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在長期內是對稱的。
貨幣供應量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利率渠道和信貸渠道產生的。 其中,利率渠道是指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使得貨幣的供求不平衡,從而影響利率。 即提高貨幣供應量,貨幣的需求不變,利率減小; 貨幣供應量下降,利率增大。
利率的變化又會通過成本渠道和需求渠道作用于物價水平,從而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產生調節作用。 信貸渠道是指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會影響銀行的資產變化,使得銀行可以發放的資金增加或減少,影響了公眾手中已有的資金額,最終會反映到物價水平上,影響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總的來說,利率渠道所需的時間比信貸渠道所需的時間要長。 因此,與姚遠及魏蓉蓉和崔超的結論一致,貨幣供應量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長期內正相關。
3.動態乘數效應分析
前述方程(9)計算的動態乘數,也就是累積動態乘數效應,描述了隨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一單位正向或負向沖擊,消費者價格指數由原始均衡轉向新均衡的對稱或非對稱調節作用,代表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正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整程度和調整速度的非對稱性。 展示了政策不確定性的正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情況,反映了利率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調整過程。
消費者價格指數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負向變動的動態調整在長期和短期均具有非對稱性。 首先,在較短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負向變動均會阻礙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且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效應更大。
在大約11期之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乘數效應由負向變為正向,也就是說,在中長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正向變動的關系。 這與Istrefi 和 Piloiu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時,短期內消費者和投資者通貨膨脹預期會下降,減少投資、增加儲蓄,可能會引起物價的降低; 但長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通貨膨脹預期會上升,從而引起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上升。 并且在8期之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負向變動的影響顯著大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向變動引起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變化。 這也說明利率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調節在長期內是非對稱的。
消費者價格指數對利率的正負向變動的動態調整在短期內具有非對稱性。 非對稱曲線顯示,利率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正值,利率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負值,說明利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正向變化的關系,這與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并且利率的正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具有滯后性,在5期之前,利率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作用更加顯著。 但在6—9期利率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影響更大。 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利率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更大,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更有效,在長期內,利率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效果更為明顯,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有效。
利率的變動會影響到消費、投資以及企業的融資成本。 一方面,利率上升(下降)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下降),從而提高(降低)了商品格,促進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下降)會抑制(促進)消費和投資,使得商品的價格下降(上升),從而抑制了消費者價格指數。 還可看出,短期內,利率的成本渠道效應更加顯著。 也就是說,在短期內,消費者價格指數與利率具有正向變動的關系。 這也與蔣海和儲著貞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反映的是貨幣供應量對CPI非對稱傳導的動態乘數效應。 消費者價格指數對貨幣供應量正負向變動的動態調整在短期內呈現非對稱性。 在整個樣本區間內,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正值,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負值,說明貨幣供應量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正向變化的關系。
在2—4期內,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調整效應略大于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調整效應; 但在第5期之后,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越來越大。 也可以說,較短期內,貨幣政策放寬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中長期內,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三)穩健性檢驗
1.機制檢驗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經過投資渠道和消費渠道作用于消費者價格指數。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同時,經濟發展面臨的阻礙也會劇增。 因此,一定條件下不確定性的出現代表了信心的變動,而信心的變動包含均值和方差效應。 也就是說,本文所研究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調節作用,也許只能歸因于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不看好; 由于消費者信心這一指數總的來說可以衡量公眾對目前經濟發展狀況和對未來經濟發展情況、收入情況、未來收入以及公眾心理狀況的表面感覺,對于檢測經濟周期變化有著不能忽視的作用。
而且,公眾也會根據政策制定者實施的貨幣政策來對未來經濟發展前景進行預期。 所以,本部分將檢驗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正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情況以檢驗實證結果的穩健性。 下圖5反映的是消費者信心對CPI非對稱傳導的動態乘數效應。
在整個樣本區間內,消費者信心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正值,消費者信心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乘數效應都為負值。 也就是說,消費者信心的增加會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會抑制消費者價格指數。
張玉鵬和王茜提出,當經濟衰退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振奮公眾的信心,提高公眾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增加投資和消費; 這種影響會擴散到最終的消費品市場,使得消費品的價格提高,進而使得消費者價格指數擴張。 當經濟平穩增長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下降不會使消費者信心產生明顯的變化,進而不會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產生顯著影響。 本文實證部分的結果,與這一結論基本一致。
2.變量再度量
在本部分中,我們進一步更換利率衡量指標,確保結論不是由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某些特殊性質引起的。 考慮到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利率在貨幣市場中具有代表性且風險低、交易量大等特點,本文使用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利率RR來代替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R。 RR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累積動態乘數效應圖。 可以看出,消費者價格指數對利率的正負向變動的動態調整在短期內具有非對稱性。
非對稱曲線顯示,利率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正值,利率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均為負值,說明利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正向變化的關系。 在5期之前以及14期之后,利率的負向變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作用更加顯著; 但在6—9期,利率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更為明顯。 也就是說,利率的成本渠道效應大于需求渠道效應。 這與本文第三部分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說明本部分的計量結果對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代理變量較為穩健。
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可以由三個指標來表示:M0表示不在銀行中的貨幣,M1表示M0與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之和,M2表示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的和。 本部分試用M1代替M2來研究貨幣供應量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非對稱效應。
貨幣供應量的正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累積動態乘數效應,在短期內是非對稱的。 在2期之內,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為負向,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乘數效應為正向,貨幣供應量正向變動影響大于負向變動。
在3期之后,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累積乘數效應均為正值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累積乘數效應均為負值,表明貨幣供應量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具有正向變化的關系。 在較短期內,貨幣政策放寬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中長期內,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有效。 這一結論與第三部分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說明狹義的貨幣供應量作為廣義的貨幣供應量的代理變量較為穩健。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非線性與非對稱性研究的發展表明線性模型和對稱性調整的假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足以充分表達甚至過于約束了廣泛變化的經濟狀況。 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19年11月的月度數據,采用非線性ARDL協整方法,實證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長短期調節乘數,計算調節效應刻畫了CPI對解釋變量正負向變動的非對稱動態調整。 研究結果表明:利率與貨幣供應量是調控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有效手段,利率、貨幣供應量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正負向變動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動態調整在短期內是非對稱的,長期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利率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是不對稱的。
利率和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變化是同向的,利率的成本渠道效應更為顯著; 貨幣供應量的正向變化會促進消費者價格指數,貨幣供應量的負向變化會抑制消費者價格指數。 較短期內,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長期內,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作用更為明顯。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存在正向變動的關系,公眾的膨脹預期的變化起重要的作用。
經濟師論文范例: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商業經濟創新策略研究
隨著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深入,中國面臨的經濟形勢也更加復雜,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暫緩、人口老齡化加重以及疫情的沖擊,中國政府必將實施各類經濟政策組合來應對,政策的調整勢必要求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保持穩定,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對穩定消費者價格指數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的正負向沖擊對國內價格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收緊或擴張,要采取精準的貨幣政策工具,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 其次,也要把握好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關系,實行合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組合,以確保中國經濟保持高質量持續穩定的發展。
作者:姜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