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環境透視、發展困境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0年06月2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利用國別冷熱法對泰國的直接投資環境做出了總體評價,指出中國企業投資泰國面臨著泰國的政治不穩定、泰銖升值、泰國投資法律限制等泰國方面的問題,以及投資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少、投資規模

  摘要:利用國別冷熱法對泰國的直接投資環境做出了總體評價,指出中國企業投資泰國面臨著泰國的政治不穩定、泰銖升值、泰國投資法律限制等泰國方面的問題,以及投資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少、投資規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企業經營管理不到位等中國方面的問題。最后提出泰國政府應該努力改善其投資環境,中國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海外投資保險機制,同時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經濟價值、擴大投資規模等途徑來提高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中國企業;泰國;直接投資

時代金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入,東南亞各國成為投資熱區,其中泰國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龐大的內需市場、高速的經濟發展、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等因素,成為不容忽視的投資熱點國,也吸引了不少中國企業前往投資興業。

  隨著中國對泰國投資總量的不斷上升,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泰國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僅次于日本。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直接投資也面臨著種種問題。比如,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規模較小、投資的產業領域單一,投資方式也有待改善;許多企業缺乏對泰國直接投資環境的了解,在經營管理時不能有效克服文化差異引起的文化沖突,阻礙了企業發展甚至導致破產;中國企業的產品品牌知名度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占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等等。因此,本文采用國別冷熱法對泰國的直接投資環境進行總體評價,然后針對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直接投資現狀和問題進行探討,并從泰國和中國兩方面剖析其原因,以期為中國企業投資泰國提供參考建議,加強中泰兩國的經貿往來與合作。

  一、中國企業對泰國的直接投資分析

  (一)投資環境透視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直接投資活動的廣泛開展,國際上出現了多種進行投資環境評價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投資障礙分析法、投資環境等級評分法、國別冷熱比較法、閡氏多因素評估法、關鍵因素評估法以及動態分析法等等。國別冷熱比較法從七個方面對每個國家的投資環境進行比較分析,以“冷”“熱”兩個因素來表示投資環境的優劣,也叫“投資環境冷熱比較分析法”。一般來說,東道國的投資環境偏熱的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下面就利用國別冷熱比較法對泰國的投資環境進行分析。

  1.政治穩定性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現任國王是瑪哈·哇集拉隆功,又稱拉瑪十世。在泰國,國王地位崇高,深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尤其是拉瑪九世,在百姓心目中威望極高。雖然信仰佛教的泰國人以溫和著稱,但泰國政治局勢卻風云多變。從2006年開始,泰國就一直深陷“紅黃大戰”之中,這使得泰國的政局變得相當復雜和混亂[1]。政局不穩定讓不少投資者望而生畏,成為制約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

  2.市場機會

  與其他東盟國家相比,泰國的市場潛力較大,購買力也相對較強。2018年,泰國的人均GNP(購買力平價計)為1.63萬美元,這個數據在東南亞緊跟新加坡(9.06萬美元)、文萊(8.38萬美元)、馬來西亞(2.8萬美元)之后,排名第四。泰國位于東盟地區的中心,對加強與中國的貿易伙伴聯系,結成物流同盟,開辟越、老、柬、緬市場非常有利。除了會增加中泰雙邊貿易機會之外,同泰國周邊國家的貿易也會不斷增長。因此,泰國將不僅僅只是中國的貿易伙伴,同時將會成為中國重要的國際物流伙伴。[2]

  目前,泰國政府對物流行業十分重視,正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建設,通過發展“東部經濟走廊”計劃,建成地區內和相鄰地區間水、陸、空無縫聯通的物流體系,以促進貿易、投資和工業的增長,并對目標工業的投資給予特殊的優惠和支持,以加強該地區現代工業的集約化和創新式發展。隨著泰國在地區間互聯互通的不斷增強,泰國的國內和國際貿易將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企業如大大拓展與物流相關的商品和服務業務,未來可更方便向東盟地區擴展以尋找商業合作伙伴。

  3.經濟發展和成就

  泰國經濟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遭到重創,但到1999年已復蘇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東南亞國家中恢復能力最強。四年后,泰國GDP增速出乎意料地達到了8.89%。2018年GDP增長4.1%,高達4552.2億美元,僅次于印尼,排名東南亞地區第二。2018年泰國海外直接投資流入增速達到21%,遠超世界平均值0.7%。泰國金融業,特別是資本市場較其他市場相比,表現穩健強勁。

  為進一步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提升泰國在新興產業中的國際競爭力,2016年,泰國提出了為期20年的社會經濟戰略規劃,即“泰國4.0”戰略,旨在通過創新和技術革新手段,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提升泰國的國際競爭力。在這一戰略指導下,泰國將著重對五個現有產業,進行技術升級,并發展五個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汽車、智能電子、高端及健康旅游、農業與生物技術、未來食品加工、機器人、航空和物流、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學、數字經濟和全方位醫療產業。

  4.國內文化的單元性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泰國人都信仰佛教。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生活風俗還是其他各方面,都受到佛教的影響。泰國非常重視保護本民族的文化,盡管其地處中印兩國的交匯點,但所受的影響很小,其文化是比較一元化的。泰國將近7000萬人口中,華人占14%,中泰兩國高校和有關部門,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泰國皇室、政府和中國國家漢辦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合作,于2006年底起在泰國各地建立了14所孔子學院和11個孔子課堂[3]。各孔子學院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成為泰國人民學習漢語言文化、了解中國的窗口和橋梁,受到了泰國政府和人民的歡迎。

  5.法令阻礙

  泰國政府提供投資優惠以鼓勵目標產業的投資,重點針對參與高科技或研發業務的企業,其企業所得稅豁免期可長達13年。還起草了新投資法,以便在吸引目標產業投資方面更具競爭力。泰國政府將2019年列為“投資年”,為重點目標行業提供更多政策優惠,目標引進7500億泰銖(約500億元人民幣)外商投資。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端齋表示,2019年,泰國期待以更多的政策助力提升自身投資價值,真正成為地區性和國際性的投資天堂。泰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逐步進入黃金期。[4]

  當然,泰國也制定了《外籍人經商法》限制外商在有些行業的投資,以保護自身產業、國家安全穩定以及當地的傳統文化,但也不是完全限制,可向有關部門申請批準來進入這些行業。

  6.實質性阻礙

  泰國的氣候、地理等條件優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土地肥沃,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很多外國企業前來投資,且投資收益頗豐。并且,較少發生自然災害。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位于地震活躍地帶,但地震帶卻像躲著泰國一樣繞過了整個泰國。同時,泰國也不處于颶風區,颶風通常在經過越南、老撾、柬埔寨之后逐漸減弱,進入泰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般的大風。[5]

  7.國家間地理及文化的差異

  雖然中泰兩國不是鄰國,但距離很近,飛機單程3小時可達,近年泰國已成為中國游客過冬避寒的后花園。泰國跟中國南部部分地區尤其是云南省的氣候、環境以及文化都比較相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國家的語言及文字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溝通不太便利。[6]總體來說,泰國的投資環境較好,而中國企業投資泰國時需要特別注意泰國的政治形勢,著重防范政治風險。中泰之間沒有歷史沖突,某些地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還比較相似,只是語言文字的差異成為投資者溝通交流的最大障礙。[7]

  (二)投資總體規模大,增速快

  近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整體規模可觀,向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申請和通過的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都有顯著的增長。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總體趨勢雖然是上升的,但項目數量、金額等并不是很穩定,上下起伏較大。例如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企業在泰國地區申請和通過的投資項目數量、金額等同比2007年都明顯減少。

  2013年由于泰國政變影響,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獲得批準的項目數量、金額、雙方投資資金等相比2012年都縮水了不少。[8]1987年開啟了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元年,當年只有兩個申請項目但都沒有通過批準。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后,泰銖嚴重貶值,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同時,為了盡快擺脫危機,泰國政府及時采取了所得稅減免優惠、設備進口減免稅優惠、匯出稅優惠、對中小企業投資優惠、業績優惠待遇、設立工業園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積極措施。

  近年來,從聯合國級別的工作機制到如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和GMS(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區域合作,中泰雙方在多邊平臺上密切協調配合。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計劃有著地域上的協同效應,“東部經濟走廊”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之間也有相似之處。“一帶一路”框架內部的協調合作可以強化中泰供應鏈網絡,擴大出口市場,雙方的互補性正在釋放出巨大潛力,效果顯著。2016年,中國企業獲批的對泰投資項目達到了106個,總金額為53766.5百萬泰銖,達到了歷史最高點。[9]2019年1月至6月中國對泰直接投資額排名穩居第二(日本第一),達到242億泰銖,與上年同比增至5.3倍。

  (三)行業結構

  中國企業在泰國進行投資的主要領域有農業及農產品、金屬制品及機械、化學制品及紙、電器及電子產品、輕工業及紡織產業等。中國企業投資服務業的項目數量大幅增加,投資電器及電子產品行業穩步增加,對農業、化學制品和輕工業的投資比例相對減少,對金屬制品及機械制造業一直保持較高的投資數量,對礦業投資則保持著較低的投資數量。

  就投資行業的金額來說,中國企業在金屬制品及機械行業投資金額最高,截至2018年共計101450.8百萬泰銖,明顯高于其他行業的項目金額。2015年至2018年服務業和電器及電子產品行業的投資金額較之前有所提高,化學制品行業的投資金額大幅下降,農業和輕工業的投資金額也有一定程度的減少。[10]可見,最近幾年金屬制品和機械行業、服務業和電子產品行業是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重點行業。

  (四)項目規模

  2000年至2015年,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大部分項目是小規模項目。投資金額小于100百萬泰銖的項目有233個,占比56%;其次是投資金額在100百萬~499百萬泰銖的項目,一共128個,占比31%;投資金額在5億泰銖以上的項目只有57個,占比14%。

  (五)地區分布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根據目前的經濟因素,按各區的人均收入和基礎設施情況,把泰國劃分為三個區:第一區共6個府,位于中部,分別是:曼谷及鄰近的北欖、龍仔厝、巴吞他尼、暖武里和佛統府5個府,基礎設施較完善,人均收入高。第二區包括:第一區周邊的夜功、叻丕、北碧、素攀武里、大城、紅統、北標、坤西育、北柳、春武里、羅勇和普吉等12府,人均收入和基礎設施屬于中等水平。

  除第一區、第二區的其余58府為第三區,基礎設施較薄弱且人均收入低。區域優惠政策是以曼谷為中心向外擴展,越向外圍投資政策越優惠。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大部分項目都在第二區,其次是第三區,最后是第一區。中國企業在第二區的投資最多,因為第二區地理位置靠近曼谷,擁有現代化的廉差邦港口,出口企業在第二區可以節省運輸成本。此外,第二區還包括羅勇府內的工業園區和廉差邦工業區,在這里可以享受與第三區相同的優惠政策。

  二、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投資環境面臨的挑戰

  1.政治動蕩

  政治方面的問題是中國企業在泰國進行跨國經營中無法避免的最主要的問題。一國的政治穩定與否不僅對國內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對外來企業在當地的投資效益乃至成敗都至關重要的。泰國政治不穩定緣于國家治理結構的缺陷,三權分立沒能發揮良好的作用。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泰國已經更換了7任總理。

  頻繁的政權更迭往往會影響國家政策的連續性,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中國企業在泰國的跨國經營環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跨國企業的預期收益,甚至可能導致跨國企業正常經營的中斷。同時,泰國政策多變也會影響一些參與泰國政府項目的企業,比如泰國和中國在高鐵項目上的合作由于政策的不斷調整而被擱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物質資源。此外,泰國政治、社會的不穩定也會使外國投資者對泰國信心不足,工作生活缺乏安全感。

  2.匯率波動匯率的變動對投資的成本收益影響較大。

  匯率越穩定對中國企業赴泰直接投資越具有吸引力。泰銖的持續升值意味著泰國經濟持續走強,相比特朗普執政以來的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因素增多,產業界對美國信心減弱,導致美元價格持續下跌,投資者拋售美元,轉去投資亞洲經濟穩定國家的主權貨幣,泰國成為了非常有潛力的投資市場,這也是泰銖持續升值的原因之一。

  2006年以來泰銖在持續升值的趨勢下也常常出現震蕩,泰銖升值一方面提高了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投資成本,另一方面對泰國的出口商也造成一定影響。泰銖升值會使以泰銖計價的出口產品漲價,出口訂單會相應減少,因此泰銖的升值及不穩定性對中國企業的影響較大。中國企業到泰國投資的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充分利用中國先進的加工技術在泰國進行原料加工;另一種是選擇泰國企業生產能力處于薄弱水平的化工、機械等產業投資。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主要以私營企業為主,由于多數私營企業實力較弱,容易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而泰國針對外資企業投資項目貸款非常嚴格,直接造成中國的中小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面臨貸款難的問題。

  3.法律限制

  為了保護自身產業,泰國頒布了外籍人經商的限制性法律。泰國的水稻種植、制鹽、報業、廣播電視業、畜牧業、林業、原始森林木材加工業等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生態和自然資源環境。都不允許外國人投資。此外,泰國為了保障本國利益,在投資政策上對某些行業限制了外商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比如服務業,外國投資者持股不能超過49%,這樣才能確保合資企業的主要利益和話語權掌握在泰國人手中。這使得中國企業無法和泰國企業公平自由競爭,競爭力被大大削弱。

  此外,泰國勞工法明確規定在泰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不能雇傭中國人,必須按其規定雇傭泰國當地人、緬甸勞動力或者山里人,從而保障泰國當地人的就業。這種限制對中國來說非常不利,不僅提高了用工成本,給企業日常經營和溝通帶來障礙,還時常面臨當地工人技術不熟練、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

  4.文化差異

  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差異對跨國經營管理有雙重影響,它們既可以成為跨國經營管理的動力,也可能為跨國經營管理制造障礙。雖然泰國和中國是鄰國,且兩國建交多年,但兩國的文化交流并不是很多,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首先面對的是語言交流的問題,泰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所有的法律法規都以泰語為準,招標文件都是泰文標書,但僅有少數中國人懂泰語。由于勞工法的限制,企業被要求雇傭泰國人,中方與泰方職員間的溝通有著很大的障礙,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

  中國與泰國的文化差異還體現在價值文化、制度文化、勞動人事政策等方面。這些文化差異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職員對管理制度和決策方案的理解不同,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導致執行不力。隨著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文化差異和沖突也日益顯著。

  (二)企業成長面臨的困境

  1.投資產業結構單一且產品附加值低

  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金屬與機械設備、農業及農產品,近幾年對服務業投資的項目才有所增加。中國企業在金屬與機械設備的投資項目主要有鋁合金輪胎、合成橡膠輪胎、鋸條、飛機零件、汽車零件等。投資這些項目的主要原因是泰國擁有完整的金屬與機械設備生產鏈,出口競爭力強,且國內需求潛力大,是東南亞地區配件供應中心。投資的農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橡膠加工、濃縮乳液、水果加工等,因為泰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有很強的競爭力,中國與泰國在農業發展方面差異化明顯,互補性強,在農產品貿易、農業技術合作、農業機械等方面,雙方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但是,中國對泰國的投資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較低,科技水平不高,處于價值鏈的底端。而出口商品價格太低又容易引發貿易伙伴國的“雙反調查”,遭遇較高的市場進入壁壘。中國對泰國的投資產業領域單一,市場進入壁壘低,世界各國都在搶占這些低端市場,中國企業難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2.中國產品品牌知名度低且市場份額小

  中國的一些著名企業例如海爾集團、聯想、華為等,在泰國都有長期投資,但很難真正占領泰國的市場份額,主要原因是泰國人覺得中國產品雖價格便宜但質量差,甚至視中國產品為假冒偽劣產品。泰國人對中國產品最青睞的是中國草藥、香料和農業產品,最不受歡迎的是汽車及其零部件、化妝品等。雖然近些年中國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越來越多的泰國人開始認可中國產品,但長期的“中國產品不好”的印象還難以完全改變。

  中國產品在泰國所占的市場份額較小,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在泰國的投資歷史相比其他國家仍然較短,制造業投資可追溯的大概也只有20年時間,所以很多中國品牌在泰國市場上并不知名。例如海爾,雖然從2002年開始就在泰國投資,但至今成績平平。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品牌在泰國市場上更受追捧和歡迎,無論質量還是價格,都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所以中國企業一直難以打入泰國的電器市場。

  3.投資規模小

  從前文對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項目規模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以中小型項目居多。眾所周知,規模經營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獲得規模經濟。反之,小規模投資和生產則無法實現邊際成本遞減,在產品生產、開發等方面難以獲得規模效應。此外,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能力,實力弱,抵御風險能力較差。而我國大部分在泰投資企業都獨自進行單一的經營活動,相互之間處于一個封閉的狀態,沒有橫向聯系,使企業規模難以擴大,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難以實現。

  4.經營管理不到位

  跨國公司的管理活動需要應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其在語言、文化差異方面的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發展。在泰國投資的部分中國企業缺乏足夠的投資經驗、科學的戰略分析、明確的投資目標和發展戰略,在投資前也沒有做足市場調研,未充分了解泰國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此外,中國企業缺乏高素質、有經驗、有能力的駐泰管理人才也是對泰投資所面臨的問題。

  三、改善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對策和建議

  (一)對泰方的建議

  政治穩定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如前文分析,泰國應改善其國內的政治環境,重建中國企業對泰國的投資信心,提升其吸納外資的能力。例如,從管理制度上,可以建立一套穩定、高效、明晰的體系,將當地的相關投資需求、價格變化、政策偏好等信息定期通報投資者,讓感興趣的外國投資者能及時了解、跟進泰國當地的投資風向,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投資資訊。在對外投資政策、制度、法律方面,泰國政府要確保和強調政策措施的連續性,盡量減少不確定性以增加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在產業引導方面,泰國政府應積極發展符合國家長期戰略的行業,特別是能夠支撐就業和提升科技發展的產業,如汽車、電子電器、醫療服務、生物醫藥、可替代能源等。

  行業限制方面,泰國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逐步適當放寬某些行業的外商持股限制,以市場換技術及資金。稅收方面,可以進一步減免機器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的進口關稅和企業所得稅,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同時,也能倒逼本國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方面,繼續重視和加強文化教育,大量培養新型高素質人才,為外商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詢服務,讓外國企業全面、及時、準確地獲取相關資訊和投資機會。

  (二)對中方的建議

  1.完善海外投資保險機制針對泰國當前不太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國政府需要完善海外投資保險體系,細化對境外投資保險機構以及保險金額等方面的規定,制定科學、合理、可行性強的風險預警機制,以減少中方企業在遭遇政治風險中的損失。另外,還可以建立合理的風險評估制度,有效提升風險評估效果,做到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總結。

  2.做好項目前期市場調研中國企業在對泰國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事先做足功課,扎實做好市場調研,把握市場脈搏,熟悉相關國際慣例,掌握投資所在地的各種政策、投資現狀及要求、貿易活動、文化風俗、原產地規則等,分析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知己知彼,積極而謹慎地選擇投資產業和項目。

  3.投資潛力大的行業從目前泰國經濟發展與政策偏好來看,金屬與機械設備行業仍具有較大的投資潛力,但在具體的投資項目上應有所調整。在汽車產業,可考慮投資電力能源汽車,因為中國在電力能源汽車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且泰國未來幾年將重點扶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也是全球汽車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食品行業方面,泰國的食品業發展迅速,中國的食品機械與泰國的食品加工制造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可以通過深加工制造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項目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泰國的資源優勢與中國的種植和養殖技術,在確保食物供應和原材料供應的基礎上開拓更多的國際市場。同時繼續擴大對橡膠業的投資,建立種植園和輪胎加工基地,形成產業鏈以降低生產成本。電器電子行業方面,泰國現已成為電器、電子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目前全球對高科技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泰國政府也非常重視電器電子產業的升級換代,而中國企業在電器電子產業具有相當明顯的技術優勢,所以也可作為重點投資行業。

  此外,物流業也是泰國服務業的投資熱點,隨著泰國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其處于東盟中心位置的地緣優勢,泰國正迅速成為全球跨國公司的關鍵物流中心。事實上,泰國作為一個區域樞紐受到許多行業的青睞,包括汽車、物流、電子與電器、旅游、醫療和食品等行業。泰國的物流領域還有額外的投資空間,特別是對那些想要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的投資者。

  4.提升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中國企業應該大力推動國內技術轉型升級,并帶動優質的設施設備技術服務出口,改善國際分工地位,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必須堅持“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的發展戰略,樹立中國產品的國際新形象,培養泰國民眾對中國產品的認同感。跨國企業的經營不僅是資本經營、產品經營,更是品牌經營,所以中國企業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要制定戰略性的品牌經營策略,增加產品的品牌附加值。此外,企業如果沒有規模效應,也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戰略并購、產業整合和戰略管理等模式擴大規模,利用規模經濟,提高國際競爭力,才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權。

  5.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應當根據泰國當地的風俗人情、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習慣進行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和協調,更好地滿足工作人員的發展需要,有效提升員工的人力資源效益。首先,中企需要建立科學的、融合中泰文化差異的組織結構,求同存異,實現組織內部的和諧穩定。其次,針對泰國員工設計符合泰國文化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比如針對泰國員工喜歡隨意休假的現象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進行本地化管理。再者,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本土化人才也非常重要。中企需要建立一套具體、完善、可行的培訓機制,提升中泰兩國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對企業駐泰員工開展語言培訓,以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河,陳美芳.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現狀及政治風險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15(11):28-35.

  [2]周雪春.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6(5):41-45.

  [3]邱圣.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現狀及前景研究[J].時代金融,2016(11):196-197.

  [4]韓祿娜.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問題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7.

  [5]劉.中國對東盟國家直接投資的風險及防范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8,31(3):24-32.

  作者:曾珠武留梅

  金融論文投稿刊物:《時代金融》在主管單位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來是人民銀行云南省分行)直接領導下,并借鑒和學習其他優秀期刊的成功辦刊經驗,積極貫徹與時俱進和期刊辦刊市場化的思想,大膽創新改版更名,摸索出了自己獨特的辦刊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