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國際數字版權研究進展

時間:2019年06月15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發現國際數字版權研究領域的趨勢、熱點和不足,為中國的數字版權發展提供借鑒。利用WebofScience(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集有關數字版權研究的期刊論文1418篇,結合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從文獻量、作者、研究國家/地區、核心期刊及研究熱點等角度對這

  摘要:發現國際數字版權研究領域的趨勢、熱點和不足,為中國的數字版權發展提供借鑒。利用WebofScience(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收集有關數字版權研究的期刊論文1418篇,結合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從文獻量、作者、研究國家/地區、核心期刊及研究熱點等角度對這些期刊論文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國際數字版權研究起步于計算機程序和電子音樂,涉及的學科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圖書情報學等,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版權保護技術,總體偏向理工;來自高校的科研團隊是該領域主要研究力量,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地位僅次于美國,但團隊之間缺乏合作,核心作者群較為分散。建議促進跨學科研究,加強產、學、研的合作與協同創新。

  關鍵詞:數字版權;文獻計量;科學引文索引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數字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其文學、藝術、科學作品在數字化復制、傳播方面依法所享有的一系列專有性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的總稱[1]。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出版產業的快速發展要求與之相配套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中國在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剛剛起步,技術措施和技術標準還不完善,數字版權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也正在進行之中[2]。國外一些國家的數字出版比中國起步早,數字版權的發展較為成熟[3]。

  本文通過對該領域的國際學術文獻進行量化分析,發現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和熱點等信息,以期為決策者和業內學者提供參考。WebofScience(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湯森路透公司基于Web開發的大型、覆蓋多學科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數據庫,收錄了近萬種核心學術期刊。本文選擇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SSCI、A&HCI3個子庫作為文獻來源,檢索式為TI=(“digitalcopyright*”or“digitalright*”or“digitalintellectualproperty”or“DigitalRight*Manag*”or“Digitalwatermark*”or“digitalsignature”or“dataencryption”or“datacryptography”or((electronicorsoftwareorcomputerprogram*oronlineorvirtualorweb*ornetwork*orinternetordigitalorwww)ANDcopyright*))①,時間截止到2017年底,得到1418條檢索結果,本文即以這些文獻作為分析基礎。

  一、各年文獻數量的統計與分析

  各年文獻數量的變化反映了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尺度之一。

  1.國際數字版權文獻最早發表時間是1964年,分別發表在《哥倫比亞法律評論》(ColumbiaLawReview)上的《計算機程序的版權保護》(CopyrightProtectionforComputer-Programs)[4]和《美國版權協會簡報》(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上的《版權登記和計算機程序》(CopyrightRegistrationandComputer-Programs)[5]、《電子音樂和版權法》(ElectronicMusicandtheCopyrightLaw)[6]上。由此可以看到,國際數字版權研究起步于計算機程序和電子音樂。

  2.在1964—1980年這十多年中發表的32篇數字版權文獻全部為英文文獻,直到1981年才出現一篇法語論文,這與計算機誕生于美國有關。本文統計的1418篇文獻中,英文文獻占98%。早期的數字版權研究已經明確了主要涉及的學科領域:法律、計算機科學、圖書情報學,到20世紀80年代,涉及的學科領域逐步擴展到工程學、傳播學、電信、企業經濟,甚至生態環境科學等諸多學科。

  3.1983年TCP/IP協議的采用,使以前互不兼容的網絡可以相互連接,促使數字版權研究擺脫了持續20年的萌芽時期,邁入穩步發展階段。此后的十多年間,每年都有10~20篇左右的文獻發表,但也沒有大的飛躍。1997年后,國際數字版權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每年新發表文獻的平均增長率約為22%,文獻數在2004年達到頂峰。

  文獻量的多少跟現實的發展密切相關。21世紀初期,便攜式MP3播放器和手機開始普及,互聯網經濟如日中天,出版商開始關注電子書(eBook)這個概念,這些毫無疑問都會涉及數字版權問題。2004年發表的101篇數字版權文獻中,會議論文達到36篇,數字版權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4.最近的10年,每年新發表的數字版權研究文獻穩定地維持在40篇左右。研究論文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會議文獻、書評、社論類的評論性文章,這說明該研究領域已經發展相對成熟,因為在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中,會議和評論類文獻通常數量較少。

  二、核心期刊統計與分析

  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領域里,一般會形成80%的論文刊載在20%的期刊上的現象[7]。這樣人們就可以選擇只閱讀核心期刊,用較少的時間獲得較多的科學研究信息。本文所統計的1418篇文獻發表在571種來源期刊上,平均每種期刊只載有2.48篇文章,可見這一主題的文獻在國際核心期刊上相當分散。

  (1)所列的10種期刊只占本文統計的期刊總數的0.07%,但它們收錄的文章數(320篇)卻占到了文章總數的22.57%,因此這10種期刊可視為國際數字版權研究方面的核心期刊。

  (2)在這10種期刊中,CommunicationoftheACM(《美國計算機協會通訊》)的影響因子最高,共收錄了24篇數字版權方面的論文,研究方向全部為計算機科學。最早的一篇發表于1965年,是國際數字版權研究的開端。

  (3)在這10種期刊中,影響因子大于1的期刊除了CommunicationsoftheACM,只有4種,分別是國際電器工程師學會的ElectronicsLetters(《電子快報》)、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IEEETransactionsonConsumerElectronics(《IEEE家用電子產品交易》)、德國斯普林格出版公司的MultimedsiaToolsandApplications(《多媒體平臺與應用》)和荷蘭愛思唯爾出版公司的Computers&Security(《計算機與安全》)。這說明數字版權研究論文不僅在核心期刊中比較分散,而且文章刊載的刊物影響因子偏低,高質量的論文數量偏少。

  三、作者統計與分析

  (一)高產作者統計

  本文統計的1418篇文獻中,共有1385篇文獻查找到作者信息。除去匿名作者,共有2325位作者(作者統計不分排名,第一作者和合作者均統計在內)。這一數據可以幫助了解該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高產作者)。發文量大于5篇的作者一共有13位,僅占作者總人數的0.56%。大多數作者的發文量都在10篇及以下,多于10篇的只有4人。

  這13位作者一共發表文獻111篇,占總數的7.83%。只發表一篇文章的有1950人,占本文統計的作者總數的83.87%。這說明在數字版權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并不明顯。數字版權領域的核心作者的研究集中在計算機科學、工程學、電信學等學科領域,總體偏向理工技術。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amuelsonP主持或參與的數字版權研究論文達到12篇,是核心作者中唯一一位在研究中涉及政府和法律、傳播學學科的作者。從高頻作者所屬的機構來看,13人中有11人都來自高等院校,同時有4位作者分別來自同一機構,這說明高等學校是數字版權研究領域的主要科研力量,且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科研團隊。

  (二)合著作者分析

  本文統計的1418篇文獻中,合作完成的論文占52.33%。數字版權領域的作者合作是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發展起來的,研究初期合作論文不多,從1964—1995年三十多年間,一共只有40篇合作論文,且65%的文章合作人數只有兩人。1996年之后,合作論文數量和單篇論文參與人數都明顯增加。1998年,由瑞士學者HerrigelA主持的會議論文《數碼圖像的版權保護技術》(Securecopyrightprotectiontechniquesfordigitalimages)合作者數達到5人[8]。

  2003年、2004年,更是出現了由9人合作完成的文獻。近年來,每年的合作數量穩定保持在30篇左右,超過當年發文總數的60%,合作者數量也大都超過3人。圖中選取的是發文量不低于3篇的111位作者,節點表示作者,連線表示其兩端的兩個節點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節點的大小表示著者的度中心性,即與之合作的合著者個數,合作者越多,節點越大。連線粗細表示兩端著者合作次數多少。左側38個孤立的節點表示這些作者與其余110位作者之間沒有合作關系,為了更清楚地顯示數字版權領域高產作者之間的合作情況,沒有將這些孤立的節點刪除。

  中心度最高的是王向陽、楊紅穎等7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全部來自遼寧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這7位作者一共合作完成了10篇數字版權方面的論文,其研究成果全部集中在數字水印方面。此外,SuJK、PunT等人的中心度也較高,他們分別來自麻省理工大學、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和瑞士日內瓦大學,合作涉及的區域非常廣泛。

  這一研究領域中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研究團隊,與此同時2~3個作者間的合作也較為常見。總體來看,數字版權研究主要作者的合作網絡圖不是一個連通圖,分成了許多獨立存在的子網絡,且有三分之一的高產作者之間沒有任何合作,說明作者之間的關聯度小,合作不密切。

  四、國家、機構統計與分析

  根據作者所在國家和機構來統計文獻量,可以確定那些在數字版權研究領域實力較強的國家和機構。

  (一)作者所在國家的統計與分析

  本文統計的1418篇數字版權研究文獻共來自67個國家或地區,文獻量排名前10的國家或地區情況統計如表5所示,一篇文章的所有作者所在國均計算在內。從表5可以看出,美國的研究文獻量達398篇,占世界總數的近1/3,表明美國在數字版權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美國是全球出版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數字版權研究起步早,相關法律較為完善,政府非常重視版權保護,因而其成果較為顯著。中國在數字版權研究領域建樹頗多,大陸和臺灣各貢獻了約一半的發文量。其次是韓國、英國、日本這3個國家,發文量之和為美國的1/2。

  (二)作者所在機構的統計與分析本文統計的數字版權研究文獻涉及1013個機構,包括美國、中國、英國等國家的大學及科研院所等。發文量不低于9篇的12個機構如表6所示,從中可以看出數字版權領域研究水平較高的重要機構及其涉及的主要學科領域。來自中國的機構最多,大陸和臺灣各有3家,一共發文63篇,占中國發文總數的23.08%,可以被視為中國數字版權領域的核心科研機構;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共有4家機構上榜,IBM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一家非大學機構。作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版權管理方面。新加坡雖然在總體文獻數量(18篇)上排名稍微靠后(第14),但其研究機構非常集中,全部數字版權文獻均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

  五、研究熱點的統計與分析

  對國際數字版權研究熱點的分析主要通過詞頻統計,從而大致確定國際數字版權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本文共收集到2203個關鍵詞,將這些關鍵詞進行同義詞合并。國際數字版權研究最重要的方向是版權保護技術,包括數字水印、電子簽名、密碼學、魯棒性(Robust)、加密、身份驗證等。同時,它們也都是數字版權管理(DigitalRightsManagement,DRM)的常用技術。DRM是指數字化作品在產生、傳播、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版權管理的技術工具,是多種技術的組合體。

  與純粹的版權保護技術相比,DRM強調系統化。完善的DRM不僅包括版權保護技術,還包括由社會共同參與建立的信任體系、監督體系、協作體系、責任體系[9]。關于DRM的研究主題一是DRM技術,如北京郵電大學的馬兆豐等人在《BlockchainforDigitalRightsManagement》(數字版權管理中的區塊鏈技術)一文中,提出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版權管理方案。[10]

  還有一部分文獻主要研究DRM的標準化問題,如韓國建國大學的KimSR等人在(一種高效的媒體卡DRM標準協議)《(AnEfficientDRMStandardProtocolImplementationforMediaCards》提出了一種適用于低端計算機系統的DRM體系[11]。版權法也是數字版權的重要研究主題。版權法最早誕生于英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在版權法發展的過程中,其對于社會文化形態方面的作用備受學者關注。對于版權法的研究一是關于版權法的演化史及各國版權法比較研究;二是對版權法改革的建議。如ZhangCG在(提高民事損害賠償標準,以打擊國際貿易中的盜版?)《EnhancingtheStandardsofCivilDamagesRemediestoFightCopyrightPiracyinInternationalTrade?》一文中通過與美國和歐盟的比較,為中國法院制定盜版的最低損害賠償標準提出了建議[12]。

  六、結語

  通過上述對WebofScience中收錄的國際數字版權研究文獻的統計與分析,有如下問題值得探討:國際數字版權研究涉及的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圖書情報學等眾多學科,體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傾向,但結合表3~表6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主要的研究方向偏重于理工技術。

  究此原因,可能是國際數字版權研究起步于計算機程序和電子音樂,其初衷是平衡版權人與社會公眾的利益,這種目的的實現依賴于技術的保障,而技術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現實性要求決定了版權保護技術研究的主流地位。但是,隨著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成熟,數字版權運營、版權貿易、版權專業人才培養對于整個數字出版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上述統計顯示出了相關研究的缺乏。較為可行的建議是加強科研合作。科研合作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動力。來自高校的科研團隊是該領域主要研究力量,但團隊之間缺乏合作,核心作者群較為分散。一個完善的作者合作網絡應該是一個連通圖。研究機構應在加強區域內合作的同時,多參與跨區域的學術交流。

  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地位僅次于美國,大陸和臺灣各有3家主要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地位,通過承辦學術會議的形式,積極主動加強科研合作,這對于擴大自身學術影響力、開展跨學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通過表6可以看出,有些相關的公司、科研院所也參與其中,如美國IBM公司、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等。數字版權研究要想獲得長足發展,也必須加強產學研的合作與協同創新。

  參考文獻:

  [1]施勇勤,張鳳杰.數字版權概念探析[J].中國出版,2012(5):61-63.

  [2]鄭自立.泛網時代中國數字版權保護[J].新聞戰線,2018(4):20-23.

  [3]羅浩.借鑒美國數字出版經驗探索中國數字出版之路[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5(7):91-92.

  [4]PIERCEKH.Copyrightprotectionforcomputer-programs[J].ColumbiaLawReview,1964,64(7):1274-1300.

  [5]CARYGD.Copyrightregistrationandcomputer-programs[J].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1964,11(6):362-368.

  [6]SAVELSONRS.Electronicmusicandthecopyrightlaw[J].Bulletin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1964,11(3):144-171.

  [7]姚雪,徐川平,李杰,等.基于普賴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線投稿系統構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戶庫[J].編輯學報,2017,29(1):64-66.

  [8]HERRIGELA,O’RUANAIDHJ,PETERSENH,etal.Securecopyrightprotectiontechniquesfordigitalimages[J].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1998,1525:169-190.

  相關刊物推薦:《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是山西省論文發表期刊,雜志2011年太原市創刊,以理論探討和學術研究為主,致力于交流和推廣工業和信息化及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曾獲2011年度山西省一級優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