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15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新媒體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本文是一篇武漢科技大學學報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新媒體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摘要:隨著全球信息化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成為了主要的信息傳播平臺。新媒體即利用數字化技術,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本文分析了新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與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文化,影響,創新策略
當今新媒體已經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例如微信、微博,不僅個人使用它進行日常會話交流,一些公眾機構單位也開通了公眾號,進行透明化服務,以加強服務效率。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帶來了沖擊和影響。
一、什么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對于傳統的報刊、廣播和電視而言產生的新的媒體形態,利用數字技術等通過Internet傳播,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APP應用,數字電視等,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包括微博、博客,即時通訊工具微信、QQ,流媒體等。網絡的廣泛應用使人們拓寬了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占據著無法比擬的優勢,突破了傳統媒體媒介之間的傳播界限,它主要具有交互性、時效性、容量大、數字化、全球化等特征。
二、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1.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影響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人際傳播和文化傳播方式,當今人們更多的是被數字化產品包圍,直接從手機、PAD等網絡移動終端獲取信息,依靠報刊、書籍等媒體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傳播受到了新媒體文化的直面沖擊。新媒體時代的年輕人,更多的是通過網絡交流、閱覽電子書籍,生活中經常可見飯桌上的手機“低頭族”和公交車上瀏覽電子書的人。對于傳統文化傳播而言,更多的應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談中的言語激勵,更多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維系,而這種取代的背后隱藏的是傳統文化和新媒體的大眾文化之間的矛盾。2.傳統文化本身與新媒體的沖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華文明的歷史沉淀,也是實現中國夢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根源,儒家正統的意識形態長期占據文化主流,影響人們的行為意識形態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新媒體應用Internet實現了信息全球化發展,拓寬了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輸出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受到新媒體環境帶來的外來文化的侵蝕。面對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沖擊,傳統文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周期。3.新媒體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新媒體產業為了促進發展,以滿足受眾的需求為目標,因此傳統文化在通過新媒體技術傳播時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娛樂性因素,這對傳統文化的原有價值觀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種破壞,在傳播過程中,傳統文化并沒有達到真正的文化傳播效果。
三、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策略
當前面對新媒體傳播和新媒體技術的全球化發展,這對于傳統文化傳播與推廣是難得的機遇,因此應抓住新媒體技術發展時機,積極拓展和創造新的傳統文化教育發展道路。1.完善新媒體自身文化內涵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身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起著負面作用,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不足之處,以促進其在傳統文化傳播中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實現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文化企業相結合,進行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加快數字化產業融合,打破傳播界限壁壘,將新舊媒體進行相互整合,將傳統文化產品融入新媒體技術中,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作用和協同發展,努力提升傳統文化產品傳播的廣度和深度。2.有效管理新媒體發展平臺新媒體常用的網絡教育平臺有:慕課教育模式(MOOC),開放的大眾教育平臺,一些高校已引進該平臺完成公共課的教學,學生在網絡端在線學習;流媒體網絡教學是高校的重要教學平臺,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實行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應用軟件APP是一種即時的交流平臺,依托網絡移動終端的社交應用軟件已成為現代年輕人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微信應用軟件,可建立傳統文化班級的交流群和課程討論群,能隨時向多人推送教學內容和實現即時互動。利用網絡教育平臺教學是新媒體時展教育的重要方式,該平臺具有交互性,時效性,容量大等傳統課堂教學達不到的優勢。借助移動網絡終端設備,學生能輕松自由登錄網絡教育平臺學習,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將課堂教育延伸到教室之外,真正將傳統文化的學習變得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無處不在。3.構建完善的傳統文化傳播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削弱了傳統媒體傳播的主導地位,凸顯了移動新媒體和個體傳播的優勢。傳統文化傳播應建立有效的傳播渠道,以新媒體為主,同時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做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為受眾進行文化傳播和人際傳播。
四、結語
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勢下,傳統文化傳播需借助新媒體之力,不斷加強和創新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方式,創作出基于傳統文化內涵的本土新媒體藝術作品。文化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概念,我們不僅僅要借助新媒體平臺推廣傳統文化教育,同樣要通過這個平臺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宮承波.新媒體文化的生存悖論審視[J].山東社會科學.2010.(10).
[2]肖琴.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再探討[J].湖湘論壇.2014(5).
[3]彭欣.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傳承的現實困境與創新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4(12).
相關期刊簡介:《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辦刊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新聞出版方針、政策和法規,貫徹落實《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繁榮學術、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服務,為“科教興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本學報主要刊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語言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獲獎情況:第二屆、第三屆全國理工農醫院校社會科學學報評比中榮獲優秀期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