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8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推進鄉村振興中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對策建議》論文發表期刊:《農業開發與裝備》;發表周期:2021年08期
《推進鄉村振興中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對策建議》論文作者信息:張海霞(1983—),女,青海西寧人,大學學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規劃、項目管理及鄉村振興等工作。
摘要:振興鄉村經濟是時代重大課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振興鄉村發展戰略,期待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宣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戰略總要求。振興鄉村是黨中央三農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是實現五位一體在鄉村領域中的具體落實。總結了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值得關注的新問題,并對新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經濟;生產關系;勞動力0引言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切實關系到我國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中央省市出臺的一系列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及措施,結合西寧市農業農村工作實際,西寧市農業綜合執法監督局組織相關人員開展調研,認真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新問題新情況
1.1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由于受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方面的制約,發展村集體經濟在產業選擇上比較困難,大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入股分紅、光伏電站、購買商鋪為主,興辦經濟實體的村僅有92個村,發展模式較為單一。農村集體項目實施地點涉及集體林地、牧草地及一般耕地,受國土用地審批條件限制,發展二三產業用地難。絕大多數村集體資產為非經營性資產,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財政補貼,村集體收入少。2020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整體水平不高,雖然年度收益達5萬元以上村達到683個,占比達到74.5%,但年度收益50萬元以上村僅有18個占1.96%,100萬元以上的30個村占3.27%。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少“志士能人”,缺乏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少數村干部缺乏擔當意識和敢干精神。
1.2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
發揮農民主體地位作用不夠,要項目、等資金、靠上級的思想依然存在。農業質量和效益依然偏低,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農業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減少,留守主要以老人、兒童、婦女居多,農村勞動力流失,“空巢化、老齡化”和農民素質不高的問題突出,“誰來種地,誰來養畜”將面臨新挑戰。隨著城鎮化加快,導致優質土地不斷減少,農副產品穩定增長形勢不容樂觀。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對產業帶動有待提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需健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還需提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不夠充分。鄉村人員教育程度也需要提高,目前鄉村義務教育經費遠低于城市,這就導致了城鄉差距持續加大,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到鄉村發展程度。
1.3產業融合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西寧農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上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產業之間融合程度低、層次淺。二產連兩頭不緊密,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不足,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6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左右;三產發育不足,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不緊密,產業融合層次低,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大,品牌效益發揮不夠,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還沒有充分顯現。
1.4產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產地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設施相對滯后,物流經營成本高,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產品物流網絡建設不完善。農村土地空閑、低效、粗放利用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供給不足并存,充分發揮農村科技、經營等各類人才服務農業農村的作用機制尚不健全,先進技術要素向鄉村擴散滲透力不強。
1.5項目資金投入不足
在資金層面,鄉村產業穩定發展的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還未形成,支農資金使用分散等因素影響項目落地。產業集聚、規模占比、投資融資均不占優勢,配套和自籌的比重逐步加大,項目主體財力不足,無法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對策建議
2.1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發改、財政、扶貧、交通、水利、林草、商務、金融等相關職能部門積極籌措資金,篩選儲備項目,促進資金、項目與下鄉進村,共同發力激發村集體經濟活力。創新結對幫帶機制,引導相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對部分集體經濟薄弱村進行聯點幫帶,通過產業帶動、項目幫扶、資金支持、市場促銷等多種方式,幫助聯點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地,統籌安排使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用于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做到應保盡保。通過經濟建設,吸引鄉村各種產業的發展,讓鄉村的居民滿足他們的物質上的需求,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水平,鄉村的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村振興的戰略必須要充分結合市場經濟制度,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結合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振興鄉村,提高鄉村技術水平。
2.2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積極培育鄉村
“三農”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制定出臺支持職業農民的配套政策。鼓勵農民對直接受益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對財政支持的小型項目,優先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建設管護主體。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實用技能人才,參照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對定向培養、服務鄉村基層的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各項學雜費。實施好“三鄉”工程,制定出臺并落實市民、企業、能人到農村投資開發的具體政策,打破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制度障礙。加大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從小農戶中重點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培養村民的政治水平和意識,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也需要尊重鄉村自治的地位和作用,加強鄉村的政治建設,打破城鄉之間壁壘,吸引人才,提升鄉村的動員能力,保證鄉村持續穩定的發展。
2.3增強產業融合動力
加快農業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流通、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優勢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加大對產地批發市場補貼,對田間地頭到城市社區的直銷給予補助,形成中心村鎮既是城市和鄉村的物流交匯點,也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加快制定產業融合發展的要素保障措施。土地方面,將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計劃指標向產業融合發展傾斜。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2.4加強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立足“十四五”規劃,統籌謀劃好延伸產業鏈、帶動力強的項目庫,全力以赴爭取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推動項目全面實施。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財政支出要優先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帶動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產業融合領域。探索建立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金政策。隨著共享農莊、智慧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不僅實現農業興,更要實現百業旺,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鄉村振興戰略已全面開局,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因子,助力經濟現代化,增強“三農”發展的造血功能。
2.5深入推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鄉村振興“百鄉千村”工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集中垃圾處理廠、鄉鎮垃圾中轉站,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覆蓋、全達標“四全”工程。完善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公共基礎設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的深刻變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同志指出,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改變農業、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狀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農村農業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3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從大城市到小鄉村,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多的成就,在振興鄉村經濟過程中,對于鄉村振興和規劃的研究,我們要不斷借鑒鄉村規劃的優秀案例,進行深刻的研究。鄉村產業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路徑,以農民為主體,業態豐富,地域特色鮮明。本文淺析在推動鄉村振興與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振興鄉村,仍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對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挖掘鄉村價值,做好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經濟建設,走出一條符合本土實際情況的振興之路。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的結晶,是基于可靠支撐點的新局面,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時代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陶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集體經濟的實踐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21,(9):12.
[2]盧青,萬喆,石明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基于人才流動理論的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動態,2021,(3):64-70.
[3]李輝秋,馬玲,劉青青.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脫貧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21,(5):5-6.
[4]湯凌我國鄉村建設道路探索:方向與問題[J.山西農經,2021,(5):13-14.
[5]王建紅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精準扶貧審計優化策略[J.山西經,2021,(5):102-103,144.
[6]高小茹,胡曉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旅游的發展方向研究-i生態農業旅游J植物檢疫,2021,35(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