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5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淺談歷史遺留礦山恢復治理研究》論文發表期刊:《內蒙古煤炭經濟》;發表周期:2021年05期
《淺談歷史遺留礦山恢復治理研究》論文作者信息:樊建緯 ( 1987-) ,男,內蒙古包頭人,碩士研究生,工 程師,研究方向: 水工環。
摘 要: 通過調查天?h歷史遺留礦山的開采歷史及現狀,探討歷史遺留礦山的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方法,提出有效的恢復治理措施,消除礦山地質災害隱患,減少土地資源破壞,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
關鍵詞: 歷史遺留礦山; 地質環境; 恢復治理; 措施
在全球呼吁環境保護的背景下,恢復和治理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顯得愈發重要。為此,一定要加強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并詳細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以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模式,不斷地創新和改進,以降低環境污染程度,避免出現地質災害,實現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目標。下面以武威市天?h為例。
1礦區開采歷史及現狀
項目區共包括天祝縣炭山嶺鎮、天堂鎮和賽什斯鎮三個鄉鎮歷史遺留礦區13個,其中炭山嶺鎮有9個礦區,全部為廢棄小煤窯(煤礦;天堂鎮有3個礦區,兩個為廢棄小煤窯,一個為廢棄沙金礦;賽什斯鎮有一個礦區,為廢棄小煤密。以上礦區規模大小不一,大多數屬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私人開采后形成的無主小煤窯,屬歷史遺留礦區。其中,除沙溝煤礦和小西掌東側廢棄小煤窯采取地下開采外,其余礦區均采用露天開采方式。
項目區各礦區在歷史開采過程中由于開采不規范,尤其是私人對礦產資源的亂采亂挖,嚴重破壞了地質環境景觀,占壓大量土地資源,挖損破壞嚴重,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經實地調查走訪,目前13個礦區均已依法關閉,責任主體全部滅失。由于歷史原因及責任主體的滅失,各礦區均未采取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措施。因此,開展項目區13個礦區的礦山恢復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2礦區主要地質環境問題
2.1炭山嶺鎮片區主要地質環境問題炭山嶺鎮片區主要涉及4個村社,分別為炭山嶺村、塔窩村南岔社、菜籽灣村和阿沿溝村。該片區主要為私人開采小煤窯,個別礦點為堆置的廢棄煤堆。根據野外調查,共有小煤窯9處。9個礦區均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私人進行開采遺留的采洞、礦渣堆及建( 構) 筑物,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破壞地形地貌景觀 和土地資源。
2. 2 天堂鎮片區主要地質環境問題
天堂鎮片區主要為私人開采小煤窯和沙金礦。根據 野外調查,共有小煤窯 2 個,沙金礦 1 個。2 個小煤窯均為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私人進行開采遺留的采洞、采坑及礦渣 堆,1 個沙金礦為私人在大科什旦河中上游河道內開采形成的亂采、亂挖的渣堆,以上礦區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 題主要表現為破壞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1]。
2.3賽什斯鎮片區主要地質環境問題
賽什斯鎮片區主要涉及大灘村炭墩子灣廢棄小煤窯一個礦區,該礦區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私人開采的小煤窯。根據野外調查,該礦區主要為私人進行開采遺留的采洞、采坑及礦渣堆,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破壞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
根據現場調查,炭墩子灣廢棄小煤窯共有12處采區,編號分別為C1-1-C1-7和C2-C6,其中,C1-1-C1-7七個采區面積較小,開采時主要破壞了坡體表面草甸土層,造成下部灰白色灰巖裸露,與周邊自然景觀反差較大。C2.C3和C4采區面積較大,比c1七個采區山體坡面破壞的程度更為嚴重,裸露的灰白色灰巖也更為醒目,與周邊的自然景觀反差更大。C5和C6兩個采區的破壞程度最為嚴重,采坑、采洞數量甚多。尤其是C6采區,采坑、采洞遍布整個采區,原始地貌基本全部遭到破壞,主要表現為開采挖損破壞。
3恢復治理的原則
3.1景觀相似性原則
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處于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因此,第一原則是治理工程應與周圍原有植被、地形地貌相統一、協調,以生態修復為主,工程措施為輔,最終達到恢復治理工程與周圍景觀相一致的目標,即景觀相似性原則。
3.2整體生態功能修復原則
通過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應使現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得到整體的修復,而不是只針對某單一問題進行生態功能修復。要盡一切可能最大限度的整體修復破壞的功能,使整體的治理效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23.3不造成二次破壞原則
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要以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為前提,不能因恢復治理工程的實施反而擴大了對原有植 被、樹木及土地的二次破壞,應從工程設計源頭開始采取嚴格、合理、適宜的治理措施。
3. 4 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原則 根據項目區內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特點、方式、 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點和關鍵環節,因地制宜,采取 攔、排、護、整、填、植等方面的綜合治理措施,恢復治理 祁連山礦區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 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可行、施工簡便、經濟合理的治理 方案。
4恢復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4.1恢復治理的目標
通過實施生物和工程措施,最大程度上恢復因開采破壞的地形地貌,不斷提高水源涵養能力,顯著改善生態環境,使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使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h炭山嶺、天堂、賽什斯等鄉鎮的礦山生態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得到質的提升,有效保護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還當地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還祁連山原有的綠水青山國通過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努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和礦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項目區13個礦區目標是完成生態環境恢復總面積88.627hm'(約1329.40畝)。
4.2恢復治理的任務
本次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減少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有效遏制對主要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土地資源的影響和破壞,保護礦區地質環境,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態環境。同時,通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消除地質災害對礦區牧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不良影響,降低對地形地貌景觀及土地資源的破壞程度,防止對含水層造成破壞。具體治理任務如下:①從礦山環境恢復的角度來看,對礦區的礦井、渣堆、采洞和采坑等進行封堵、整治、夯填,覆土綠化,恢復礦山環境,與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協調。
2對礦區的渣堆、開礦邊坡等進行整治、夯填,恢復地形地貌景觀,改變礦山環境,為整個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由局部到全面的治理恢復奠定基礎。
、墼颜魏,覆土綠化,消除壓占損毀土地,最大限度地恢復植被以及原土地利用類型的使用功能,使區內的植被覆蓋率最終恢復到與周邊原始情況相同,同時做到一年保成活、兩年見效果、三年使治理區的生態環境與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相協調".
4.3恢復治理措施
根據恢復治理的原則、目標及任務,結合項目區三個礦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和各自存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在綜合考慮工作量、施工安排、資金投入、治理效果等方面的基礎上,提出恢復治理措施見表1:
5 建議
5. 1 依法治理是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的保證,鑒于目前項目區日益惡化的地質環境現狀,堅決關停祁連 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所有礦山,為恢復原有自然生 態奠定基礎[5]。
5. 2 當地主管部門和施工、監理單位要高度重視項 目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保證施工質量,爭做優質工程, 真正起到恢復生態環境的作用。
5. 3 建議當地政府針根據治理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項目管理辦法,科學管理,嚴格執 法,順利實施本項治理工程直至完成。
5. 4 由于天?h地處高寒氣候區,能夠施工的期限 相當有限,建議當地政府和國土部門盡快立項實施。
5. 5 建議盡快治理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的采 洞、渣堆、地面塌陷,以及恢復礦山道路、工業場地、辦公 區、生活區壓占土地資源的地貌。
5. 6 其他未盡事宜,請參照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及現行技術規范執行。
參考文獻:
[1]李慧青,楊迪,候麗君,等. 廣西富絹頁巖礦礦山地質環 境恢復治理措施[J]. 有色金屬文摘,2017,32( 05) : 58-59+61.
[2]宋勇,梁惕平.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措施研究[J].環境與生活,2014( 20) : 187.
[3]楊大明.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J]. 采礦技 術,2015( 09) : 96-98.
[4]劉超良,孫濤,魏增超,等.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J].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3,24( 02) : 34-36.
[5]劉斌.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J]. 江西建 材,2016( 02)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