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為有效地減輕洪澇災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樂亭縣經濟快速發展,對樂亭縣洪澇災害的成因及特點進行了初步分析,結合樂亭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并舉”的防減災害措施。
關鍵詞:好投稿的網站,樂亭縣,洪澇災害,影響因素,防災減災
樂亭縣地處河北省唐山市東南部,東依灤河,南臨渤海,屬灤河冀東濱海平原區,境內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呈扇面形緩緩降低,地面高程為0-14m(黃海系)。全縣總面積為1308 km2,海岸線長達124.1km,為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樂亭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13.2mm,年均水面蒸發量為1707mm,年均氣溫10.6℃,無霜期為185d。
樂亭縣境內除灤河和小青河兩條界河外,還有29條重點排水渠道,總集水面積1133km2(含灤南縣匯入的89.1km2)。境內河流均屬河北沿海支流小河,源近流短,匯入渤海。
1 樂亭縣洪澇災害的成因
1.1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變化大
從氣象成因上分析,樂亭縣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為613.2毫米,年降水總量7.94億立方米。但縣境內大氣降水有3個特點,一是大氣降水年內分配極不均勻,表現在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水集中。從多年年平均值來看,6—9月份(汛期)降雨量為495.7 mm,占全年的80.8%,其余各月降水量為117.5 mm,僅占全年的19.2%。 二是大氣降水在年際分配上變率大。據樂亭氣象站(局)30年實測資料統計:年降水量為289.8 mm -1008.2 mm,相差3.5倍。三是在地域分布上是內地大于沿海。灤河下游行洪區及中部井灌排澇區年降水量為620毫米左右,而濱海渠灌治堿區年降水量為589.5毫米,相差6%左右。因此,這樣的氣候特點,極易造成洪澇災害。
1.2地形地貌條件
樂亭縣屬于灤河下游沖積扇前緣平原區和冀東濱海平原區,境內多為平地、沙地和洼地等三種類型,其中平地面積最大,洼地次之,沙地崗丘零星分布其間,全縣地勢低洼平緩,低洼易澇面積達45.5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47.7%,另外,地下水埋藏淺,遇有大雨,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份易于飽和,這是形成樂亭縣洪澇災害的另一個原因。
1.3 灤河洪水泛濫
灤河是流經唐山市境內的第一條大河。發源于河北省承德地區豐寧縣西北巴顏圖古爾山麓,流徑內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區,在灤縣橫山出山進入平原,于樂亭縣兜網鋪注入渤海,全長888公里,流域面積為4.59萬平方公里,其中流經樂亭縣河段長51公里。樂亭縣洪災主要是由于灤河洪水泛濫形成的,灤河流域發生的洪澇災害主要由暴雨形成,灤河流域地處河北省暴雨中心,潘家口水庫多年平均降雨量766毫米,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且多出現大強度暴雨.
1.4防洪除澇工程體系不完善,工程標準低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樂亭縣開始了大規模興修水利。先后建成高程3.5-4米(黃海高程系)的海擋大堤62.25公里,總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閘、站14座;修建保證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灤河防洪大堤14.9公里和設計防洪標準5000立方米/秒-校核標準7000立方米/秒的灤河防洪圍埝79.6公里。由于當時設計標準低、質量標準低、數量少,再加上多年的運行和使用,致使工程老化、損壞嚴重,再加上年久失修,隱患較多,雖這些基礎設施在歷年的防汛抗旱,攔蓄洪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存在突出問題是各類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險,設備老化失修,不利于科學調度洪水有效地攔蓄洪澇災害。
1.5工程管理不到位
由于不少地方水利執法工作開展不力,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群眾違法作業,在河道中采砂、種樹、亂堆廢棄物、阻塞河道,在河灘地上建倉庫、房屋和開墾耕地進行生產生活,隨意侵占行洪斷面,致使河床不斷抬高,河面日趨變窄,嚴重地阻礙了洪水的正常宣泄。
2 洪澇災害的特點
2.1季節性強
樂亭縣降雨的特點是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89.8毫米-1008.2毫米,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重大洪澇災害多發生在降雨集中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
2.2頻發性強
自古以來,樂亭縣灤河水患頻繁, 據縣志載:1123-1949年間,灤河發生大水72次,大約10年左右一次。1949年,灤河大水,洪峰流量25200秒立米,同時沿海發生海嘯,潮高3.8米,樂亭縣沿河、沿海30個村莊被淹,灤河塌地1125畝,全縣14.9萬畝農田絕收。灤縣水文站自1929年建站以來實測最大洪峰流量超5000立方米/秒的年份就有20年。
2.3 危害性大
樂亭縣地處灤河下游冀東濱海平原區,地勢低洼。歷史上的澇災經常發生,據縣志記載:自1276年至1877年的607年中出現澇災就有59年,建國后,自1962年至1979年共發生大小澇災8年,受災面積達365.3畝,危害性大,特別是在2012年8月初,樂亭縣接連遭受了灤河“8.3”洪水、臺風“達維”、 “8.1”及“8.3”強降雨的侵襲,遭受了50年來最為嚴重的洪澇風暴潮災害,據統計全縣大田作物受災面積57.29萬畝,溫室大棚受災面積10.76萬畝,果樹受災面積7.77萬畝,水利設施、道路、配電設施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全縣直接經濟損失達22.89億元,其中農業損失達15.49億元。致使全縣糧食生產不能穩產高產,嚴重影響了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農民增收,也給社會增加了不可忽視的不穩定因素。
3 防洪減災的措施
防洪減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任何單一的措施都起不到根本的防治作用,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結合”等綜合治理的思路。
3.1工程防洪除澇措施
3.1.1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態環境
種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發展當地農業生產。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少或防止空氣或水質污染,美化、保護和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保證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據有關資料,林帶可削減地表徑流80%,減少沖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營造和更新農田防護林,結合溝、路、渠布置新林帶,同時對殘破林帶更新改造,使農田防護林林網化。
3.1.2 加快重點防洪除澇工程的治理
興建防洪排澇工程是樂亭縣防洪排澇減災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項維系黨心、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領導都非常重視,沿灤河兩岸采取修筑堤防等項工程措施以防御灤河洪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組織民工對縣內各河道進行清淤和河道堤防加固,疏通水流,樂亭縣境內先后開挖骨干排水渠道12條,長399公里;重點排水渠道17條,總長162公里;三、四級排水渠1900多條,并修建了7600多座小型閘、橋、涵建筑物。至此,除澇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瀝澇災害基本得到控制。樂亭縣北部筑灤河防洪堤壩、圍埝;南部建沿海防潮海擋大堤、排咸防潮閘站,先后建成高程3.5-4米(黃海高程系)的海擋大堤62.25公里,總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閘、站14座;修建保證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灤河防洪大堤14.9公里和設計防洪標準5000立方米/秒-校核標準7000立方米/秒的灤河防洪圍埝79.6公里。為更好的治理灤河修建丁壩198道,以穩定河水流向、束窄水流,防止河岸受沖坍塌。同時配之以平整土地、修路、植樹、建設方田林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洪除澇工程體系。
3.1.3 加強重點工程的防洪除澇建設
隨著灤河口地區養殖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北京軍區高炮靶場的建設,對防潮、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各莊鎮腰莊以下段自1978年建成未進行過大規模的整修,破損不堪,遇有低標準的海潮、洪水,將造成嚴重損失。針對這一情況,樂亭縣積極謀劃,向省爭取工程項目立項和資金支持,通過多方努力,爭取省市以上國撥資金180萬元,縣自籌資金480萬元,于2004年5月至12月,實施了灤河河口堤工程,該工程位于灤河右岸,北起灤河防洪小埝姜各莊鎮腰莊村北,南與北京軍區姜各莊靶場護場圍埝相連。河口堤的實施保護了沿海7855人、1.93萬畝的耕地、0.475萬畝養殖池以及姜各莊地區和北京軍區姜各莊靶場免受海潮、洪水侵襲,保障當地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2 非工程防洪措施
3.2.1 建立洪澇災害預報、預警系統
在洪水到達之前,利用衛星、雷達和電子計算機,把遙測收集到的水文氣象數據,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傳輸,并進行綜合處理,準確做出洪峰水位、流量、流速、到達時間等洪水特征值的預報,密切配合防洪工程的運用,進行洪水調度,及時發出警報,人員、財物疏散與撤離。
3.2.2 依法管護工程,保證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工程管理方面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成立專業的管理隊伍,對河道、堤防、水利建筑物要加強巡查,健全舉報、獎懲制度,嚴禁在河道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和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嚴禁無節制的灘涂圍墾和河道取土、采砂。對損壞工程設施和破壞河道行洪斷面的違法行為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嚴懲。依法防洪,確保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3.2.3 進一步完善相關預案,作到防洪除澇工作科學有序進行
編制切實可行的防災預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輕財產損失,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洪澇災害,是防治洪澇災害的一項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對洪澇災害主要是采取預防和躲避措施,在現有洪澇災害防治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完善防災預案。防御方案內容側重于監視、預防、預警、人員撤離、財產轉移、搶救、善后工作等。
3.2.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民眾的水患意識
普“水”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防洪減災知識應納入中小學生的課本;對全社會,要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刊雜志書籍、公益廣告宣傳、網絡信息等媒體,使廣大民眾都能知曉有關水利知識、政令法規,以及水情災情信息,使他們能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落實各項措施,積極參與防洪減災行動。
4 結論
樂亭縣因地處灤河下游沖積扇及冀東濱海平原區,歷史上洪澇災害頻繁,對社會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廣大人民群眾為減輕災害做了巨大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群眾切實增強了水患意識,牢固樹立了長期防災減災的思想,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態環境,興建和完善了大量的水利設施,加強了非工程措施抵抗洪澇災害的能力,使樂亭縣的洪澇災害損失減到了最低。
參考文獻
[1]崔承章,熊治平.治河防洪工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謝子書,李繼東.海河流域河道險工治理與護岸工程技術研究[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