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2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闡述了水稻紋枯病的病原菌形態,介紹了其危害癥狀、誘發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為控制紋枯病發生蔓延、降低病害損失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核心,水稻紋枯病,發生,防治
隨著高產雜交稻品種的推廣,氮肥用量增加,稻田復種指數上升,近年來水稻紋枯病的危害越來越嚴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50%。特別在早稻直播區發生面積廣、流行頻率高,所致損失已躍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
1病原菌形態
主要有菌絲和菌核2種形態。在病斑發生數日后,肉眼可見表面有菌絲長出,糾結成團呈扁球形、腎狀或不規則的菌核,先為白色,后變暗褐色。菌絲與菌核相連,空氣干燥時,菌核極易脫落。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作物或雜草的殘體上越冬。水稻收割時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也是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
2危害癥狀
又稱花紋病、花腳稈,初為水漬狀暗綠色小點,后逐漸擴大,邊緣暗綠色,中央灰褐色,天氣干燥時,邊緣褐色,中央草黃色至灰白色,病斑呈橢圓形或云形狀。安義縣早、中、晚稻自苗期至穗期均有紋枯病發生,一般在分蘗期開始侵害,以抽穗期前后為發病盛期,主要危害葉鞘、葉片,嚴重時由下向上擴展,侵入莖稈并蔓延到劍葉,甚至造成穗部發病。
(1)秧田期。先在近水面處侵害秧苗葉鞘,后蔓延到葉片,引起葉鞘腐爛、葉片枯萎,廂面形成小塊狀死苗。
(2)大田期。先在近水面處葉鞘侵入,發病后葉鞘腐爛或枯死;葉片發病導致枯黃卷縮,提早枯死;劍葉葉鞘受害嚴重時,常不能抽穗,出現包頸穗,抽穗的秕谷較多,千粒重下降;稻穗發病則穗頸、穎殼等部位呈灰褐色病斑,致使結實不良、粒重下降,甚至全穗枯死;莖稈受害癥狀似葉片,后期呈黃褐色,莖稈易折,發病嚴重時一般矮稈品種立地枯死,中、高稈品種常造成貼地倒伏。
3誘發因素
3.1寄主范圍
紋枯病寄主范圍廣,其中重要的寄主作物有水稻、玉米、豆類、花生、甘蔗、甘薯、芋、菱角以及紫云英等綠肥作物,重要的雜草寄主有稗、莎草,馬唐草、游草等。
3.2菌源基數
凡上年發病輕,或當年移栽前灌水時打撈較徹底的地塊,發病輕;反之菌核越冬數量大,發病重。當菌核落入水中又可借水流傳播。一般遺留的菌核約150萬粒/hm2,重病田約900萬~1 200萬粒/hm2,發病特別嚴重的田塊可達到3 000萬~4 500萬粒/hm2。
3.3品種抗性
早稻發病重于晚稻,雙季晚稻發病較輕;矮稈品種重于高稈品種;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比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發病要輕。
3.4環境條件
紋枯病是高溫高濕病害,發病溫度18~34 ℃,流行溫度22~28 ℃,90%以上濕度最適合發病。一般在高溫陰雨天、密植稻田郁閉、長期深灌田間濕度大等情況下病害蔓延快,發病重。早稻孕穗前氣溫較低,病勢擴展緩慢,孕穗后,氣溫升高,如遇雨季,病情發展迅猛,這一時期是病害發展的高峰期。雙季晚稻進入孕穗至抽穗階段,如陰天多雨,溫度又適宜病情發展,則可出現一個發病時期,10月上旬因受北方寒流的影響氣溫常降到22 ℃左右,病害逐漸停止,所以雙季晚稻的紋枯病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
3.5栽培管理
一是長期深水灌田,影響根系發育,植株抗病性差;二是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過遲,使水稻生長前期封行過早,田間郁閉后期莖葉徒長,降低其抗病性;三是栽插過密,特別是直播田,田間通風透光不良,形成有利于紋枯病發生的田間小氣候。
4防治技術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必須堅持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4.1選用抗病品種
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目前生產上早稻耐病品種有兩優287、先農23號等;中稻品種有兩優培九、香兩優一號等;晚稻耐病品種有金優298、中優288等[1]。
4.2打澇菌核,減少菌源
田間菌核量極大,要取得明顯的防治效果,應堅持年年撈,每季撈,大面積撈。撈出菌核要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田間的菌源,并清理田邊雜草,能有效預防紋枯病發生與流行。
4.3栽培防病
一是合理密植,推廣機械栽插,實行寬窄行以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二是淺水勤灌,適時曬田,避免長期深灌,促進稻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三是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或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化學氮肥應早施,切忌水稻生長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做到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后期不貪青[2]。
4.4適時施藥保護
每季水稻分蘗期應加強調查,根據發病早遲、輕重,確定防治時期和主防治田塊,控制病害擴展[3-4]。過遲或過早施藥,防治效果均不理想。防治適期及防治指標:一般分蘗后期病叢率達15%或拔節到孕穗期叢發病率達20%的田塊,需要用藥防治。目前有一些高感品種抽穗后病害仍能發展,引起劍葉和穗軸發病,后期仍需注意防治。前期(分蘗末期)施藥可殺死氣生菌絲,控制病害的水平擴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藥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擴展,保護稻株頂部功能葉不受侵染。常用藥劑:5%井岡霉素水劑、20%井岡霉素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3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噴藥時讓藥液盡可能多地噴向水稻中下部。使用井岡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2 h內保證不下大雨時進行。
5參考文獻
[1] 吳雪芹.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82.
[2] 許科友,黎祖德,黃莉.水稻紋枯病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10(2):9.
[3] 張武利,曹炳宏,許成生.五河縣2008年水稻紋枯病發生原因與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8(20):152.
[4] 王安,劉劍鋒,胡兆平.水稻紋枯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2):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