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社保論文之社會化居家養老與社區建設 給大家推薦本站另外 一篇相關論文:省部級發表論文之理性考慮社會保障水平。
摘要:建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方式是健全社會化養老體系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城市養老的必然選擇。根據當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增加的趨勢,家庭贍養功能弱化的特點,如何依托社區,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是一項與社區建設密切相關并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社保論文,社會化居家養老,老年人,社區建設,社區服務
養老制度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老有所養”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民生問題。我國現在提倡的養老政策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隨著政府將社會保障網逐漸向社區延伸,許多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交由社區管理,這就讓廣大老年人在不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社區的條件下,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這樣,既能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歸宿感,也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還可以提供就業崗位。根據當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增加的趨勢和家庭贍養功能弱化的特點,如何依托社區,社區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說,社區應該如何盡快加強能力建設來滿足老年群體居家養老的需求,是一項與社區建設密切相關并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適合我國國情,一方面,能幫助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又能為老年人提供方便服務,是解決實際困難的有效方法,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另一方面,社會化居家養老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是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和代際和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建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方式是健全社會化養老體系的發展方向,并已成為目前我國城市養老的必然選擇。
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以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依托,以志愿服務和便民利民網點為服務資源,由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即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幫助,尤其是強調社區照顧在社會化居家養老中的作用。這種模式具有養老成本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的優勢,集中了傳統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兩方面的優點,讓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區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區福利服務,既減輕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又節省了養老福利資金的投入,是適應我國當前老齡化特點的社會養老模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當前社會化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1、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006年初,民政部推出“社區居家養老”計劃,并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江蘇、廣東、湖南等省市展開試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就總體而言,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于起步階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化養老保障發展機制尚待盡快建立和完善。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制約,對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方式的探索和實踐,到目前為止,尚未在社會上特別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形成廣泛認同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有些領導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不足,主動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前瞻意識不夠,導致社會化居家養老仍然僅處于白發的、無序的初始階段。社區居民群眾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知曉率不高,參與社區養老的積極性不夠。
2、社區服務建設不能滿足居家養老的服務需求
隨著人們對社區建設重要性的逐步認同,城市社區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社區的硬件和服務設施建設參差不齊,“貧富差距”懸殊,不少社區老年服務設施規模較小,檔次偏低,功能單一,尤其是老城居民區和老的轉制單位的居民區,下崗失業人員集聚,人口密集,缺少老人活動場所,甚至連一間起碼的報刊閱覽室都沒有。在醫療方面,城鎮社區盡管普遍都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但在醫務人員的配備、醫療硬件、服務設施、服務時間等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大部分社區沒有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有的西部貧困地區的社區老年人普遍還存在看病難、出行難的問題。這些都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衛生保健需求不相適應。同時,一些生活困難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雖有“低保補助”和臨時救濟等幫扶措施,但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區居委會想提供一些無償服務也因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難于滿足困難老人較多的服務要求。不少社區盡管也想嘗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但經費實在有限,因此,社會化居家養老只好停留在美好愿望上。
3、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居家養老社會化程度不夠.社會化居家養老工作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
目前,有些地方雖然建立了條抓塊管的管理體系,成立了各部門參與的老齡工作領導機構,但各部門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很難形成合力。開辟國家、集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等渠道,以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社區養老服務業還很不夠。
4、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缺乏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在沿海發達城市的試點雖然取得了許多成效與經驗,但也要看到我國目前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匱乏,且整體素質不高。我國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這方面人才的相關專業不多。據了解,全國僅有少數幾所院校設有類似專業,離人數眾多的社區養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專業人才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服務項目和內容的擴展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加強社區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的策略
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轉型使得社區事業成為最受社會成員歡迎的一項社會事業,經濟體制改革引起的社會結構變遷,使得中國的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放大,體現在“單位功能的外移”、“城市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變化”、“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等諸多方面上,這也是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原因所在。因此,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的力度,發揮政府在依托社區推行養老社會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一,政府做好對居家養老服務的統籌規劃。加大公共設施投入。為此,政府應通過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老年服務主體,增加老年服務設施,豐富老年服務產品。加大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統籌規劃社區服務設施的規模、數量、布局、形式和服務半徑,最大限度地讓社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二,要大力培育和鼓勵社區中介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區中介組織是社區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建設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要盡快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與幫助,同時,社區中介組織也要完善自身管理,提高社會認可度,引導人們自覺參與到社區中介組織中,鼓勵社區中介組織積極投資養老設施和參與為老服務,并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社區養老服務超市、老年綜合服務中心、互動式異地養老服務中心等,為養老市場的發展搭建社會平臺。第三,要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項經費。要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項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用于對高齡老人和特殊困難老人居家養老的補貼、社區干部待遇的提高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經費的補助。第四.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要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不但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同時也必須考慮老年人自身的養老意愿和需求,鼓勵和支持居家養老,并以此作為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設計的重要參數。繼續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籌措老年社會保障基金,合理確定保障標準和方式,逐步建立廣泛覆蓋、持續發展,與經濟社會相適應,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要將城市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第五,積極支持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的培育和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隊伍應包括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專職人員和志愿者。專職人員包括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以及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等,作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群,更需要一支富有愛心、耐心并具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各種專業知識的隊伍為之服務。所以,今后要加強專業化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這就要投入一定經費作為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培訓經費,逐步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專業知識,要鼓勵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要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逐步提高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另外,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備的公益崗位人員,包括所有社區公益崗位人員,不是管理人員,而是直接為社區群眾服務的服務人員,不愿從事社區為老服務的公益崗位人員要及時辭退,另行聘用,以保證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第六,加強宣傳,營造社會化居家養老的良好氛圍。無論從歷史還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社會化居家養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是養老的主要方式。
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要全方位多層次加大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愛老年人的氛圍,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每個公民都知道尊老敬老養老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提高人們對社區志愿服務的人們對社區志愿服務的認知和參與程度,進一步完善有關養老法規及制度建設,使老年人的各種權利得到法律的切實保障,從而使廣大老年人真正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舒適生活,愉快地安享晚年。
2、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體系
第一,加大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開通社區服務智能化信息網絡系統。要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便捷,離不開智能化信息網絡系統的支持。因此,要加大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依托城市社區信息平臺,在社區建立為老服務熱線、緊急救援系統、數字網絡系統等多種求助和服務形式,建設便捷有效的為老服務信息系統,打造整體聯動的服務平臺。第二,建立多功能的社區居家服務網絡系統。要鼓勵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多種服務。多功能的社區居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豐富老年人的閑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顧服務等,好的社區居家服務系統要形成就近、便捷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不出小區就可以享受到生活所需的服務。要從老人實際需求出發,服務內容應包括求助、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服務形式可采取上門服務(居家服務)、社區設施服務(如日間護理中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援助網絡服務(如社區結對關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習慣利用不同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形式。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建立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網絡系統。社區要定期組織人員對社區內的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普查,建立老年人的信息檔案,依靠這些檔案信息,社區服務組織對社區內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片區醫生定期巡診或上門服務,方便老年人就醫,確保困難老人、高齡老人的疾病得到及時治療。另外,作為社區醫療機構,還要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提供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和心理咨詢等服務。
3、要強化社會參與,充分利用豐富的社區資源
第一.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志愿者組織。要建立健全志愿者隊伍招募制度和培訓制度,積極鼓勵和引導熱心公益事業的社區居民,包括機關干部、大中專學生、中小學生以及居民群眾加人志愿助老隊伍,組成專、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使志愿者找到奉獻愛心的舞臺,使老人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愛。另外,也可以聘請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參加社區居家養老管理服務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溝通的優勢,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務自己。第二.營造市場運行機制,推進居家養老社會化、產業化進程。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進一步整合一些社會資源,引導其向社會開放,為老年人服務,充分利用專業的社會服務公司,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逐步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規范化服務。要引入社會中介組織參與服務和管理,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走社會化、產業化之路,使老年服務業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以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不同需求。
總之,加快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經費、輿論等方面都要給予大力的支持,作為社區應在此基礎上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不斷學習和總結先進發達地區在社會化居家養老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提高能力,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讓廣大老年人都能健康、愉快地安享晚年,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