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四個維度看我國混凝土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年03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2019年,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背景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堅持穩中求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綠色發展與智能發展作為抓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開年遇到的新冠病毒兇猛來襲,給各

  2019年,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背景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堅持穩中求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綠色發展與智能發展作為抓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開年遇到的新冠病毒兇猛來襲,給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了異常嚴峻的考驗。在決勝小康之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正在與中國經濟一起經受著歷史性的大考。

混凝土

  建筑方向評職知識:發表纖維混凝土論文的EI期刊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月刊)曾用刊名: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報,創刊于1980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理工科綜合性學術期刊。多年來,該刊致力于為船舶工業、海洋開發、國防事業等領域服務,刊登了大量船舶研究領域的優秀稿件,從而實現了其“集一流稿件,創船海名刊”的辦刊理念。

  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積累,尤其是經過近幾年來發展新舊動能的持續轉換,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戰勝困難。在中國邁向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審視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正在邁向的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一、產業規模居建材行業之首,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體系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規模位列建材行業第一。2019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主要產品產量及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增長走勢。

  (1)主要產品生產:2019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主要產品累計產量繼續同比增長,其中商品混凝土累計產量達到22.99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混凝土預制樁累計產量近3.7億米。

  (2)主要經濟指標:2019年1~11月,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14159.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5%,增速與上月持平;利潤總額累計6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09%,增速較上個月提高0.96%。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最大宗、最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之一,服務于建筑、水利、公路、鐵路、橋梁、海工、礦業等所有行業的工程建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是一門年產值已達1.5萬億、規模產能及部分產品與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的完整產業體系,已經擁有科學而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在建筑材料32個子行業中排名第一位。中國亦是世界上混凝土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到目前為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中的預制混凝土樁、混凝土管道、混凝土預制構件、預拌混凝土、裝飾混凝土、混凝土電桿、硅酸鈣/水泥板等產業的規模與產能均居全球之首。我國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材料與工程技術支撐著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創新發展,許多材料與工程技術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建造”世界品牌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在資本市場上漸行漸強,“混凝土板塊”在股票市場已箭在弦上、呼之欲出新年伊始,資本市場就傳來了有關混凝土企業的搶眼消息。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20年1月9日,上海建工搶下A股分拆上市第三單,上海最大混凝土公司要單獨IPO。這意味著又一家滬市國資公司啟動了分拆上市。上海建工在1月8日晚披露,擬分拆所屬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建工材料”)至上交所主板上市。這是第三家正式發布分拆預案的A股公司,目的地是上海主板市場。

  第一家是大央企中國鐵建,第二家是上海電氣,這兩家都計劃分拆子公司到科創板掛牌。建工材料主要從事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和石料的制造和銷售,是全國第三大、上海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業務范圍輻射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并配套有湖州新開元石礦、外加劑廠、機運分公司等產業鏈。據披露,建工材料是上海最早生產銷售預拌混凝土的企業之一,具有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最高資質,可生產各種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和特種混凝土,目前年生產能力達2500萬立方米以上;建工材料還擁有預制構件生產最高資質,是上海市最大的建筑構件、地鐵管片、市政預制構件生產商,可以生產各類裝配式PC構件、高精度地鐵管片、大型異形市政預制構件,預制構件年產能75萬立方米左右。

  建工材料下屬全資子公司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華東地區設備技術先進、生產工藝環保的大型石礦企業,目前年產量達到400萬噸。就在混凝土產業華東旗艦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的時候,混凝土產業的西南“大鱷”也在資本市場上撩起面紗。2019年10月31日,云南建投綠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建投混凝土公司”)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正式面向全球公開發售股票,新股名稱為云南建投混凝土,股票代碼HK1847。云南建投混凝土公司主要從事預拌混凝土、砂石料、聚羧酸外加劑的生產和銷售,建立了“技術研發、資源加工、生產銷售”的產業鏈。

  目前,云南建投混凝土公司擁有“云南省徐德龍院士工作站”、“云南省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工業產品(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三個省級研發平臺。混凝土公司上市是云南建投踐行國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舉措。云南建投混凝土公司成功上市將有力助推云南建投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強化融資能力,擴大行業知名度,拓展發展空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已蓄勢多年且漸成氣候。目前與混凝土相關聯的上市企業有三大類。一是預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劑上市公司;二是擁有混凝土及制品產業的水泥上市公司;三是PCCP行業的上市公司。這三類上市企業構成了我國混凝土產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旗艦方陣。據南方財富網介紹,2019年預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劑概念股主要有西部建設、海南瑞澤、深天地、三圣股份、蘇博特、壘知集團和紅墻股份等7家。“水泥-混凝土”概念的上市公司有12家,他們是中國建材、上海建工、金隅集團、華潤水泥、萬年青、華新水泥、山水股份、天山股份、金圓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塔牌集團等。混凝土是構建工業大國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其對全球人文和自然環境都已產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影響,混凝土行業重要的產業價值正在被社會廣泛認知。

  中國是世界上混凝土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與混凝土緊密相關聯的產業如中國水泥、中國砂石骨料、中國外加劑、中國礦物摻和料和中國混凝土機械設備等產能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中的各類建筑物與構筑物大都是用混凝土構建,樓宇、道路、高鐵、地鐵、橋梁、管涵、機場等等,按照結構體積計算,80%以上材料都由混凝土構成,混凝土已經在宏觀與細節上,深入滲透進每一個人的生活。2019年,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將20多億噸的水泥和130億噸的砂石(天然砂、機制砂)以及近20億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等轉化成安全、質優、耐久的各種水泥制品與預拌混凝土。現代混凝土產業還在建筑節能、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工業固體廢棄物與建筑垃圾資源化、無廢城市建設等領域擔負著不可替代的使命。近年來,“水泥-混凝土”上市公司持續推進產業鏈的延伸進程,尤其是砂石骨料業務的推動。

  2019年,中國建材骨料銷售同比大幅增長,骨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一倍多。華潤水泥繼續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業務,此外,華潤水泥通過潤豐新材料收購環球石材40%的股權,此次收購可以助力華潤水泥實現骨料業務的拓展并加強其在華南地區的布局優勢。江西萬年青上半年完成了樂平塘鎢礦年產300萬噸骨料生產線的土地征收和相關招標工作,瑞金、萬年骨料項目正式啟動。華新水泥上半年位于云南的多個骨料項目建成投產,新增450萬噸/年的骨料產能。已有骨料業務的其他企業對于未來企業發展規劃展望中均表示要繼續大力發展骨料項目。混凝土制造重要的原材料是水泥與砂石骨料以及外加劑。

  目前已上市的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概念的企業,均是全國各大區域的龍頭企業,他們擁有最優質的水泥、砂石骨料資源和最良好的品牌,是中國混凝土產業的中流砥柱,放眼世界,這些企業也是世界混凝土產業的勁旅。PCCP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是青龍管業、龍泉股份、韓建河山、國統股份。到2019年,PCCP產業在中國已經發展了三十年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績,這種高工壓、大口徑、長距離鋪設的輸水調水管道,極大地滿足了我國城市引水、供水工程、大型火力發電廠和核電站的循環輸水管道工程、大型排水、排污管道工程的需要。如今,這門年輕的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依然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價值的不斷提升,推動著混凝土產業在資本市場上影響力的增強。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已直接或間接地擁有二十余家上市企業。“混凝土”板塊在資本市場上呼之欲出。

  三、科技創新成果顯現,近年來數項與混凝土相關的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大獎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舉世矚目。在獎勵大會上,由重慶大學周緒紅等科技工作者共同完成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榮獲201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由東南大學劉加平教授領頭完成的《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由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田鳳蘭等完成的《地下空間防水防護用高性能多材多層高分子卷材成套技術及工程應用》、由東南大學吳剛等集體完成的《混凝土結構非接觸式檢測評估與高效加固修復關鍵技術》榮獲201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如此碩果累累的收獲,使混凝土產業在2019年成為建材行業中獲得國家科技大獎最多的產業。

  其實,2019年混凝土產業摘得數項國家科學技術大獎是延續了近年來連連獲獎的盛況。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在北京揭曉。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廢舊混凝土再生利用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8年1月9日,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深圳大學邢鋒等共同完成的《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關鍵技術及其規模化應用》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將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的至高榮譽。

  授獎項目涵蓋了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企業技術改造及技術進步、技術基礎和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制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新技術,或自主開發創新的技術等。混凝土相關科技成果連年來屢屢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勵中獲獎,是對混凝土產業近年來鍥而不舍堅持科技創新的檢閱與鞭策,也為混凝土產業今后的科技創新廓清了方向。2019年的獲獎成果《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由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加平教授團隊負責的《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項成果解決的正是混凝土收縮開裂這個長期困擾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決的重大難題。

  項目組歷經20余年,創建了多因素耦合的開裂風險量化評估方法,實現了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可計算、抗裂性能可設計;發明了4類抗裂功能材料,定向、高效降低混凝土不同階段的多種收縮;建立了高抗裂混凝土設計方法與抗裂能力調控成套技術,實現收縮開裂可控制。理論方法被20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采用。成果應用于蘭新高鐵、港珠澳隧道沉管、地鐵車站等100余項重大工程,實現了地下空間、隧道、長大結構等無可見裂縫,推動了現代混凝土裂縫控制由被動修復轉變為主動防治。

  四、我國混凝土產業已能完全滿足中國重點工程尤其是超級工程建設的需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中國成為“基建狂魔”中應用體量最大的建筑材料與部品在中國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幾乎所有基建工程中應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毫無疑問,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現代城市名符其實的堅強骨骼。在中國超大超高超級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更是重要的擔綱者。無論是在日漸增多的超高工程,還是各大區域的地標建筑,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都能從功能與質量上完全滿足建設的需求。

  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港珠澳大橋被譽為現代奇跡,這是我國建設的首條外海深埋式沉管隧道、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大的超級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極其復雜。港珠澳大橋很美,美在哪里呢?海中無橋,我自橫渡。橫渡的途徑,就是從隧道中穿越。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8級地震,抵御16級臺風,沉管隧道深埋在44.5米深海底,不能有裂縫,不能有滲漏,33節沉管,每個重達8萬噸,相當于一艘航母。每個管節,長180米,由8個節段組成,每個小節段都是常人眼里的龐然大物。33節沉管的安裝被比作“深海穿針”。港珠澳大橋能否建成看島隧,島隧的關鍵在沉管。港珠澳大橋島隧面臨的第一個難點是沉管預制,而沉管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混凝土無裂縫。沉管隧道要保證120年在海底不漏水,混凝土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七年間,以中交集團四航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寶蘭為首的混凝土研發團隊最終拿出了使混凝土開裂風險降到極致的“不開裂混凝土超級配方”,創造了業界的奇跡。萬眾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已于2019年投入運營。早在2015年,英國《衛報》發布的“世界新七大奇跡”名單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就位列榜首。大興國際機場的航站樓有著許多世界之最:世界規模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世界施工技術難度最高的航站樓、世界最大的采用隔震支座的機場航站樓、世界最大的無結構縫一體化航站樓。中國高鐵建設世界領先,在高鐵建設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材料。高鐵建設有“動”、“靜”兩部分,飛馳而動的是列車,而靜置軌道幾乎就是鋼鐵與混凝土的復合體。從2019年鐵路建設成績單中,我們獲知中國高鐵已達到3.5萬公里,總里程占了全球2/3。

  中國的高鐵發展不過十年時間,比很多國家都晚,不過“基建狂魔”的建設速度實在驚人。未來中國的鐵路建設也不會停止,2025年我國鐵路網規劃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到2030年,我國鐵路網規模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4.5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如今,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西藏和澳門,全部開通高鐵。三萬多公里高鐵新線分布在東南西北多個省區,更多百姓體驗到了“說走就走”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