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2月2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為確保實訓基地真正服務于教學,必需加強實訓基地基礎設施、相關設備的引進等硬件建設,同時加強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定的制定與落實等軟件建設。實訓基地運行以項目為載體,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管理。教學服務型實訓基地采取學校投入、師生管理、產品歸學校的管理方式,創新創業型實訓基地采取學生投入、學生管理、產品歸學生的管理方式。
關鍵詞:農業高職,農業生物技術,實訓基地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企業生產一線培養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較強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嚴謹的行為規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的顯著特征是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實訓基地勢必成為完成高質量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
一、實訓基地建設必要性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以培養能適應種苗組培快繁與工廠化育苗、蔬菜花卉無土栽培、食用菌生產與加工等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崗位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無土栽培技術、食用菌生產與加工三門核心課程的學習,考取植物組織培養工、蔬菜園藝工及菌類園藝工等職業資格證書。
無論是將抽象的植物脫毒與組培快繁、園藝植物無土栽培及各種食用菌生產方法等理論知識應用于技能操作,還是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水平并以此為基礎在畢業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都離不開實訓基地。因此,實訓基地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融合的紐帶,是人才培養的平臺,為企業培養職業素養高,技術水平高的準員工的發源地[2]。
二、以滿足教學為主旨加強實訓基地軟硬件建設
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目的,首先是滿足本專業三大核心課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無土栽培技術”及“食用菌生產與加工”教學需要,學生能有效地學習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實踐技能。為縮短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差距,基地必需進行設施設備及與之相配套的實訓基地管理等軟、硬件建設[1]。
(一)硬件建設
1.植物組織培養實訓基地
植物組織培養實訓基地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300m2,組培生產車間為萬級凈化單元,水冷空調控溫,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年生產組培苗20~30萬株。面向校內外全天候開放,可承擔組培技術培訓、研發、服務和技能鑒定、組培苗工廠化生產任務,先后自主研發出30多種組培無性系。與多家企業開展技術合作,2008年與上海大地園藝種苗有限公司成立“生物園藝實用人才聯合培訓基地”。多次承辦遼寧省職業院校植物組織培養技能大賽,完成植物組織培養工技能鑒定200人次,培訓農民技術員百余人次。
2.無土栽培基地
無土栽培基地建于2005年9月。引進韓國技術六聯棟,溫室長90m,寬50m,柱高3m,拱高1.9m,風荷載≥500n/m2,雪荷載≥500n/m2,溫室主體框架為熱度鋅高強度鋼管,雙層頂棚兩層側面,遮陽網、保溫布均可自動和手動開啟。內部配備行走式噴灌機、全自動灌溉施肥機。分為水培區、基質槽培區、基質袋培區及盆栽區為主,年產生菜、芹菜、番茄、黃瓜等萬余斤,年產矮牽牛、萬壽菊等商品草花10萬余盆。
為師生提供優良的實訓場所3.食用菌基地食用菌實訓基地2015年建成,2016年6月,基地內部全部設備安裝、運營、調試完畢。占地1200m2,建有工具庫、原料庫、菌種生產車間、母種制作室、液體菌種培養車間、蒸汽室、冷卻室、接種車間、菌種培養車間、智能出菇室、菌種貯藏室和加工包裝室,并配有自動裝袋生產線、食用菌電加熱高壓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超凈工作臺、高效空氣自凈器、液體菌種發酵罐等先進設備。
完成菌類園藝工職業技能鑒定工作150人次,培訓農民技術員40余人次,為全省20多家行業企業和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撐,能提供靈芝、雞腿、蛹蟲草等多種典型教學產品。學院正在逐步將農業生物技術職業創新型實訓基地打造成遼寧省食用菌生產產業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工廠化、標準化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遼寧省食用菌技術的培訓、技術研發與技能鑒定基地、遼寧省中高職食用菌師資、農民技術員和企業員工的培訓基地。
(二)軟件建設
為保障實訓基地安全有序順利運行,各實訓基地均制定相應的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在此實訓的師生應擁有的責任與義務,如保持實訓基地良好環境衛生,用電及用水安全等。對于大型設備如自動施肥機、食用菌電加熱高壓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PCR儀等均配套相應儀器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學生以協會的形式進入基地,各協會根據各自特點制定協會章程并對協會活動做好記錄,年終有工作總結,對表現突出的協會成員進行褒獎,并載入協會名人堂,這些學生通常是教師的得力助手,進入企業后能很快適應企業環境,成為優秀員工。
三、校內實訓基地運行情況
(一)以項目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參與基地管理
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成立了植物組織培養協會、無土栽培協會、食用菌生產協會。協會由任課教師任會長,新生開學1個月后招募新會員,以學生自愿加入為準則。利用課余時間和休息日,開展協會活動,其活動內容與課堂講授的內容相銜接,是課內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
教師先培養出小先生,然后由小先生傳、幫、帶協會新成員及其他同學。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3門核心課程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均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以能力訓練和培養為主線,以相關理論知識為輔助,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按要求完成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通過鑒定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農業相關專業的實訓基地,一旦投入生產將需要持續投入人力、物力才能獲得較好的收益,光靠課上時間難以完成項目生產任務。
因此,各門課程根據各自情況成立不同的項目組,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不同的項目小組,協會成員優先成為項目小組組長。各項目組課上學習相同理論與實踐技能,但課下分管各自項目。項目組實行組長負責制,遇到問題組長應及時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討論問題解決方案,教師是各項目總督導,監督項目進展情況,期末各項目組總結項目完成情況,教師根據項目完成情況給予打分,記入平時成績。學生通過參加協會和項目組,既“實戰訓練”掌握專業技能,又提升了職業素養,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二)學校投入與學生自籌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為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各實訓基地生產項目的運營投入以學校投入為主。每學年任課教師根據授課情況及完成基地項目情況,申報各類實驗及生產項目相關用品,學院統一購買。為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院鼓勵實訓基地為學生創業提供可操作平臺。
學生組成團隊,自籌資金,學院免費提供相關設備及場地,免除水電費,學生自負盈虧。組培協會同學,每年元旦前,有創業意愿的同學集資購買染料、組培瓶及組培苗,制作植物寶寶,在圣誕和元旦出售。食用菌協會同學與無土栽培協會同學合作共同出資,在黃瓜與番茄行間種植平菇,并進行銷售。通過不同形式的創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一定收益,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提高了創業意識積累了創業經驗[4]。
(三)產品分配方式
目前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實訓基地生產產品分配有兩種方式。
其一,以教學生產型為主導的生產實訓基地,為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所有費用全部由學院投資,收獲的產品用于課程教學和食堂。食用菌基地生產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無土栽培基地生產的番茄、苦苣、黃瓜、蕓豆等產品進入學院食堂教工餐桌,植物組織培養實訓基地生產的各類組培苗,循環往復,成為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的訓練物資。
其二,學生自主創業,自籌資金,自負盈虧。這種分配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專業自信心。盡管職業院校布局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和資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特別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無論是場所還是設施設備條件均有了明顯的改善,對職業教育實訓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3]。
但是,整體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功能、作用和效益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大多數實訓基地在功能設計上與職業院校專業教育和改革需要、與企業現場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5]。因此增強實訓基地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整體提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質量和水平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趙楊.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高[J].科技創業月刊,2011,(12):91-93.
[2]薛建榮,王靖,王俊.關于構建高職教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評估體系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7,(03):156-158.
[3]丁金昌,童衛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02):57-58.
[4]婁潔.論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改革與創新[J].職業教育研究,2012,(03):120-121.
[5]顏延寧,朱斌.高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育人的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4,(06):34-35.
教育類期刊推薦:《教育與職業》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國內刊號CN:11-1004/G4;國際刊號ISSN:1004-3985,郵發代號82-139。在目前中國近萬種期刊中創辦較早、刊史較長,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覆蓋全國各省市及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