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5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中將生態資本引入內生增長模型,搭建了實證檢驗模型,以林業投資作為生態資本投資的衡量指標,結合我國 31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 1998-2014年的數據,驗證生態資本積累的經濟增長效應,發現生態資本可通過促進創新來提升經濟產出。這篇論文中也提到利用生態資本的滯后期和森林覆蓋率作為生態資本的替代變量進行模型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增強生態資本投資與積累是促進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生態資本積累,地區經濟增長,生態資本存量,林業投資
長期以來,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系統的保護不足,生態環境對經濟的制約作用日益明顯。我國先后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退耕還林(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等。盡管這些生態工程的實施為生態環境改善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但短時間內未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流。
十八大報告中,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十八屆五中全會,我國更是提出了堅持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并將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提到了新的高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然而,由于主流的經濟增長理論對生態資本 (自然資本)的忽視 】,導致理論上缺乏指導,同時由于生態資本內涵的不確定,缺乏適合的測度指標,研究結論不一。因此,從理論方面探索生態資本與經濟增長的內在機理,并進行實證檢驗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生態資本”一詞最早是由布倫特蘭在 1987年發表的報告中提及,而正式提到生態資本的則是Pearce、Turner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一文 ]。由于影響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很多因素都會隨著自然資源的消耗而不斷失去動力,自然資源被界定為可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一種資本,即自然資本。此后,生態資本(或自然資本)的內涵除了自然資源,還包括各種生態系統及其產生的生態潛能。
生態資本在超過自然更新的閾值后只能通過生態建設投資才能使生態資本存量增加,因此生態資本實質上是人造自然資產l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日益明顯,環境惡化將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因此生態資本對人類更重要、更稀缺 J。福利水平或生活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生態資本投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手段之一,而經濟增長則承擔著中間手段與中間目標的功能 ]。
古典經濟學家在 19世紀早期曾擔心 ,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可能會成為人均 GDP增 長的一個限制,但在經濟學領域中傾向性地認為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遠遠低于資本和勞動力 ]。眾多經濟學家認為,技術可突破自然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產出的限制。例如,Joseph提出了一種替代勞動、資本品和自然資源的生產函數,研究表明不斷惡化的自然資源稀缺可能被技術進步抵消 j。Baumol聲稱,自然資源的經濟庫存量可能會持續增加,但也可能會由于技術進步在預期的經濟貢獻方面有著無限期的未來L8』。Aghion、Howit承認污染和自然資源是值得考慮的問題,然而熊彼特模型暗示“智力資本”的積累可轉移經濟活動的生物限制,從而使增長進入無限的未來 J。
20世紀中期的主流模型,如在柯布一道格拉斯、哈羅德一多馬模型,占據新古典絕對優勢的索洛模型中,自然資本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因此,對新古典模型的三個常見的批評是:①觀察到的經濟增長速度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資本和勞動力的貢獻無法解釋的;②全球經濟生產率趨同的預測并沒有實現,一些觀察家發現了持續性的顯著分歧L1。;③批判來源于兩種新的資本形式,社會資本u¨和自然資本n】對經濟表現的差異至關重要¨ 。
因此,生態資本(或自然資本)作為除了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技術等因素以外的一種新的解釋經濟增長的因素逐漸進入經濟增長研究領域。相關理論提出,生態環境具有資本特性,以此研究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是對生態環境在人類生產生活中貢獻的正視,同時也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經濟方面的理由。
England[~43將自然資本引入一個簡單的增長模型,討論了自然資本的耗竭、自然資本和其他形式的社會資本之間互補性和技術知識的積累對增長過程的影響。經濟增長和發展導致自然資本大量消耗,因此當自然資本的經濟存量高于一定閾值時,制約經濟增長的是人口、物質資本和生產率(技術)。
但隨著人類人口的指數增長,往往會降低生態系統的土地面積,從而威脅到生態系統服務,導致自然資本存量減少到一定閾值以下,人類經濟產出將不再受限于人口、物質資本或生產率,而受限于自然資本的存量和自然資本的生產率。這時,只有技術進步從勞動節約型轉換為自然資本節約型,經濟總產出才可繼續增長。
Bovenberg、SmuldersH 提出了一種環境質量直接影響社會福利和生產力的模型;Roseta— Palma等提出了自然資本、物質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等所有相關資本之間關系的一般模型,為經濟的內生增長提供了一個包容性的理論框架;Naidoo 的研究表明,控制了通常與國家增長率相關的因素,超過 70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受到了自然資本的一個方面如森林清算的積極影響。
國內學者田東芳、程寶良¨ 將生態資本作為內生變量嵌入到索洛模型中,分析了生態資本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認為經濟增長率不僅取決于實物資本、人力資本、人口增長率等,還取決于生態資本增長率,而后者依賴于總產出中生態資本積累的比例;史仕新、劉鴻淵副建立了一個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生態資本與技術進步于一體的生產函數,討論了三種資本的動態運動,并進一步探討了在約束條件下如何在三種資本間分配經濟資源,從而使經濟處于最優的平衡增長路徑上;趙志遠 將生態資本項引入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以山東省近海 7個地市為例。
研究了海洋生態資本對區域經濟的增長;李京梅等的研究結果表明,當養殖生產服務的價值量增加 1%時 ,總產出將增加 0.86%,說明海洋生態資本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馬兆良、田淑英 運用我國 2004-2013年的省際面板數據 ,從生態資本外部性特征視角,考察生態資本對人力資本積累與創新的影響,結果表明生態資本能顯著促進人力資本積累;生態資本并不能直接引致創新效率的提高,生態資本的創新效應主要體現在外部性上,人力資本積累是生態資本創新效應的主要渠道;馬兆良、田淑英、王展祥在 MRW 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了生態資本、人力資本與長期經濟增長的內在理論邏輯。
并通過多維度指標體系驗證了生態資本能促進經濟增長,而人力資本積累與外溢則是生態資本產生經濟增長效應的主要作用機制;魏強等 以凈初級生產力(NPP)作為生態系統服務的綜合測量指標,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礎上,使用1986--2010年時間數列數據進行了經驗研究,說明生態系統服務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保障了經濟體系的穩定運行。
前人的研究為本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也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①利用內生增長模型沒有準確刻畫生態資本影響創新進而影響經濟增長的機制;②生態資本測度方法有等改進和優化。生態作為一種資本,雖然需要與自然更新相結合,但它也具有通過投資累積的特性,因此本文認為林業投入更能反映生態資本積累的過程。
結語
本文使用林業投資支出數據,利用永續盤存法,測算以 1998年為基期的生態資本存量,驗證生態資本通過影響創新水平而影響區域最終產出的過程。用生態資本滯后 1期和 2期,以及利用森林覆蓋率作為生態資本的創新效應和經濟增長效應的穩健性。通過理論與實證檢驗可得出如下結論:
①創新對生態資本的彈性系數為 0.150。即生態資本每增加 1%,創新產出(新知識)將會增長 0.150%。
②目前,我國省級區域創新主要依賴于知識存量,即知識存量越大,創新產出越高。知識存量每增長 1%,創新產出將增長 0.991%。
③生態資本對最終產 出的彈性系數為 0.118。即生態資本存量每增長 1%,最終產出將會增長 0.118%,生態資本的經濟增長效應非常穩健,在滯后期回歸和以森林覆蓋率為生態資本辦理變量的回歸中非常顯著。
④創新對總產出的彈性系數為 0.070。知識存量每增長 1%,最終產出將增長0.070%,說明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對我國意義重大。
⑤ 目前全國省級區域經濟增長仍以勞動力與資本驅動為主,對總產出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616和 0.455。通過以上分析表明,必須通過向生態資本投資,增加生態環境建設支出的力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潛力,促進生態資本積累,從而促進創新,最終才能增加經濟總產出水平。
本文還存在以下不足:①沒有深入研究生態資本投資如何向生態資本積累轉化的問題,生態資本形成率、生態資本折舊率僅假設取值 10%估算生態資本存量。② 由于數據限制,僅考慮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投資,沒有考慮其他類型的生態系統建設投資。③沒有分區域研究不同區域的生態資本創新效應與經濟增長效應的差異。
推薦期刊:生態科學發表論文需要多少錢
《生態科學》(雙月刊)1982年創刊,主要登載生態學及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歡迎導向性的高水平評論與綜述,同時刊登重要科學問題討論、研究簡報和新技術新方法和學術專著介紹等。本著服務作者和讀者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報道和刊出稿件,對具有廣泛影響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將優先刊出。歡迎國內外生態學工作者踴躍投稿,共同繁榮我國生態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