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0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中外醫學研究》發表的一篇醫學論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指導,中國醫院管理雜志社主辦的醫學專業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2003年,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
【摘要】經絡是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是中醫經絡學說的重要觀點。作為人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皮膚同樣需要氣血的溫煦和濡養。經絡暢通,氣血源源上榮皮膚,皮膚得到充分滋潤、濡養,才能長久保持紅潤、細膩、光彩照人。從中醫美容的角度理解,經絡是皮膚深層滋養的通路。
【關鍵詞】 氣血運行;經絡暢通;深層滋養;中醫美容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opin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meridian is the passages through which the Qi and blood can be conducted. Skin need Qi and blood to warm and nourish. Meridian unimpeded,Qi and blood getting to skin,make skin moisture-conditioned and nourishing. Thereby ,skin will maintain rosy,delicate and bright. Look at this probl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auty,Meridian is the passage to deep nourishing skins.
[Key words] Qi and blood circulation;Meridian unimpeded;deep nourishment;Chinese Medical Beauty
中醫學美容的理論基礎,主要討論臟腑、氣血津液、經絡對美容的作用[1]。皮膚覆蓋全身,為人一身之藩籬,具有防御功能,抵御外界不良因素對身體的侵害,對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經絡等起到保護作用,是機體防御外邪侵入的第一道屏障;另一方面,作為人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皮膚需要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氣血正是由臟腑化生并通過經絡輸送才能到達皮膚。正如《圣濟總錄》所言:“血氣者,人之神。又心者,生之本,神之變,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服藥以駐顏色,當以益血氣為先,倘不如此,徒區區于膏面染髭之術,去道遠矣。”
1 中醫氣血概念
中醫限于當時的條件,無法對人體進行組織、細胞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精細化研究。但是從《黃帝內經》開始,中醫就把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研究:五臟、六腑、經絡相互配合為化生、運行氣血服務。作為構成人體組織器官并支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化生以后,通過經絡循行全身,不斷為全身組織器官提供豐富的營養,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人體任何一個組織和器官單憑一己之力都無法化生、運行氣血。中醫根據長期的觀察和醫療實踐,將一些人體的功能根據五行理論進行分類,形成了肝、心、脾、肺、腎五臟以及與之相表里的六腑概念,中醫的臟腑是一類人體功能系統,與現代生理學的臟器具有很大的不同。
同樣,中醫概念中的氣血也是一種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對比現代生理研究,中醫的氣血是指飲食和氧氣進入人體后,在臟腑(脾、胃、肺、心)作用下生成的對人體有滋養作用的“精微物質”(血)和具有溫煦、激發、防御作用的“精微物質”(氣)以及對“氣”、“血”功能的一種描述。人體化生“中醫概念的氣血”的原料是飲食和氧氣(中醫稱為自然界清氣),人體化生氣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人體生長所需物質并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而構成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的實現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要實現這一目的,化生的氣血必須到達這些組織、器官和細胞,這就需要一個通路,中醫稱這一通路為經絡,經絡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發揮其濡養、溫煦、激發、防御的作用。這里,經絡提供了溝通和聯系的路徑,氣血以經絡為通路,奔走于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和細胞之間,為其提供豐富的營養,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
2 經絡是氣血的運行通路
經絡是氣血運行通路,運行氣血是經絡系統的基本功能。對于經絡,現代科學做了大量的解剖學研究和功能性研究,研究者們幾乎動用了所有的解剖學研究方法卻收效甚微,致使一些人對經絡的客觀存在提出疑問,但也有人對現代解剖學研究方法產生了懷疑。這是因為,應用現代生物物理學技術,已經證實了經絡現象的客觀存在,即經絡是具有低電阻、高聲傳導、發光、高溫等特性的。經絡現象的客觀存在已經被科學地證實,可是經絡的實質和物質基礎究竟是什么,卻始終困擾著廣大的科技工作者[2]。其實包括經絡在內的很多中醫概念只是一種對人體某項功能的描述,而不僅僅是人體內某一個實體存在的東西。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聯系體表四肢的有機整體,故有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的說法。氣血是支持人體所有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基礎物質。人要活下去,就要不停地攝入飲食和氧氣,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呼吸系統吸收的氧氣,二者在血液循環系統中形成的動脈血,經過血液循環系統到達各個組織器官,再通過細胞外液到達細胞,被細胞利用。另外,人體要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組織、器官甚至是細胞之間要有聯系和溝通,也就是現代生理學所說的信息調節系統。中醫將這些統歸于氣血,氣血要發揮其支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的作用,必須要周行全身各處,人體中一定存在運行氣血的通路,中醫就稱這一通路為經絡,其實,結合現代生理研究成果,經絡這一中醫概念包含了人體內所有的通路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神經傳遞系統、體液調節系統,甚至是細胞層次的物質交換系統。因為這些都是人體內存在的通路系統,只不過有的通路系統要在活體生命中才能表現它的存在,例如細胞膜中存在的通路系統、細胞內存在的轉運系統,一旦生命結束,這些以運動路徑為表現形式的通路系統就不存在了。很難用一種人體存在的實體結構來概括其全部功能,這也是現代經絡實質研究的各種假說無法完美解釋經絡的真正原因。按照中醫理論,經絡就是人體內存在的通路系統,人體靠這一通路系統實現人體與外界,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包括物質交流、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流。臟腑化生的氣血要靠經絡輸送至人體需要的部位。
中醫對經絡的描述,《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經絡的基本功能是行氣血而營陰陽,而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了解經絡以后,就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至于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神經調節系統還是體液調節系統,中醫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向,但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中醫知道這一通路不可不通,在經絡不可不通理論的指導下,中醫通過神農嘗百草的方式,反復實踐,找到具有疏通經絡的中藥和組方原則,F代科學應該在中醫思路指導下,綜合現代科研成果,研究人體這一通路系統,采用中醫的整體--平衡的原則尋找疏經通絡的方法,而不應該用一項研究成果來完全代替中醫經絡,更有甚者,因為用一項研究成果無法完美解釋經絡,就否認經絡的存在,進而否認中醫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