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農業科學研究培育樟子松樹苗的技術 推薦站內優秀農業雜志:農業科學研究主要刊登農學、林學、園藝、畜牧、獸醫、農業經濟、農田水利、草業科學、食品科學、生物科學及有關基礎科學可供有關專業的教學、科研、農業技術管理人員、農業行政管理干部、有關企業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摘要 從選地整地、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肥水運籌、病蟲害防治及大苗培育等方面總結了樟子松育苗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科學研究,樟子松,育苗,技術
樟子松(Pinus sywestris var mongovica Litvin)是歐洲赤松的一個地理變種,又名蒙古赤松、海拉爾松,是防風固沙和針葉用材的優良樹種。其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適應性強,生態幅度廣,可廣泛用于營造防護林、用材林和城鎮綠化,是三北地區的主要造林樹種。
1選地整地
根據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利樟子松生長[1]。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細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 cm,床面寬40~50 cm,溝間距80~90 cm。做床時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細碎無土塊。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進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墑情。
2種子處理
采用由黑龍江購進的國標三級(千粒質量6.909 g,發芽率60%~70%,凈度達90%以上)樟子松種子進行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50 kg/hm2以內。在播種前先將樟子松種子清洗干凈,用體積分數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30 min進行種子消毒。種子撈出后漂洗干凈,用清水浸泡24 h,然后將種子與濕河沙按1∶1的體積比混勻,放置在陰涼的地方進行層積。層積溫度不可超過15 ℃,每隔3~5 d翻動1次并灑水保持層積濕度。一般層積7~10 d即可用于播種。
3播種
在青海省的氣候條件下,當春季5 cm土壤溫度穩定達到15 ℃以上(一般在每年5月初)即可播種。播種前應土壤消毒,對床面土壤進行噴灑質量分數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1 kg/m2,播種時先用耙子將床面耙成麻面,然后將催芽后的種子和干沙混合,均勻撒播在苗床上,隨后用鋸末、河沙混合物進行覆蓋,厚度1~2 cm,最后鋪地膜,以保持土壤濕度和提高地溫[2]。
4苗期管理
因新疆屬大陸性干旱氣候,降雨量小,日照強度大,蒸發量大,空氣干燥,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須進行遮蔭處理,以降低地表土壤溫度和減弱光照強度。一般在播種后10 d左右,幼苗即開始出土,待出苗量達60%以上時即可揭摸。應在傍晚時進行揭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傷。揭膜后應及時遮蔭。采用高棚遮蔭方式,棚高1.8 m左右,使用遮蔭率55%~70%的遮蔭網。一般到9月上旬氣溫降低,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長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時即可拆除遮蔭網,以利于幼苗積累有機物質,提高木質化程度,安全越過寒冷的冬季。另外,在幼苗整個生長期內,應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熱狀況,減少土壤水分、養分損失,為樟子松幼苗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
5肥水運籌
樟子松雖耐瘠薄,但為了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必須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養分和蓄水保墑通氣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和雞糞作底肥,施用量為15 t/hm2左右,配合施用糠醛渣9 t/hm2。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施肥時注意將肥料撒勻,然后深翻土30 cm。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長高峰期,可葉面噴施質量分數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 d噴1次。進入秋季后期,對苗床床間溝內深施1 次有機肥,為翌年春季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頂芽開始萌動,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二年生苗木生長最旺盛時期,平均每旬高生長量達2~3 cm,此時可以加強水肥投入,每周葉面噴施質量分數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同時勤松土除草。一般到6月以后,高生長幾乎停止,徑生長加快,此時可適當控制水肥,否則會出現二次高生長現象,降低苗木質量。秋季應控制水肥,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確保幼苗安全越冬。樟子松雖然是耐干旱、耐瘠薄樹種,但為使幼苗健壯生長,在生長期內應該有充分的水肥保障。針對樟子松苗的生長發育規律,澆水應遵循分段適時的原則[3]。在揭膜后的1個月是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發病高峰期,澆水時應注意。在樟子松幼苗進入生長高峰期時可以勤澆水,保證幼苗不受干旱,快速生長。8月后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可減少澆水次數,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凍前進行1次冬灌。
6病害防治
樟子松幼苗的苗期病害主要為立枯病。其發病快,為爛種型、猝倒型,將直接影響樟子松育苗的成敗。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則,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并貫穿于育苗的全過程,嚴把種子、土壤、幼苗消毒等防病環節。樟子松幼苗出土后,即應開始進行幼苗防病消毒工作,即噴灑質量分數為0.2%~0.5%的硫酸亞鐵溶液1 kg/m2,硫酸亞鐵溶液每隔6~7 d噴灑1次,7月底后可適當延長噴藥間隔期;或噴灑質量分數為0.1%~0.2%的多菌靈溶液500 g/m2,每隔15~20 d噴灑1次,并可視病害發生程度適當延長或縮短噴藥周期。
7大苗培育
7.1營養袋培育
用營養袋培育樟子松大苗,可以大大提高單位面積內培育大苗的數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可實現多季節造林,而且用營養袋苗造林,便于起苗運輸,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使緩苗期縮短,從而有利于苗木的迅速生長[4]。
營養袋規格為30 cm×28 cm,三面封口,底部有15~16個直徑為1 cm的小孔。培養土配方培養土配方為有機肥、沙子和土的體積比為1∶3∶6,要混拌均勻。在選好的育苗地上開挖出長5~8 m、寬1.5 m、深25 cm的育苗槽,用于放置營養袋苗。最好在10月中旬選用生長健壯、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的樟子松二年生苗木裝袋。裝袋前對苗木傷根和部分主根進行修剪,并將其地上部 全部側枝剪除,做好苗木根系保濕工作,保證幼苗根系不失水。裝袋時苗木置于營養袋中央,使根系舒展不窩根,裝袋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準,不可過深,保證營養袋裝滿裝實。將裝好苗木的營養袋放置于育苗槽內,隨后用土將營養 袋間的孔隙全部填實填滿,并將營養袋全部埋住以防營養袋老化。不需遮蔭,適時進行必要的水肥管理,以保證裝袋苗木成活率和生長[5-8]。秋季裝袋,翌年春調查營養袋苗,成活率為95%,平均高生長量可達11.73 cm。
7.2大田移栽培育
二年生苗也可采用大田移栽法培育大苗,其優點為簡單易行,但缺點是占有土地面積較大,起苗造林后緩苗期較長。二年生樟子松幼苗移栽以秋季10月中下旬為宜,栽前對根系進行修剪,剪除傷根和部分主根,并將地上部所有側枝剪除,注意做好根系保濕工作。移栽株行距可視培養要求而定,一般為(60~100) cm×100 cm,可以采用平畦垂直貼壁栽植方式,要求不窩根,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準,不可過深。此外,栽后及時進行田間管理工作,以保證苗木移栽成活。
8參考文獻
[1] 侯志民.樟子松育苗技術[J].內蒙古林業,2000(5):22-23.
[2] 劉志芳.樟子松育苗技術措施[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9,32(4):36-38.
[3] 丁恩娜.樟子松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55-56.
[4] 劉世岐.榆樹沙區樟子松營養袋育苗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08(1):136-138.
[5] 謝浩然.樟子松育苗技術[J]. 新農業,1982(2):14-15.
[6] 田成林.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5):36.
[7] 張清華,任寶君,丁淑華.遼西地區樟子松育苗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8(1):30-31.
[8] 屈升銀.樟子松容器育苗的關鍵技術環節及措施[J].陜西林業,20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