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9月25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9月20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呂炯、朱燁、許民瑜、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席識博、清華大學李雋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Javier Pérez-Ramírez共同通訊,新加坡國立大學Hai Xiao, Zheng Yang,Guo Na,和陜西理工大學于琦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的研究論文,該成果開發了新型非均相雙原子銅催化劑并首次提出了動態偶聯機理。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陜西理工大學首次以共同一作單位在Nature發表文章。《Nature》期刊不用過多介紹,出版集團為英國的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世界上最負盛名科技期刊之一,只有《Science》能與其比肩。
據悉,本研究論文的共同一作陜西理工大學于琦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8年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2008-2013年碩博連讀于吉林大學,師從李紅東教授。2016-2017年在清華大學訪問學習,合作導師為李亞棟院士。2019年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做訪問學者,合作導師顏寧教授。2021-2022年在清華大學訪問學習。現為陜西省催化基礎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陜西理工大學石墨烯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納米材料與催化化學領域研究,已發表SCI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重大計劃培育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際交流合作項目3項等。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榮獲漢中市青年科技獎、漢中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此次在Nature期刊上的論文研究開發了一類新的非均相GACs,由對低價金屬中心組成,具有規則的基態分離和適當的配位動力學以實現位點協同性。該概念用于錨定在納米晶PCN載體上的銅原子,該載體定義了約4Å金屬位點的接近度,并使其在反應過程中具有適應性配位。對疊氮化物-炔環加成、碳-碳和碳雜原子鍵形成等多種交叉偶聯反應的催化評價表明,與基于氮摻雜碳主體的金屬密度相似的傳統SACs相比,GACs具有優越的性能。
研究結果表明,GACs克服了銅催化交叉偶聯反應中緩慢的氧化加成,盡管銅的成本和環境足跡較低,但與鈀催化劑相比,傳統上限制了其應用范圍。詳細的結構和機理分析證實了金屬中心在生殖部位的協同性,通過動態橋耦合機制實現了底物的有效活化。在生物相關藥物的生產和轉化為連續流方面的進一步證明了SACs的廣泛合成能力。通過事前生命周期評估(LCA)對當前GACs路線的環境效益進行量化,與傳統的均質合成方法進行比較,突出了四個既定指標的足跡減少。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29-z
《Nature》是綜合性刊物,而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領域要窄一些,專門針對某一類別的研究。截至到2020年11月30日,以Nature打頭的子刊共有57本!《Nature》子刊更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并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但是Nature系列期刊更多,截至到2020年11月30日,Nature系列期刊共有159本!包含各個學科,非常復雜,除近年新辦期刊外均為SCI期刊。
Nature集團的期刊大體可以分為四類,權威性從高到低依次是:
第一類子刊:以Nature打頭,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也就是通常認為的子刊。當然,這里也包括專門發Review的期刊。
第二類子刊:其實現在只有一個,就是Nature Communications,作為第一類子刊的補充,是綜合性期刊,現在開始收費了,而且擴刊擴的很厲害,估計對影響因子影響比較大。
第三類子刊:屬于合作辦的刊物,如NPG Asia Materials等,最近國內的很多高校也流行與自然出版集團一起辦刊物。
第四類子刊:Scitific Reports,最容易中的Nature系列,創新性要求不高。
除正刊外,以Nature打頭的子刊權威性最高。NC(Nature Communications)檔次會更低一些,不過目前NC一直保持著50%的初審拒稿率,也是很難中的。SR(Scientific Reports)的檔次是最低的,現在是60%的接受率。
由于正刊、NC和SR均是綜合性期刊,所以他們之間有競爭有層次,而SR層次最低,NC權威性低于子刊。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