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2月18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上月中旬,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編輯部門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對于 2023 年 1 月 23 日以來提交的所有同行評審文章,期刊將在發表論文的同時發布編輯決定信、審稿人報告和作者回復。審稿人可以選擇保持匿名或將身份公開。
其實,Nature一直致力于推動同行評審的公開透明,另一本Nature旗下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去年10月也宣布:期刊計劃對2022年11月以來提交并被接收的研究文章同時發布作者和審稿人之間的互動內容,審稿人仍然可以選擇保持完全匿名。
去年3月1日,Nature更是發了一篇文章《Nature is trialling transparent peer review-the early results are encouraging》,指出,2021年,有46%的作者選擇發表與審稿人之間的討論,且2022年可能會有更多作者選擇公開審稿報告。
甚至還有相關統計說,2021年期間Nature發布的974篇研究論文中,有447篇公開了匿名評審報告,占比為45.9%!
那Nature為什么“執著”于公開審稿報告呢,思來想去,大概是出于這幾方面的考量:
1、能加深大家對研究領域的認識:行業新人可以從作者與審稿人的交流內容中更加了解這個領域,得到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2、能學到實在的干貨,有效提高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根據他人的審稿意見,可以更好地改進目前自己的研究內容,包括如何審稿、如何回復審稿意見等等,這都是很實在的干貨啊,并且,通過審稿意見可以從中學習到研究思路及方法、論文寫作技巧,幫助提高科研能力等等;
3、能提升審稿專家們自身的審稿水平:公開審稿意見有利于專家了解其他專家的審稿意見,促進其多角度理解稿件內容,提升自身審稿水平。
而你,對于文章審稿內容及作者回復隨文公開發表這件事,又是怎么看的呢?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