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21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摘 要:中國經濟正在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綠色消費的積極作用已初步顯現。 本文分析了綠色消費對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和目前我國綠色消費存在的短板,并從政策誘導機制、法律保障機制、價格調控機制三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消費 生態文明建設 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促進綠色消費,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綠色消費,是指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崇尚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綠色消費不僅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綠色消費對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其中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 隨著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提升,綠色消費力量轉化為綠色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一)綠色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點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需求不斷擴大,尤其此次疫情更加激發社會公眾對綠色、健康消費的意愿。 根據電商平臺京東發布《2019年綠色消費報告》顯示,2019年綠色消費相關商品總體銷量同比增幅較全站增幅高出18%。 適應當前及著眼未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大力推動綠色消費既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撐,又是助推綠色生產、綠色供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二)綠色消費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系統轉型以及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綠色發展涵蓋生產端的綠色化和消費端的綠色化,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其中消費端的綠色化對生產端綠色化有著引導和倒逼的作用。
二、當前我國綠色消費存在的短板及其產生原因
(一)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
面對? 咔? 激發的綠色、健康消費意愿,綠色生態產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常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綠色生態產品、服務、認證標準不統一,缺乏鑒定保證,導致生態產品有效供給量較少; 二是除公共生態產品外,生態產品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成本高,風險大、利潤薄,生產者投入意愿差,導致供給量不足。 三是規;纳a基地較少,其品種局限于糧油、肉禽等少數品種且供應量有限。
(二)綠色消費觀念和意識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我國的綠色消費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表現為:第一,綠色消費意識和低碳環保消費方式的普及程度不高,從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向經濟欠發達地區逐漸降低,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群和年輕一代對綠色消費觀更加理解和認可。 第二,普通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理解不足,綠色消費觀念和意識相對片面、陳舊。 眾多消費者認為購買有機綠色產品、減少浪費就是貫徹落實綠色消費理念,而忽視了產品的整個價值鏈是否綠色,在消費中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 第三,綠色消費觀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實踐存在一定難度。 因生產成本高、技術要求高等原因,綠色產品的價格普遍高于同類產品,由此會打擊公眾主動購買綠色產品的積極性。 目前綠色產品的受眾群體仍是收入較高、文化程度較高、有一定綠色消費意識的人群,且以年輕一代為主。
(三)經濟與環境協調的政策機制作用發揮不夠
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懲戒機制不健全、支撐力度不足,如在可以推動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綠色機制方面主要針對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并未將其推廣到更一般的綠色產品領域如服裝、有機食品等; 在政府采購制度方面環保產品采購比例仍然較低,根據財政部公布政府采購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優先采購環保產品1647億元,僅占政府采購總額的4.6%; 實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試行)》,對企業約束性不強,綠色采購制度不完善。
(四)滿足綠色消費的生產技術創新程度不夠
我國綠色技術創新正在不斷發展,但仍存在著創新規模小、程度不夠、研發落后的問題,無法滿足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的需求。 以綠色專利為例,國內 2014—2017 年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為 24.9 萬件,年均增速高于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增速,但僅占三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5.4%。 滿足綠色消費的生產技術創新程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扶持政策和激勵政策不夠、科研創新資金投入不足、企業和科研單位創新動力缺乏、創新技術研? ⒂朧諧⌒棖笙嗤呀詰取?
三、推動我國綠色消費健康發展
(一)建立和完善政策誘導機制
培養綠色消費觀念。 出臺和施行綠色消費宣傳推廣政策,推動綠色消費理念進社區、進校園、進農村、進機關,提高各年齡階層和各行業人群的綠色消費意識,為其他一系列綠色消費政策的落實和推廣夯實思想基礎。
健全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和綠色服務認證體系。 擴大標準覆蓋范圍,提高認證標準,加快推動低碳有機、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認證,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 提高認證行業準入門檻,加強行業監管,嚴厲打擊無資質的發證機構和虛假認證行為。
完善綠色采購政策。 深化綠色采購政策的執行細則,擴大采購范圍,將綠色產品采購標準和要求覆蓋到產品全生命周期,從而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相匹配。 在全社會推廣綠色采購,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綠色采購,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
完善和推廣系統的綠色信貸政策。 大力推動綠色金融信貸和綠色消費信貸。 推動綠色消費貸款,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家電、綠色建材等經過節能環保認證的產品提供低息或無息綠色消費貸款。 研究綠色消費積分制,出臺綠色消費積分政策,在金融領域逐步試行綠色消費積分通兌,為今后更大范圍實行積分制及其通兌奠定基礎。
(二)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機制
健全綠色消費相關法律法規。 借鑒日本、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在《綠色采購法》領域的立法和實施經驗,推動出臺我國的《綠色采購法》,從法律層面為綠色采購保駕護航。 完善消費稅征收體系,擴大消費稅的征收范圍,提高價值鏈中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產品消費稅的征收比例。
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懲戒制度,對違反政策規定、采購過程中使用高耗能、高污染原材料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建立企業環保信用等級制度,對企業環境行為做出信用劃分,建立失信企業名單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增強信息透明度,為消費者提供參考。
(三)建立和完善價格調控機制
落實稅收優惠,擴大稅收優惠方式。 以取得綠色認證的產品目錄為稅收優惠參考,對提供符合條件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執行綠色采購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 同時在綠色產品的消費稅方面給予相應的減免,降低綠色產品的價格。 積極利用其他多種形式的稅收優惠,例如差別征稅、稅收返還等多種方式的稅收激勵方式。
環境論文投稿刊物:《中國環境管理》(雙月刊)2009年創刊,是環境管理刊物。以宣傳黨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繁榮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管理模式為宗旨。交流、推廣和普及環境管理、環境經濟、環境法學、環境社會學的科研成果、工作經驗和科學知識,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擴大綠色產品消費的財政補貼范圍。 進一步增強對綠色建材、新能源車輛、低耗能家電等綠色產品的補貼力度,并擴大補貼范圍,對取得節能環保認證的產品給予不等的財政補貼,并維持一定時期。
擴大開放,促進我國綠色消費和綠色經濟轉型升級。 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領域,吸引擁有先進技術的外方投資綠色消費領域,融入到我國綠色價值鏈之中,為公眾提供更多綠色產品和服務。 加大投入,提高我國綠色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綠色、生態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綠色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下降、質量提升,造福消費者,推進綠色消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參考文獻:
[1]任勇,羅姆松,范必,張建宇,俞海,陳剛.國合會“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專題政策研究”課題組.綠色消費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環境管理,2020,12,(1).
[2]沈曉悅,賈蕾,侯東林.整合職能構建多元化推進機制創新推動綠色消費[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42,(6).
[3]劉曉梅.我國綠色發展中的綠色消費模式培育研究[D].長安大學,2016.
作者:張月峰 王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