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1月30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被稱為是一個既有藝術品味、又有觀眾口碑的雙贏之作,其緊把時代脈搏的主題構置、高強度的戲劇情節、豐富多元的敘事類型等特點使該劇具備了得以進行深層解讀的可能。本文擬從反腐題材電視劇的類型化突破入手,從影視美學的社會功能維度出發,對電視劇的審美功能展開探索。
關鍵詞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反腐題材
當今電視劇的發展,走入了一個表面繁花似錦,內里卻簡單化、同質化現象嚴重的怪圈,表現藝術性的匱乏和現實深刻性的缺席似乎成為一種通病。一方面電視劇制作人在劇本創作、敘述類型創新、審美表現力突破等方面舉步維艱,承受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大量劇作雖然已經熱播并獲利,卻缺乏獨特的審美趣味與藝術情懷,猶如過眼云煙般難以給觀眾形成深刻印象。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卻是一個既有藝術品味,又有觀眾口碑的雙贏之作,該劇是自2004年廣電總局下達"因為數量泛濫和編劇粗糙,反腐劇被整頓,從此不能登陸衛視黃金檔"指示以來,首部"解凍"的反腐大劇。
該劇的編劇周梅森,其《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代表作,長于建構格局宏大、寓意深刻的官場社會。①《人民的名義》到第二集播出時,已經收視破二,同時段排名第一,豆瓣評分也令人驚奇地達到了近年國產電視劇中罕見的9。1分。②該劇對社會政治事件的隱喻性表述和官場生態的真實刻畫,成為一部與中國的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交錯隱喻的紀實性敘事文本,一個影射官員權權交易、社會腐敗滋生問題的多維度作品,使該劇具備了得以進行深層解讀的可能,更成為2017年最熱門的全民議題之一。
一、時代癥候凸顯。
都說《人民的名義》反腐尺度大,抑或也有相左的。反腐尺度不主要體現在某幾句臺詞上,更在于該劇對其人物的美學設計和對人物復雜內心世界深度挖掘,對人物思想底線越位原因的詮釋及跌宕起伏的敘事安排,進而給觀眾呈現出當下客觀真實的政治生態環境 :貪污受賄是腐敗,行賄受賄是腐敗,不作為是腐敗,裙帶關系是腐敗……《人民的名義》容納了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社會思索,通過藝術表現揭示腐敗的深層原因,為預防腐敗提供鏡鑒,發揮了影視美學的社會效能。其中,所有人物無所不用心地探索內心,構建了當下各階層中國人的困惑迷茫,思緒滿懷并體驗充滿時代特色的情感和審美世界,是該劇的亮點所在。
從劇中的多處細節性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去符號化的敘事方式與細節鋪陳,尤其在主流意識形態教化和電視劇的社會功能方面,該劇將現實社會生活與電視劇的議程設置與情節創作緊密切合。劇中,故事發生在漢東省京州市,這是一個被虛構的中國城市,在這個虛構的城市中,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牽涉出一樁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中心情節就圍繞著如何將一連串的利益腐敗集團一網打盡的故事而展開。通過不斷產生的新問題和解決過程的螺旋式交替遞進,展現出一個經過時空剪裁、變形、重組之后的高度凝練的藝術世界。
觀眾對高層官員間官官相護的痛恨、貪腐內幕交易的獵奇、基層人員兩難的生存境遇體察等現實生活經驗,隨著藝術效果的營造與鋪陳,漸漸完成悲喜、張弛、疏密等情緒的積累。此外,劇中的貪腐官員們也大多有明確的原型,包括家藏2.3億的原煤炭司副司長魏鵬、"億元水官"河北北戴河區供水總公司原總經理馬超群等,劇里都有影射,觀眾看了也會有大快人心之感。劇中還有一些細節,均取材于現實生活,例如為了清點某貪官家里的現金,竟用壞了12臺驗鈔機。③當然,為了防止觀眾把電視劇中的場景、人物與現實生活完全劃等號,而出現審核難度增加與不必要的機構或個人名譽紛爭,電視制片方采取了一種規避策略,以此來強化電視劇的所謂假定性,使觀眾確信這是一個發生在想象空間的虛構的故事。④
二、"劇"語言生動傳神。
不同于電影對畫面語言的過于倚重,電視劇由于其對每一個觀眾面對面傾訴的性質,則廣泛認同語言敘事的地位。⑤電視劇語言即電視劇最本原的的語言--人物聲音的對話、獨白、旁白等,它們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⑥電視劇依靠語言,可以描繪場景環境,說明人物關系,推進劇情發展,更能夠達到表達內心情感、揭示作品主題、增進思想深度等作用。在《人民的名義》中,主要以人物對話與旁白的語言方式呈現,體現出口語化 、親和力、時代感的特點。
比如表現官場陋習的臺詞,"要想辦砸一件事情,就是多請示、多匯報";針砭時事的臺詞,"老虎要打,蒼蠅也要拍,蒼蠅雖然小,但是惡心人呀,還傳播病害,影響社會風氣,所以這個底線是沒有的";還有當由侯勇出演的貪官衣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班,卻在家中查貨2億3千萬贓款時,觀眾是憎恨的,但當他說"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我看著這些錢,就跟小時候在地里頭看著豐收的莊稼一樣,我喜歡聞錢的味道"的時候,觀眾又會感到一絲悲涼,碾壓他們的是犯罪,但人性仍然存在。可以看出,《人民的名義》的電視劇語言處理簡潔有力,生動傳神,既體現出一語中的的魄力,四兩撥千斤的幽默,卻又有著思想的深度和對現實社會的影射。
三、敘事類型多元融合。
該劇采用了復合型的策略,雜糅了多種敘事類型元素,如生活劇、情感戲、反腐劇、官斗戲等,以倫理正義的價值信仰凸顯情感元素,彌補和平衡了過往宏觀政治劇過于假、大、空的短板。盡管類型豐富,但黑暗的政治哲學似乎是《人民的名義》中一以貫之的話題。權力是政治的核心,文化研究中說的"政治",關注的則是不同身份的群體之間形成的文化權力關系。在電視劇中所建構的一組組關系中,如官員/平民、城里人/農村人、貪官/清官等,實際上是指社會文化領域中無所不在的支配與反支配的斗爭。⑦劇中幾乎所有的貪官都有共同的特征 :有靠山、有權力、有關系 ;會欺騙、會演戲、會說謊 ;高學歷、高智商、高素質 ;懂政策、懂規則、懂運作。
比如副市長丁義珍有權利又有手腕,對規則的熟悉和利用可說是爐火純青,超乎想象。他完全了解抓捕追蹤他時要監控他的座駕,于是,逃跑時讓自己的司機開車回老家,美其名曰"公私分明",自己坐飛機在眾目睽睽之下逃之夭夭。"政治不應僅僅被理解為對權力的欲望和追逐,或任何控制人的權術和伎倆。也許陰謀可以使某個人登上某個寶座,但這也就是他成功的頂峰了,因為不可能以陰謀改進和推動社會。人們有權拒絕為適應政治需要而壓抑自己內心深處感到的道德要求。"⑧或許,在《人民的名義》所希望傳達給觀眾的理念中,政治與權術,與貪腐、與集權并非絕緣,而也包含另一種可能與途徑,即成為一種信念和理想,成為保護和服務于人的一種途徑。
四、戲劇情節節奏性強。
自播出以來,《人民的名義》好評如潮,觀眾紛紛以抽絲剝繭、環環緊扣、熱血沸騰等詞匯,總結自己的觀影快感。在情節的設計與安排上,《人民的名義》采用了高情節強度,讓觀眾每看完一集都大呼過癮,欲罷不能。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李勝利認為 :就電視劇情節的戲劇性而言,雖然相對于不同的接受者是一個變量,但在情節本身的容量大小、起伏高低、發展速度等方面卻基本上是客觀的,并因播出時間的固定而可以進行有限度的定量分析。電視劇的絕對情節強度指電視劇情節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容量、起伏水平、緊密程度,并提出了"絕對情節強度""情節密度""情節落差""情節粘度"及"相對情節強度"等理論術語。
以情節密度為分析維度,《人民的名義》每一集的信息容量都很大,開篇反貪總局就接到實名舉報,北京某部委一位處長涉嫌巨額受賄,漢東省京州市一位副市長也涉案其中,時任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的侯亮平要求漢東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配合北京方面行動協同調查。在北京某小區外停著的一輛面包車里,以檢察官侯亮平為首的一群人正苦等時機……一番斗智斗勇之后,趙德漢將自己所有藏錢的地方都交代給了侯亮平,并坦白了自己的受賄過程。通過衛生間里放著的自己記賬的小本,他檢舉揭發了丁義珍向自己行賄。侯亮平立即給陳海打了電話讓他務必抓到丁義珍。⑩在這兩集的情節的發展過程中,事件變化速度快,懸疑與解密的密度大,矛盾集中,并形成一系列富有落差的情境,使全劇結構緊湊,觀眾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
五、人物形象鮮活豐滿。
如同現實世界一樣,劇中的英雄與罪犯、朋友與敵人、貪腐與清官的區分并非涇渭分明,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個充分自足的、飽滿鮮活的個體。自稱是"農民的兒子"的趙德漢,官職不大,但握有實權的人物。平日里吃著雜醬面,住著筒子樓,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對工作兢兢業業,大唱正義歌。"有權就可以任性啦?有權就能腐敗啊?"那正義歌唱得有聲有色,擲地有聲,大義凜然。這樣一個低調簡樸、盡職盡責、受人愛戴的人民好公仆形象,在確鑿的證據--裝滿一屋子錢的別墅面前時,從容淡定-理直氣壯-氣急敗壞-六神無主-繳械投降,這一系列的肢體語言變化,將一個憨厚老實而又老奸巨猾的人格分裂的形象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此外,劇中的絕對男主角侯亮平,也是一個接地氣的人物。
這位漢東省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局長與以往官方文本中一本正經、官僚氣息嚴重的局長不同,侯亮平辦案時喜歡吹口哨,吊兒郎當 ;到朋友家吃飯把人家柜子里的兩只螃蟹煮了吃,連一個螃蟹腿都不與別人分享,顯得很不厚道 ;他甚至可以在高速路上攔截省委書記的車,顯得無所畏懼。現實生活中,侯亮平這樣不規范不識相的人在官場上是混不下去的,而在電視劇文本中這樣的人物設計卻是超越現實的,浪漫主義的。他既不是紅二代、官二代,也不是泥腿子出身,沒有大背景的他之所以無所顧慮、無所攀附、天不怕,地不怕、調皮搗蛋、挑戰規則、機敏果敢、料事如神、不食人間煙火,在利益面前沒有掙扎,沒有猶豫,是因為他被塑造成一個來無影、去無終,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孫猴子",是一個背景模糊的符號化了的神一般的大俠級人物。這種看似有著無意為之的游戲態度,但卻是有深刻含義的。它暗含反腐的難度之大,絕非一日之功,不亞于西天取經。也暗含神一般的"孫猴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唯有編織好制度的籠子,才能讓人不至于變成魔鬼。更暗含民眾呼吁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制制度和社會制度建立的心理訴求。
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認為 :電視劇除了向觀眾講故事和愉悅身心外,還始終傳播著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社會公德等文化信息,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因此,如果我們不去關注電視的健康文化,不追求電視劇的美學向度,不突出電視劇的價值引領功能,就有可能導致人民審美水平和價值觀念的滑坡。,綜上所述,《人民的名義》就是一個既有藝術品味,又有觀眾口碑的雙贏之作,對觀眾的審美水平和價值觀念有所助益,也是一種很好的感知和審美的培養。藝術是醫治心靈匱乏的"良藥",還是迎合人們心理需求、滿足利潤的"大力丸",這是藝術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人民的名義》所展現出的美學社會功能意義所在。
注釋 :
1.《反腐反到"副國級",這部13年來首次解凍的反腐劇透露出哪些風向》
2.賈磊磊 《:問題作品的消極快感與當代中國現實社會的心理裂變--電視連續劇〈蝸居〉的互文性分析》,《藝術百家》2012年第2期。
3.[日]舟橋和郎 :《電視劇腳本做法》,王秋妮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版,第86頁。
4.藍凡 :《電視劇語言的性格特征》,《戲劇藝術》2007年第3期。
5.張玉鳳 :《論當代電視劇中的微觀政治》,《現代傳播》2013年第3期。
6.李慎之 :《無權者的權力和反政治的政治》,《觀察文叢》1999年第1期。
7.李勝利 :《論電視劇的情節強度》,《當代電影》2006年第2期。
8.胡占凡 :《電視劇的文化堅守》,《電視研究》2012年第8期。
推薦閱讀:當代電視解析電視劇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