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7月2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這篇醫學核心論文發表了血清前清蛋白檢測在惡性腫瘤診斷的應用,惡性腫瘤是臨床醫學上是比較棘手的病癥,論文為探討PA測定在腹部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選取59例腹部惡性腫瘤患者和30例腹部良性腫瘤患者進行研究,并做如下報告。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前清蛋白(PA)檢測指標在腹部惡性腫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對59例腹部惡性腫瘤患者(腹部惡性腫瘤組)、30例腹部良性腫瘤患者(腹部良性腫瘤組)及60例健康體檢者(健康對照組)進行PA測定,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腹部惡性腫瘤組PA含量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部良性腫瘤組PA含量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部惡性腫瘤患者中,肝癌組PA值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通過檢測PA水平協助診斷腹部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醫學核心論文,前白蛋白,腹部腫瘤,血清學診斷
血清前清蛋白(PA)由肝細胞合成,因在電泳分離(pH=8.6)中移動速度比清蛋白快而得名。其半壽期很短,僅約12h,測定其在血漿中的濃度對于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不良和肝功能不全具有較高的敏感性[1]。有研究顯示,PA的檢測對于某些癌癥診斷也有極其重要的價值[2]。為探討PA測定在腹部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59例腹部惡性腫瘤患者和30例腹部良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PA測定,并與6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腹部惡性腫瘤患者59例為腹部惡性腫瘤組,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病史、體征、CT、B超、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等綜合診斷確診,其中男31例,年齡41~69歲;女28例,年齡41~69歲;膽囊癌5例、直腸癌5例、結腸癌7例、胃癌21例、胰腺癌11例、肝癌10例。腹部良性腫瘤組(30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1~59歲,子宮肌瘤14例、結腸腺瘤7例、直腸腺瘤9例。健康對照組(60例)均為本院體檢中心提供的健康體檢結論正常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8~66歲。三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2試劑與方法采集受試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mL,置于速凝真空管,3500r/min離心3min,分離血清,并且要確保所采集的標本無脂血和溶血現象。PA測定方法為免疫透射比濁法,測試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由德賽公司提供。操作時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要求設定參數,隨機與質控血清同批檢測,并詳細記錄檢測結果。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受試者PA含量比較腹部惡性腫瘤組PA含量[(156.1±44.7)mg/L]與健康對照組[(320.4±52.6)mg/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部良性腫瘤組PA含量[(301.2±50.5)mg/L]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2腹部惡性腫瘤組不同病種PA含量與健康對照組比較腹部惡性腫瘤各組的PA含量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肝癌組PA含量與其他腹部惡性腫瘤各組比較含量降低,與健康對照組比較降低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討論
PA是一種富含色氨酸、相對分子質量為55×103的蛋白質,由肝細胞合成,其血清濃度可反映肝臟合成和分解蛋白的功能,其除了作為組織修補的材料外,還可作為一種運載蛋白,可結合T3和T4,而對T3的親和力更大[3]。PA與維生素結合蛋白形成復合物,具有運載維生素A的作用,并具有胸腺激素活性,可通過促進淋巴細胞的成熟來增加機體的免疫力。PA是一種負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也是非特異宿主防御物質,在惡性疾病和炎癥時水平下降[4]。有研究報道,PA可及時清除機體感染過程中釋放于血液循環中的有毒代謝產物,同時消耗自身[5],所以當營養嚴重不足、蛋白質消耗過多和丟失過多時,血清PA水平即迅速下降,而當蛋白質能量攝取增加時,3d可明顯回升[6]。本研究結果顯示,腹部惡性腫瘤組PA含量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對照組與良性腫瘤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腹部惡性腫瘤患者中,不同病種PA含量與健康對照組比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肝癌患者血清中PA水平降低最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見,血清PA的測定對腹部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且由于肝癌患者PA水平下降明顯,所以可作為肝癌區別于其他腹部惡性腫瘤的血清學標志物[7-8]。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越來越惡劣,加之食品安全、空氣質量、生活習慣等問題的出現也導致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滋長[9]。這些患者的血清PA水平往往下降明顯,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由于腫瘤病變引起機體疼痛,影響患者營養攝入,因此,導致合成PA的物質嚴重匱乏,從而使肝細胞合成PA減少[10];(2)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體內惡性腫瘤細胞生長迅速,消耗了機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最終導致PA含量下降;(3)癌癥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壞死后,會產生大量的毒性物質,從而引起機體代謝發生紊亂,影響血清PA的合成。因此,如果能早期給予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患者營養支持療法,可能會增加PA的合成量,增強機體的免疫力[11-12],從而延長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目前,隨著檢驗科技不斷發展與各類大型檢驗儀器的不斷推廣,血清PA檢測技術已在各級醫院檢驗科普及,并且能為臨床診斷工作提供便利、準確、快捷的檢驗數據。臨床醫生在腹部腫瘤臨床診斷中,可考慮將血清PA測定作為腹部惡性腫瘤的篩選指標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血清PA與甲胎蛋白聯合檢測,可以更及時、早期地篩查肝癌病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也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康格非,巫向前.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9.
[2]張玉,陳娟,錢小偉,等.血清前白蛋白檢測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3):149.
[3]?∑妫跤裼,蔣立會,等.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檢測中臨床意義的再評價[J].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97,23(3):274-275.
[4]欒永明.血清降鈣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的檢測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CD].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1):63-65.
[5]黃波,鮑依稀,鐘方才.血清C-反應蛋白和前白蛋白檢測在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28(7):668.
[6]張敏,薛承巖,劉曉東,等.前白蛋白在急性肝炎中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1995,10(2):85-86.
[7]孔梅,王鶯,林宇靜,等.PRL-3在癌癥淋巴結轉移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2):1505-1506.
[8]范榮鋼,凌林,查明,等.EMMPRIN及MMP-9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0,8(8):977-979.
[9]田景碧.血清前白蛋白檢測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1655-1656.
[10]李鶯,王霞.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肝臟疾病中的敏感性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1):83-84.
推薦期刊:《浙江醫學教育》(雙月刊)由浙江省醫學教育研究室主辦,為浙江省衛生廳主管的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